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鄱阳县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南朝(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梁,属扬州宣城郡、南陵郡地。隋,隋开皇三年(583)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日元二年(938),改池州为康化军。宋,置池州池阳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民国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共有14个区公所,13个镇、94个乡。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