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刘少奇召开家庭会议,说了番不太客气的话,亲戚们面面相觑

1959年国庆节假期的一天,中南海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刘少奇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家庭会议。参加此次家庭会议的人员,除了刘少奇同志的爱人和孩子之外,还有他的一些亲戚。

刘少奇

在家庭会议上,刘少奇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了番话,让亲戚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众所周知,刘少奇工作很忙,为什么他要亲自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呢?而他又说了一番什么话,让亲戚们都感到十分羞愧?

1959年4月,根据中央的决定,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消息传到刘少奇同志的家乡,他的亲戚们都感到十分的骄傲和高兴,除此之外,他们也产生了一种,“刘少奇当了大官了,我们也能跟着沾光了”的感情。

于是,亲戚们便想着法地联系刘少奇同志,有的给刘少奇写信,有的托人给刘少奇带信,还有的则直接上京找上门去,让刘少奇同志给他们买东西、帮忙安排工作以及调个好单位等等。

一开始,刘少奇同志对亲戚们的来信或来访,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忙于国家政务,他也很久没回老家看看了。然而,当刘少奇了解到亲戚们的真实意图之后,他的高兴变成了生气。

在刘少奇同志看来,这种思想是十分不正确的,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国家和社会还怎么良性发展呢?因此刘少奇在给亲戚们回信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而由于念及大家都是亲戚,所以刘少奇同志的遣词用句都比较委婉。

不过很显然,亲戚们都没察觉出刘少奇的态度,因为就在1959年的国庆节期间,他的一些亲戚又为一些事专程找到北京来了。

这时,刘少奇不仅仅是感到生气,更多的是一种担忧,他觉得要是不纠正亲戚的错误思想,那以后他们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他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专门的思想教育。

1959年国庆阅兵

而对此,刘少奇的工作人员曾建议他把时间改改,因为1959年的国庆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每天的日程活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连休息的时间都很难挤出,这突然增加工作,工作人员担心刘少奇身体吃不消。但刘少奇还是拒绝了工作人员的建议。

其实,也不能怪刘少奇同志如此着急和大费周章。一直以来,刘少奇同志都强调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思想作风,并且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说刘少奇的一日三餐,就是粗茶淡饭,有时候热热剩菜剩饭也算是一顿。

而在“穿”的方面,刘少奇也是十分朴素,都是些普通的布衣布鞋,衣服洗得发白他不换,破了一个洞他也不换,总是说:“补补还能穿。”直到衣服穿到无法再补了,他才肯换新的。

刘少奇穿过的衣服

当然,刘少奇不仅自己保持艰苦自律的作风,他也十分注重培养子女们朴素的作风,以避免他们滋生享乐主义

有一次,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和阿姨外出购物时,买了一件40元的虎皮领子大衣,刘少奇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找到阿姨,让她把衣服给退掉,并认真地对阿姨说:“以后要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要娇惯他们。”

在刘少奇同志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除了培养孩子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刘少奇还时常教育孩子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先考虑集体的利益”,并且还对子女们强调,不要因为自己是刘少奇的孩子,就要求特殊照顾。

1951年,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预备党员期满,准备转正。当时,无论是刘爱琴本人,还是刘爱琴的同学,都认为她能够按期转正。可是谁也没想到,刘爱琴并没能顺利转正。

刘爱琴的同学都感到十分惊奇,刘爱琴的父亲可是刘少奇,要转正那岂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刘少奇,刘爱琴才没能顺利转正。原来当刘少奇得知女儿预备期已过,准备转正的消息时,专门给党支部写了一封信。

刘少奇同志在信上这样写道:“爱琴在生活上还不能艰苦朴素,而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达到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我不同意转正,你们应当要对她严格要求。”

党支部对刘少奇同志的来信十分重视,党支部同志立马召开了支部大会,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地讨论。而通过对党章规定的标准反复衡量,以及对刘少奇来信的认真研究,党支部的同志最后决定,不同意刘爱琴转正。

