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6岁台湾老兵问大陆的侄子:我现在没钱了,你还养我吗?

2019年,台湾老兵邓雪桂,向大陆的侄子邓友爱打了一通电话。

“是友爱吗?我想回常宁了,我现在没钱了,你还愿意养我吗?”老人小心翼翼地询问着。

邓友爱一听是大伯的声音非常高兴,他记得大伯说家里条件不好,不想回来,于是,就在电话里说了一些家乡的情况

但没曾想,邓雪桂却误解了对方的意思,此时的他又伤心又难过。

图源网络

“你不用紧张,说实话,我回去还能死得舒坦一点!”

“大伯,您误会了,我一定来接你回去!”

邓雪桂身为一名台湾老兵,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又为何会在96岁高龄求助侄子呢?

而邓友爱只是邓雪桂的侄子,他并没有任何的赡养义务,为何邓友爱还是一口答应了呢?

图源网络

苦等儿归

邓雪桂出生在湖南常宁的一个农村家庭,待他年纪大一些的时候,家里又添了弟弟妹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邓雪桂那时已经成年,他知道,自己不能给家里增添负担,弟弟妹妹也不能送给别人,更不能被饿死,于是,他便决定背井离乡,走上从军之路。

而国民党的军队正好在村里征兵,邓雪桂便毅然决然地报了名,于是,邓雪桂就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因为同样的理由加入了国民党

邓雪桂去了军队之后,不仅有月供,还能吃饱饭,他偶尔也会给家里寄一些钱,给家里报个平安,而他的母亲则一直都很挂念他。

图源网络

1947年,24岁的邓雪桂跟随国民党军队路过常宁,他这才得以再次回到家乡看一眼父母和家人。

但是,战争的局势复杂难料,邓雪桂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他却再也不能于家人相见了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战败,大约50万国民党军陆续辗转到了台湾,而邓雪桂也跟随军队进入台湾,从此杳无音信。

“奶奶一直在等大伯回来。我们都以为大伯在战乱中去世了,只有奶奶坚信他活着。”

图源网络

邓母每天都会坐在村口的小道旁等待邓雪桂回来,而家人都曾劝过她。

“雪桂这么久不回来,恐怕早就……”

“你们不要诅咒雪桂,他肯定会回来的,我就在这里等他,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邓母每次听到有人说邓雪桂去世了,她总是非常生气的和别人理论。

邓雪桂的弟弟妹妹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而邓母每次见到家人们其乐融融的场景,都会非常难受。

图源网络

“雪桂啊,你的弟弟和妹妹都成家立业了,你是不是在外面结了婚不回来啦?”

年老体衰的邓母每日以泪洗面,甚至连眼睛都哭瞎了,四十年过去了,邓雪桂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消息。

1987年,邓母充满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笼罩在这个家庭的悲痛依然没有消散。

也正是在这一年,两岸的关系得到改善,1987年底,台湾允许人们回到大陆探亲

图源网络

而邓雪桂的弟弟和妹妹,一直在外打听他的消息,直到1988年,他们才终于得知,邓雪桂当初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省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们欣喜若狂。

“娘说得没错,大哥真的没死!”

“荣归故里”

邓雪桂在台湾过得并不算好,年轻的时候还能在军队里过活,待他年纪大了,便只能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图源网络

他与20多个来自常宁的老兵,一起住在了台湾省的桃园市。

那里的环境和常宁比较相似,但是方言却很特别,邓雪桂不怎么能听懂,而那些本地人也不太欢迎他们这些外乡人

虽然,邓雪桂能够领到的补贴并不多,但幸运的是,他能和战友们在一起互相帮助,所以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

1987年,邓雪桂收到能够回乡探亲的消息后,他非常的激动,在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回乡探亲的活动

图源网络

但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邓雪桂没有赶上第一次活动,而这也让他错失了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机会。

待一些同乡陆续探亲归来,邓雪桂便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家乡的消息,虽然仅有只言片语,但是他已经很开心了。

与此同时,一位同乡还给邓雪桂带回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正是弟弟写给他的

信中描述了一些家里的情况,弟弟表示,他们兄妹俩都过得很好,并且各自有了家庭,而母亲也在一直在等他回来。

图源网络

邓雪桂心里一合计,此时老母亲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不赶忙回去,可能就见不到老母亲了。

但邓雪桂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母亲早已经去世了,弟弟为了让他早一点回到家乡,便谎称母亲还健在,并且一直在等着他,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

于是,邓雪桂赶忙提交了返乡申请,但是这个申请并不好办,战友陪着他在城里四处奔波,一个月才把这个申请给办下来

当时的交通设备还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他先坐船到了大陆,之后又坐飞机、火车和公交车几经辗转

图源网络

虽然邓雪桂非常的疲惫,但是,一想到家里的老母亲还在等着他,便马上来了精神,就盼着见到自己的母亲。

当邓雪桂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了。

邓雪贵很生气,责怪他们为什么要骗自己,但是,邓雪桂更怪罪的其实是自己,他本可以提前一年回来的,仅仅晚了那么一步,他便再也没能见到母亲。

邓雪桂知道母亲等了他四十年,悲痛欲绝,便捧着母亲的遗照,跪在她的坟前哭泣着。

图源网络

“娘诶!儿子回来晚了,回来得太晚了!”

