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西方意识形态霸权谎言(3)
捍卫传统,守正创新。大家好,我是重庆独立评论人桀骜孤魂,欢迎阅读《孤魂杂谈》。
“去意识形态化”又叫“非意识形态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意识形态文化思潮,并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着向发展中国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其本质是否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以“去意识形态化”为手段,实现意识形态西化和资本主义化。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初,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进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相互斗争的时代。这两种意识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虽有着短暂合作,但并不影响二者的斗争本质,并随着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涨而愈演愈烈。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把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作为下一个对手,开始运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从丘吉尔“铁幕演说”,到“杜鲁门主义”出台,再到“北约”组织成立,无不体现出其对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从军事、政治、科技、外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敌视和封锁。为对抗“北约”军事同盟,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3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争霸“两级格局”形成。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面对几百万苏联武装,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破坏力,让美国意识到与苏联进行战争对抗,其代价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通过文化渗透和侵略,实施和平演变,以达到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从内部瓦解的目的,便成为了遏制、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手段。
美国中情局在1950年牵头成立“文化自由大会”组织,披着“在全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争取文化自由”的外衣,以报刊、杂志、图书等出版物,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研讨项目,文学、艺术、音乐展会,以及一系列高规格荣誉奖项等手段,以达到意识形态渗透和和平演变的目的。“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嬗变过程
2.1 发端:“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产生及破产
在1955年9月,西方“争取文化自由大会”举办的一次例会中,法国社会学家阿隆声称,本世纪(20世纪)上半叶所固有的深刻的意识形态冲突的根源在相当大程度上业已消失,“不妥协的社会主义和不妥协的自由主义”已没有地位,即“意识形态争吵”时代已经结束。该组织领导人之一的希尔斯更是以《意识形态的终结?》作为论文题目,在西方文化圈掀起“意识形态终结”思想潮流。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们通过出版相关论文、书籍,举办研讨会等,大力鼓吹意识形态没落或终结,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贝尔《意识形态终结——论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普赛特《政治的人:政治的社会基础》等,其主要目的便是论证“意识形态的没落”,认为“非意识形态化”是“后工业社会”的必要因素,让“打倒意识形态”的口号在西方经济、哲学、历史、社会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响应和传播。
西方“去意识形态化”观点认为,“永恒的”、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占据了“陈腐的”、有局限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地位,科学技术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矛盾问题的源泉。这一观念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蔓延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不断激化的国内外矛盾和世界形势而被瞬间打脸,宣告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和技术决定论的破产。
2.2 重构:从“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到“重新意识形态化”观念
随着“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破产和日益尖锐的国际国内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继续寻求一种新的思想理论来支撑其阶级立场的“合法性”,“重新意识形态化”观念逐渐进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的视野并进行重构解读,使其对待社会主义的抨击更具攻击性。
为了自圆其说,西方“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炮制者们宣称,他们从来不反对意识形态本身,只是被“错误理解”。利普塞在《意识形态没有终结》(1972)一文中指出,贝尔的“意识形态中终结”特指“一系列完整的革命学说对无产阶级反对现存制度的阶级斗争理论的狂热眷恋正趋于‘衰落’”,即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过时”和“没落”。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等著作中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解释和回应。
在寻求新的意识形态理论支撑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们通过为意识形态“恢复名誉”,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改头换面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联邦德国社会学家伦贝格《意识形态与社会》一书力求寻找意识形态斗争的有效手段,公开承认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出认为意识形态是“使人们在周围世界中确定方向和控制行为的工具”。而美国学者K.多比尔和P.多比尔撰写的《美国的意识形态》一书,则是全方位宣传美国意识形态,使其为垄断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2.3 异化:披着华丽辞藻外衣下的文化侵蚀
“二战”结束后,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对抗斗争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的相对优势,不择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全方位意识形态渗透,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阵营大力鼓吹超越阶级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等观念,并让这些华丽的辞藻通过报刊、杂志、学术交流、文艺表演、电视电台、商品等载体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极力宣扬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思想。
与此同时,他们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通过歪曲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放大社会主义国家问题,把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统统归结于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让崇尚西方文化的思想和历史虚无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蔓延,加上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内部矛盾,使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败下阵来,让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
“颜色革命”之祸
“去意识形态化”虚伪本质
通过对西方“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发展历程、主要观点的梳理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宣扬的“去意识形态化”,并不是国内部分“公知”们所认为的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或差异,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问题。他们的“去意识形态化”是为巩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遏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服务的,其本质就是实现意识形态的西化和资本主义化。
纵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斗争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去意识形态化”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目前更是把我国当成了头号威胁和“假想敌”,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亦从未停止过。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歪曲历史、污蔑革命英雄,乃至最近曝光的“毒教材”事件,无不是西方意识形态在披着“去意识形态化”外衣下,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具体体现,值得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