结果下来之后,刘爱琴难受了很久,尤其是当她得知,这个结果跟父亲有关后,她这心里更加难受,觉得父亲的严格要求,几乎让人受不了。不过最后刘爱琴还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行为。

对自己的儿女都这样严厉,对其他家人朋友,刘少奇更不可能违背自己的原则。1957年秋,刘少奇的侄孙女刘维孔高考落榜。这让一心想要上大学的刘唯恐伤心地哭了出来。

而几乎就在一瞬间,刘维孔想起了她的叔祖父刘少奇,只要叔祖父给有关部门“打声招呼”,那她也就不必再担心高考的事了,可是她又想起刘少奇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谋利,叔祖父能帮忙吗?

就在刘维孔犹豫之际,刘少奇找到了她。当然,刘少奇找侄孙女来,也不是为了帮她,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之一,他深知应该带头守规。而此番把侄孙女给叫来,是刘少奇察觉了侄孙女的心思,专门给她做思想工作的。

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侄孙女说:“你是一个革命的后代,应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好不好?农村同样可以有大作为。”开始的时候,刘维孔实在是想不通,好在在刘少奇反复的劝解下,她最终想明白了。

总而言之,刘少奇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他绝不会让家人借着自己的身份搞特殊,更不会给家人朋友提供特殊帮助。所以,当亲戚请求帮助的信件如雪花一般飘来时,甚至他们还几次找上门来后,刘少奇觉得开一场专门的思想教育会议,刻不容缓。

这天,刘少奇专门抽出功夫来,召开了家庭会议,亲戚们也陆续赶到,他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很明显,他们是认为刘少奇要帮他们了!不过亲戚们并没有高兴太久,因为刘少奇的表情是那么的严肃,不见一丝笑容。

刘少奇同志先是环视了一下在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的众人,然后才开口说道:“今天,请你们来这里,是为了开个会。别看这间会议室小,但这是我曾经主持政治局同志开会的地方,所以我是很认为地对待这个会议的。”

刘少奇又看了看众人,随后他点燃了一支烟,抽了一口,又说道:“为了什么事开这个家庭会呢?你们以为我当了国家主席,就可以给你们一点方便,但我和你们看法不一致,所以找你们来开这个会。”

刘少奇同志说完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话。这下大家总算明白,为什么刘少奇的表情会如此严肃了。会议室突然变得十分安静,静得好像连呼吸都能听见似的。

刘少奇这时又说了:“现在解放了,当农民也好,当工人也罢,生活都比过去好多了。当然完全消灭差别还做不到,你们想找我改变目前的情况,说实话,我要是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亲戚还是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他们虽然不说话,但心里的想法都表现在了脸上,刘少奇一眼就看出来了。

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了屋子正中间,亲切地解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可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为全国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服务。我不能不讲原则,不能随便使用权利啊,否则不就乱套了吗?”

刘少奇丝毫不停顿,继续说着:“现在生活是比过去好多了,可是国家还不富裕呀,还有很多困难。我们大家都要靠自己好好工作,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觉悟。

这话多少有些不客气了,众人面面相觑,实在是没想到,这会跟自己的觉悟有关系。但他们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番话确实有道理,要是各个都以权谋私,那不就像刘少奇说的,乱套了嘛。而且,就算刘少奇打破原则帮了他们,那能帮一辈子吗?还不如靠自己的力量去闯出一片天呢!

最后,这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如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心里,众人心悦诚服,不仅明白了为什么刘少奇不帮他们,更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这以后,亲戚们就再也没有找过刘少奇走后门了。

从革命到建设中国,刘少奇同志总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咱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他从不为自己考虑,而把人民、国家总统放在首位。

就像在这件事中,刘少奇同志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廉洁爱民,从不以权谋私的优良作风。而这种优良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个去学习,去传承,这是社会蓬勃发展的养分,更是谱写新时代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