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了根据地,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在当时看来,长征是一条未知路,红军并不知道自己的落脚点是陕北地区,为了方便行军,红军总部对即将参加长征的人员进行了一番筛选,主要选择政治过硬、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参加长征。
在这种背景下,最终有二十多位女红军入选,她们也跟随红军大部队参加了后续的长征。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当年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之一,她的名字叫李伯钊,是杨尚昆的妻子,那么,李伯钊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李伯钊出生于1911年,重庆人,早年时期,李伯钊主要在家乡读书,她的学习成绩很好,曾考入四川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当时四川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有一个教员,名叫萧楚女,她是坚定的革命者,也是我党的早期党员,在学校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
那段时期的李伯钊也深受萧楚女影响,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并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李伯钊加入了共青团,此后她开始接受我党的指引,陆续在四川以及上海等地参加学生运动,表现非常优秀。为了培养李伯钊,1926年,组织把她送到苏联,让她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李伯钊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毕业后,她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翻译工作。也是在莫斯科期间,李伯钊邂逅了爱情,1929年,她与杨尚昆喜结连理。1930年,李伯钊从苏联返回国内,1931年,李伯钊被组织派到闽西苏区,主要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不久后又被派到瑞金,也是在那里,李伯钊经历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伯钊跟随红军大部队参加了长征,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途中,李伯钊有一项成就少有人能及,这项成就就是李伯钊不仅跟随中央红军参加过长征,而且还跟随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方面军分别参加过长征,这项成就几乎无人达成,在我党的高级干部中,有一位男性同志也达成过,此人就是李井泉,不过,在女性同志中,目前笔者只查到李伯钊一人。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为了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建设,有一批干部被调到红四方面军,这其中就包括李伯钊。1936年,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李伯钊又被调到红二方面军,也就是说,李伯钊在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都参加过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陆续担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市文委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李伯钊也受到了冲击,但她意志坚定,熬过了那段时期,也等来了丈夫的复出。1985年,李伯钊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值得一提的是,李伯钊与丈夫杨尚昆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分别是两子一女。其中她的女儿名叫杨李,曾在北京市电视机厂工作,后来参军入伍,进入解放军总参谋部,并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我军少有的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