但人死不能复生,如今,他只能每天都去坟头看一看自己的母亲

邓雪桂祭拜完母亲后,家人带着他在家乡转了转。

当时,中国大陆一些农村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比不上台湾,而邓雪桂也发现常宁的小学非常破败,孩子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于是,他便拿出了一些钱用来修缮学校

图源网络

后来,他知道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不好,便一家家地跑去送钱。

邓雪桂对自家人更是舍得下“血本”,他拿出钱给三个侄子盖房子,还包了红包给他们。

邓雪桂此时就像个衣锦还乡的富豪,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与爱戴,在他离开的时候,有许多的乡亲们都前去送他。

他们将邓雪桂送到衡阳,又找车子,又放鞭炮,又是敲锣打鼓的。

图源网络

邓雪桂走的时候,侄子再三挽留,他希望邓雪桂留下来,晚辈们会给他养老送终。

“大伯嫌弃这边的旱厕,卫生条件不好,在台湾那边要好得多,而且老家又在农村,蚊子多,他不愿意留下来。”

邓雪桂也不是嫌弃家乡条件不好,如果老母亲还在他肯定是愿意留下来的,如今母亲不在了。

他更挂念还在台湾生活的战友们,他们有些人根本没有家人,他想要回去陪伴这些战友。

图源网络

看着邓雪桂去意已决,家人便也不再挽留,他们只希望邓雪桂在台湾能够过得更好。

然而,邓雪桂生活得并不富裕,他回到台湾后辛辛苦苦挣钱,省吃俭用,除去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寄回了老家

他曾四次回乡,每次都会给家人带来钱和粮食,从来不亏待自己的家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成本也逐渐增高,邓雪桂也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他开始没有钱能够寄回去了,和家里的消息也断了。

图源网络

“大伯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战友们也陆陆续续的撒手人寰了。”

邓雪桂以前还能和战友坐在一起下棋、喝茶、聊天,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这里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床头诉说着他悲惨的晚年生活。

如今,桃园市里只有他一个湖南人,生活很拮据,腿脚、眼神都特别不好,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

图源网络

2019年,邓雪桂已至96岁高龄,实在是无法自己生活下去了,他这才给侄子邓友爱打了电话,希望对方能够把他接回去。

邓友爱记得大伯说家里条件不好,不想回来,就在电话里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现在家里的条件,可能还是比不上台湾那边。”

没想到被邓雪桂误会了,这才出现了开头的这一幕。

图源网络

邓友爱向他承诺,待他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后,就立刻去台湾将他接回来。

“大伯您放心,过几天我就去台湾把您给接回来,我给您养老送终。”

当初邓雪桂对他们有多好,邓友爱都要一一报答回去,他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邓友爱把邓雪桂接回家后,他还是怕邓雪桂在老家住不惯,村里的小孩子们又爱闹腾,所以,邓友爱就新修了一栋房子,还安上了空调、电视和冰箱

图源网络

他一直记得老人家爱干净,于是就把谷仓改成了厕所,并且他还辞去了工作,就在家里照顾邓雪桂。

时代遗落的孤儿们

不是所有的台湾老兵都是心甘情愿加入国民党的,他们有的是乞丐孤儿,无父无母,国民党需要吸收“新鲜血液”,就将路边半大的孩子拐走了。

实在抓不到“壮丁”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当地各家各户找龄合适的男丁,要是不跟着国民党走,他们就要开枪打死家里人

有人才刚刚结婚,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再次回到故乡,妻子都已经改嫁了。

图源网络

而这些士兵也不是自愿离开大陆去台湾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稀里糊涂的,就跟着国民党军队坐轮船离开了。

邓雪桂晚年能有侄子赡养,比起许多其他的在台老兵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这些士兵,大多在少时就一直待在军队里,没有与外界接触过,根本学不到任何谋生的技巧。

因此,一旦他们年纪大了或者生病了,军队里只会给点钱和衣服将其打发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并且,还不许他们联系家人,更不许他们回到家乡。

图源网络

随着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便会逐渐地成为社会中的“边缘人”,甚至已经有人沦落到了当乞丐的地步,这是何等的可笑、可悲。

国民党虽然把这些老兵叫做“荣民”,但是并没有出台任何政策来赡养他们,反而为了降低社会压力,让他们去工地干活。

由于对台湾的方言不熟悉,在当地找不到工作,这些“荣民”只能响应政府的号召,这样他们才能活下去。

有一些人,甚至被派到了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建设公路,几百名老兵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荒郊野外,这是何等的讽刺。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像邓雪桂这样没有军衔的士兵是不能结婚的。

国民党制定的荒唐政策,不许他们领取身份证,也没有户籍,为的就是告诉他们,国民党有朝一日还能反攻大陆。

待他们能够结婚时,早已经年老体衰,为了不耽误他人,只好选择终身不娶,而那些想要结婚、传宗接代的,也只能娶到一些身患残疾,或是痴呆的女人。

这怎么可以被称作是善待?

图源网络

蒋介石后来又出台了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在两岸关系改善之后,台湾方面也仍然不许两岸有私人的书信和通讯往来。

直到后来,社会舆论开始加剧,一些老兵上街抗议,一致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并且也有不少人为这些老兵发声。

台湾政府这才开始“松口”,准许老兵陆续回到大陆探亲。

但是,已经有太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客死他乡,而他们的骨灰能够回到家乡的也更是少数。

图源网络

一些老兵在离开大陆后,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人了,当他们的父母去世之后,或许就没有人还记得他的存在了。

两岸关系是国家大事,也是这一个个背景离乡的老人能够回到家乡、落叶归根的盼头。

他们是时代遗落的孤儿,身似蚍蜉。

如今,远在台湾的大多数老兵,要么已经回到了家乡,要么,就化作了尘烟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