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止知足的外交家——范睢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两千多年以前,一群老秦人在甘肃一带,共同为自己的国家共同努力着。秦国自从秦穆公的霸业之后,在此后的上百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不断的内乱之中。

国家凋敝,国土虽大耕地虽多,但是没有发达的经济,老秦人民风彪悍,却不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曾经一场最惨烈的河西之战秦献公掏空了家底拼凑出了50万精锐大军,结果却被5万魏武卒击败。

如此凄凉的国家,一直到商鞅入秦之后才有所转变。

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意思是号召威武雄壮的老秦人,在国难的时候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剧中众志成城的老秦人,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秦国起家

秦国在商朝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家族,只可惜在商朝末年,面对进击的周朝,秦国先祖选择站到了商朝的一方,此后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到了周朝,秦国的先祖一直都是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生活环境,由于秦国先祖十分善于养马,就被封在了秦地这里。这里有一个小知识,秦国和赵国的先祖,其实是一个家族。

西周时期,秦国一直默默无闻,随着申国伙同犬戎攻破镐京之后,秦国才最终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秦国携带着全部家底5万余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此之后,秦国得到了诸侯的称呼,此后可以在甘肃地区自由发展。

此时秦国的实力并不大,一度还被戎族人赶到山里当流民。幸运的是,秦国最终站稳了脚跟,最后被秦穆公第一次壮大起来,而当时依仗的便是外来的人才百里奚

2.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穆公死后,秦国历经百年蹉跎,到了秦孝公的时候,已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此时秦孝公索性破釜沉舟,破天荒的向天下洒下求贤令,最终吸引来了大才商鞅。

商鞅来到之后,创建了秦国独有的霸道治国法,把秦国从上到下的重塑,改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此后,虎狼之秦的名声逐渐响起。秦惠文王之后,重用张仪开展合纵连横之术,秦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秦国在此时称王,并且得到了天府之国巴蜀之地,为未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而真正奠定统一基础的,则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之后,先是灭掉了义渠,身后再无顾忌全力发展,逐渐对东方六国呈现了压倒性的优势。军事上武安君白起在长平战胜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直接将赵国打得一蹶不振,更是吞并了楚国的大片疆土,就连首都郢都都丢了。

能够创造出这一蕃奇迹的,除了人屠白起,还有就是朝中大臣对于战争局势精准把握,而这个人就是影响秦国国运的第三个大才,范睢

二、范睢入秦国

一手缔造出秦国大业的人才们,几乎全都是从魏地出来的,商鞅张仪公孙衍等人皆如此,魏国不愧被人称为大秦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次的这个范睢,同样如此。

1.初入秦国

秦国虽然对前来投奔的人才们,大都是榨干了剩余价值后就彻底抛弃,但是依旧抵挡不了民众对于秦国的热爱,这是因为秦国是当时寒门贵子们唯一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

商鞅和张仪,在当时几乎是全天下学子崇拜的对象,这些人当然也包括范睢。他本来是魏国人,可惜家境贫寒,最终投奔了大夫须贾门下。

后来又因为和齐国的接触,使得须贾嫉妒,污蔑他出卖魏国机密直接将范睢打得骨折掉牙,若非装死,无人可知结果如何。

在邻居郑安平的安排之下,范睢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秦国的人,秦国使者知道自己遇到了大才,马不停蹄地把他带回了秦国,然而刚一进秦国,就撞到了穰侯魏冉。

此人十分讨厌客卿,认为不过是一群骗吃骗喝的人,为了躲避魏冉的搜查,他甚至不惜下车走了十几里路。终于来到了咸阳,秦国使者将他举荐给了秦昭襄王,那么此时范睢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么?

