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鄂豫皖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发源地,这个根据地是在发生于湖北的黄麻起义,河南的商南起义,安徽的六霍起义的基础上形成的。

1930年,根据中共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委的指示,转战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第31,32,33师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其领导人是军长徐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全军2100多人。

同时,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也随之成立,主席是甘元景,至此,鄂豫皖根据地正式形成。

红军第一军成立后,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很快使部队发展到6000多人,根据地也得到扩大和巩固。

1931年初,红一军和转战在鄂豫皖边界的另一支红军武装红十五军合并为红四军,徐向前出任参谋长,继而出任军长。

红四军成立后,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

这时候,中央向全国各个根据地派遣了大批领导干部,被派到鄂豫皖苏区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中央候补委员沈泽民和陈昌浩。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湖北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

第四方面军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兵力三万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

第四方面军,下辖第10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第11师,师长王树声、政治委员甘济时。第12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刘杞。

剑门关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对国民党军占领的黄安县城发起猛攻,黄安县城很快就被红军攻破。

此战,红军歼敌15000多人,缴获枪支7000多支,迫击炮10余门。战后,红军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两个月后,红军在黄安以东的苏家埠将国民党军一部紧密包围。

苏家埠一战历时48天,红四方面军歼敌3万多人,缴获枪支15000多支,手枪1000多一把,机枪250挺,山炮4门,电台5部以及大量的军用品。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对国民党军作战中取得的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迅速发展为45000多人。

根据地人口也由原来的100余万人,发展到300多万人,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从兴旺发达的鄂豫皖根据地撤离。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北部与甘肃和陕西的交界处,大巴山的群山让红军在付出极大代价之后,终于获得了相对的安全。

红四方面军很快就建立起包括23个县,500万人口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相继成立。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兵力110个团,总兵力达20多万,配备了18架作战飞机,准备大举围剿川陕根据地。

当时,在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兵力连同游击军在内为8万人,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红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保卫川陕苏区的战斗,空前惨烈。

1934年6月,为尽快达到消灭川陕根据地的目的,川军刘湘部队调集了20万大军,向万源发动进攻,这时红四方面军已经退出了90%的根据地。

红军采取猛烈攻击和长距离迂回的战术,最终使川军对川陕苏区形成的弧形包围圈全线崩溃。

尽管在与川军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陕甘根据地所遭受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部队伤亡严重,劳动力和兵力都已枯竭,补给非常困难,传染病开始流行。

红四方面军最后决定,西渡嘉陵江,向陕甘方向扩展生存空间。

1935年3月28日夜,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一直追击着溃逃的川军。

4月2日拂晓,红四方面军开始攻打剑门关,红军向剑门关主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川军凭借着险峻地势居高临下地阻击,火力异常猛烈。

最终,剑门关被红军攻下,战斗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歼灭梓潼、江油的川军邓锡侯部,以求向川甘边界地区发展。

红星闪耀【第二十五期】

红四方面军嘉陵江战役示意图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