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林彪反对抗美援朝,毛主席询问彭德怀后,激动表态:参战

前言:

抗美援朝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敢奋斗的精气神。

然而,这场战斗从决定打开始,就经历了许多困难,在“决定打”的阶段,就有很多人持反对态度,就连林彪都表示反对。就在此时,彭德怀对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对此,毛主席十分激动地表示:参战!

那么,彭德怀是什么态度呢?

一、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

1950年9月15日凌晨,对北朝鲜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伴随着冲天的火光响起,很快,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便陷入进一片火海之中。

随即,在麦克阿瑟的亲自指挥下,美第快速在仁川港实施大规模登陆,进攻朝鲜。一时间,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

麦克阿瑟

1950年9月23号,朝鲜人民军开始全线向三八线后撤。同年的10月,一封来自朝鲜的求援信,被送到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办公桌上。

这封求援信,由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而写,他们在信中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主席看着这封信,手里的烟一根接着一根,屋内烟雾缭绕,而毛主席连姿势都没变换一个,工作人员一看,就知道主席现在正在深入思考。

其实对于出兵朝鲜,毛主席一直都有心理准备。

毕竟,朝鲜战争,并不只是朝鲜半岛上那俩兄弟互殴的事,更是东西方阵营的博弈,一点点变化,都能引起轩然大波。而我国作为朝鲜的邻国,一旦半岛形势失控,那我国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下,毛主席不得不趁早做准备。

1950年7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在居仁堂召开了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海陆空三军负责人、以及有关军兵种负责人。众人积极讨论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规模、领导负责人等等。

8月,东北边防军组建完成,到9月,东北边防军的总兵力已扩充为36个师,外加特种兵共70万人。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在多次进行思想动员,基本上每次一开会,他都会说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毛主席说:“我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那我们就只好打。”

可虽说毛主席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真的到了要出兵的时刻,主席仍然难以做出抉择。要知道,共和国刚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国家一穷二白,几十年以来的战争创伤还没有平复,人民渴求着和平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援助朝鲜,同当时的世界的强国美利坚一决雌雄,会对新生的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必须要进行全面而又充分地思考。而在进行了整夜整夜地思考过后,毛主席大手一挥,决定支援朝鲜!

二、林彪反对抗美援朝

不过,虽然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但必须还要和中央其他同志一起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很快,毛主席就召开了会议。而会上,与会人员大多数不赞成出兵,其中就包括林彪。

事实上,有人表示反对,毛主席并不意外,但他没想到林彪也表示反对。当时毛主席决定出兵之后,心里就已经选好了领兵挂帅的人:林彪。

毛主席选择林彪,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林彪能打仗、会打仗。他的军事能力在我军是数一数二的;

第二,组成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原来四野的部队,而林彪是四野的司令官,在四野很有威望。

第三,出兵朝鲜,会涉及到与苏、朝两国的协作,而林彪与两边都有交情。

第四,抗美援朝的时间处在冬季,需要应对严寒天气,而林彪曾长期在东北作战,有在极端天气下作战的经验。

可如今林彪却反对出兵朝鲜,毛主席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当然,林彪也不是无故反对出兵,他也给出了自己不支持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中国需要休养生息,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力,如朝作战不是上策;

二、美军是那时公认的一支强大的部队,最关键的还是一支,对新中国而言,完全陌生的军队,现在要和一支强大的、陌生的军队,在陌生的环境中作战,打赢的概率大不大?

三、朝鲜战争本质上,是美苏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的角逐,建议新中国不要去趟这浑水,而是看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而林彪说的这些原因,也是其他持反对态度的人的想法。

对此,毛主席不是不懂,他深知林彪所说的是事实,但如果不出兵帮助朝鲜赶走美利坚,新中国就不能安心发展,因为美国可以随时通过朝鲜半岛监视中国,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被人掣肘的滋味可不好受。

由于大家的分歧很大,所以直到会议结束,还是没有一个讨论结果。散会之后,毛主席又一头扎进了办公室,点燃了手里的香烟,目光悠远。虽然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但毛主席并没有放弃出兵援朝。

彭老总

主席一边想改如何争取到同志们的同意,一边思考在林彪不同意抗美援朝的情况下,该选择谁领兵抗美援朝。电光火石之间,毛主席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彭德怀!

三、彭德怀临危受命

毛主席立马掐灭了烟,然后立刻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人把彭老总接来北京。彭德怀作为西北局的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正在西安主持工作,他并不知道一架飞机正从北京起飞。

1950年10月4日,毛主席再次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会议开到一半,彭老总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会场,他是突然被飞机接到北京的,事先对会议内容一点都不清楚,因此只是听大家发言。

通过大家的讨论,彭德怀才知道原来商量的是要不要抗美援朝。彭德怀是知道抗美援朝的,原先他以为已经定下来了,但是看情况,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啊。

持反对的态度同志,此时再次重申了不应出兵的理由。听了大家的发言,毛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很显然,这次还是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散会之后,毛主席专门找到了彭老总,对他说:“明天上午请你到我这里来,我们俩单独交换一下意见。”

到底是甩手不管,还是出兵援助?这天晚上,彭老总彻夜难眠,看着窗外那深沉的夜色,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的,毛主席在会上最后讲的那几句话。

彭老总多年的征战生涯告诉他:美帝国进攻朝鲜,危险我东北;又通过老蒋控制我台湾,威胁我华东地区;还有越南,美帝国完全可以与法国狼狈为奸,进而威胁我华南地区。如此一来,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他想,老虎是会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老虎的肠胃,向它妥协是不行的。它既然要来侵略,我当然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

彭老总最终下定决心站在支持出兵的一边。

第二天上午,彭老总来到了中南海,他和毛主席边吃边谈。当谈到朝鲜问题时,彭老总就说了一个字——“打”。

听到这个字,毛主席心里有底了,他当即激动地说道:“好!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经向三八线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参战!今天下午开会,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下午,会议如约开始,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还是两种不同的意见,支持方和反对方依然争得面红耳赤。

轮到彭老总发言的时候,他坚定而又铿锵有力地说道:

“抗美援朝是有必要的,打烂了,等于我们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若是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以后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那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彭老总说完之后,反对者面面相觑。中朝是唇齿之邦,出兵援朝也是保护新中国!最后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终于形成了共识,会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决定由彭德怀率兵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8日,美军大举向三八线推进的第二天,毛主席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东北边防军更名为志愿军,时刻准备着向朝鲜方向出动。可就在我军一切准备就绪时,彭老总突然收到毛主席的急电,要求按兵不动,并让他紧急返回北京。

原来,是苏联突然表示没法给志愿军提供空军支援。苏联方面表示,苏联空军还没有准备好,无法出动。没有空军的支援,志愿军援朝的难度将直线上升。10月13日,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

此时,美军已然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推进,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就算没有空军支援,也必须狠狠地打回去!

10月19日,彭老总率军连夜奔赴朝鲜。

虽然这是一次同以往完全不同的出征,虽然对手是实力强大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虽然这将会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斗,但彭老总依然拥有必胜的信心,他始终相信,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赶走美帝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就是三年,这三年来,无数志愿军战士血洒疆场,但我军却愈战愈勇,反观美军,从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变得一听到我军的号声,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最终,在志愿军的奋战中,中朝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让全世界再也不敢小瞧中国人民!

四、结语

这一仗,打出了今后我国几十年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毛主席在关键时刻做出的伟大决策,更要铭记和感谢彭老总和无数伟大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的流血牺牲,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如今和平、稳定的生活。

谨以此文,感谢前人的伟大付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