2.心腹大臣

此时的秦昭襄王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覆灭周朝、震慑关东六国的存在,此时的秦国朝政还被母亲芈八子与舅舅穰侯魏冉把控着,迫切需要构建个人实力的秦王自然对范睢青睐有加。

不同于其他忠于秦国的大臣,范睢忠心的只有秦昭襄王,这也就让他可以迅速地取得秦王的信任。能够成为心腹,自然还需要高明的政治手段,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提出了。

由于同一时间,穰侯魏冉让白起率领两千人去攻打魏国土地而大败,于是自然成为了范睢拿来举例子的反面典型,随后范睢说到;“大王应该远交近攻,即便是得到一寸一尺的土地,也都是王上您的。”

这个时候,秦国还在施行张仪的合纵之策,面对新的国家局势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远交近攻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秦昭襄王的重视。范睢成为了秦国的客卿,主管军事战略决策,很快在范睢的安排之下,秦国第一个开刀的对象确定了。

三、除掉魏冉

范睢由于曾经受到的委屈,于是第一时间就将开刀的对象转移向了自己的母国魏国,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秦国也在他的安排之下慢慢强大起,但是穰侯魏冉的针对一直存在,于是他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如何除掉魏冉。

作为秦王的心腹,他深知秦昭襄王的软肋所在,于是放言,百年之后,秦国大业将落外人之手,这就给了秦王除掉动手的理由。

一直以来,秦王对于自己的母后和舅舅把持朝政十分不满,如今有了动手的理由之后,立刻废除太后,驱逐自己的舅舅魏冉,秦国的大权第一次全部集中在他的手上。这一年,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这一年范睢成为了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么看来,范睢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是凡事有两面,他能记住别人的对他的恶,也就能够更加珍惜别人对他的好,就比如那个曾经差点害他丧命的须贾。

1.抱怨报德

范睢自从被封为相国之后,门前来往的宾客不断,魏国作为最大的受害者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就派出了须贾。他去拜访的时候,范睢故意落魄示人,须贾竟然一时恻隐之心送了他一件旧袍子,也正是这件衣服,救了他的命。

当初得罪过他的魏齐,则是被他直接恐吓至死。还有两个当时帮助过他的人,一个被封为了太守,一个则是被任命为了将军。

昔日郑安平因为将差点在厕所死掉的范睢救了出来,后者就将郑安平直接拔高到了替代武安君白起的程度,但是郑安平那里是将军的料子,于是第一次就给范睢惹了巨大的麻烦。

在此之前,秦国的军队一直以骁勇善战著称,而这一次范睢让郑安平去带兵进攻赵国。要知道,此时的赵国虽然国力不强,军队却一点都不弱,一战下来,他创造了秦国历史上第一次两万人集体投降的先例。

此时无论如何都是夷三族的罪责,但是奇迹般地秦昭襄王居然免了他的罪责,因为范睢的讨好,使得秦王不舍得杀了他。但是此时一个人的出现,让范睢开始紧张起来,这个人甚至扬言要取代范睢的位置,这个人就是蔡泽

2.急流勇退

范睢自从知道有人要取代自己,直接将他叫到了身边直接问道:“就是你要取代我吗?”蔡泽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上前说道:“昔日商鞅,吴起,文种的故事你都听过吧?”

范睢此时,暮然惊醒,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在此之前,即便是武安君白起如此战功赫赫,依旧被杀,范睢自然不愿意重蹈覆辙。回首二十年,也到了该和秦国说再见的时候。

很快,他向秦王推荐了蔡泽,辞去了相国的职位,同年范睢去世,死因不明。而另有书籍记载,秦王直接赐给了范睢一杯毒酒,就此而亡,死于非命,当是肯定的了。

结语

范睢在特定时间里给秦国拨乱反正,重塑了外交方向,提出远交近攻,可以说居功至伟。秦国也在此基础上,联合各国五国伐齐,打掉了东方领土上自己最大的竞争者齐国,天下惧秦就此开始。

而为官方面,他比起商鞅吴起等人更有智慧,看出了官场险恶,知足知止,急流勇退,但是却不曾想依旧逃不出秦王最后的清算。

其实一直以来他的所作所为秦王都知道,如今秦国大业已成,没有利用价值的他,自然也就到了被清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