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民党大败后,马英九赴蒋经国陵寝谒陵不发一语

宝岛台湾就像一个多灾多难的孩子,从远的来说,先被葡萄牙殖民了38年,后来又被日本奴役了近50年,从近的来说,因为蒋介石的一意孤行,拒绝国共合作,把国民党带到了台湾岛上后,把台湾带上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想着有朝一日反攻大陆,卷土重来的蒋介石有生之年再也没能踏上故土,落叶也无法归根,蒋家王朝也随着他儿子蒋经国的过世慢慢落幕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力度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020年台湾大选国民党大败后,马英九赴蒋经国陵寝谒陵时不发一语,做为蒋经国曾经的秘书,马英九此刻在想些啥呢?

大败之后,黯然无语

202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主要是民进党的蔡英文与国民党的韩国瑜之间的角逐,双方都拼尽全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为自己的胜出造势拉票。

台湾民众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投票权,希望因为自己的一票可以让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领导人脱颖而出,使台湾地区的各方面都能迎来一个新气象。

1月11日,台湾地区2020“大选”在各方人士的翘首以盼中终于揭晓了,民进党蔡英文他们以817万多票的高票数,击败国民党韩国瑜,得于成功连任,与蔡英文搭档的是赖清德,所以媒体也称之为“蔡赖配”。

此次蔡英文的连任,也是国民党大选二度惨败,2016年,国民党的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就败给了蔡英文和搭档陈建仁。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真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民进党蔡英文如愿连任,大肆欢心庆祝,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也是,所有推行的政策都可以继续有力执行,不管好的还是孬的。

国民党连续两度落败,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每况愈下,岌岌可危。

其实在结果揭晓前两天,国民党内部高层就已经预感到此次大选败北的机率很高了,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担心无法交代未能让国民党重返执政的窘境,已经在“大选”揭晓的倒数前两天,1月9日就到大溪蒋经国陵寝谒陵,避开败选后谒陵。

11日晚间9点,吴敦义宣布将请辞国民党主席,同时两位副主席曾永权及郝龙斌,与党内一级主管也一起请辞。

而作为高雄市市长的韩国瑜,1月13日回到了高雄市政府上班,准备在十点召开记者会。

因为外面现场有许多韩国瑜的支持者,记者会刚一开始就陷入混乱,韩国瑜只能先拜托大家冷静,随即韩国瑜向市民道歉并表示,会全力以赴拼市政,努力回应高雄市民期待。

至于是否会参选党主席,韩国瑜表示,没有这规划,也盼望选后大家能回归理性,不要把选举情绪带进来,台湾人民一定要一起团结起来。

曾任蒋经国秘书的马英九却在1月13日蒋经国逝世32周年纪念日当天前往大溪头寮蒋经国陵寝献花鞠躬谒陵。

清晨8点左右,宁静安详的大溪迎来了马英九一行,其中有曾任“国安会秘书长”及“国防部长”高华柱、前“国安会”副秘书长葛光越、前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副秘书长萧旭岑,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在蒋经国灵柩遗照前,整整站立3分钟之后,才哀伤地走出陵寝。

马英九原本“有话要讲”,但最后还是一言不发,只跟高华柱、萧旭岑等旧部属握手就离开,神情若有所思。

也许马英九在回想,自己2008年代表国民党参选时创下的以765万9014票击败民进党谢长廷而当选时的盛况;也许在想,如果现在还是国民党一党独大,没有什么民进党,那又是一番什么光景呢?

政党轮替 溯源民进党

在中国台湾实行美国式的政党政治制度,这是胡适雷震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自己创办的《自由中国》杂志上向台湾人民介绍了政党政治理论,希望建立新党派在选举中制衡国民党,并最终能在台湾实现和平的政党轮替。

而从1895到1945年整整50年,台湾一直在日本的占领之下,所以50年来大约有20万台湾青少年到日本留学,接受日本式的高等教育。

这些留日学生学成回到台湾后,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关系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形成了一个资本总量雄厚的社会阶层。

这些留日学生受日本影响很深,于是留日学生和大陆过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组织新政党和实现政党政治理想方面有了共同的追求与合作空间。

但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一直是国民党恶劣的独裁统治,党外势力在蒋介石26年的专制统治中参政无门,为了民主和自由,台湾地区有过几次组织新政党的运动。

第一次就是《自由中国》的组党,但没掀起什么大风浪。

等到蒋介石离世后,沉寂了多年的党外势力,又开始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跃跃欲试。

蒋经国为了表明比他父更开明和民主,因此在当上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第二年3月,宣布解除对杂志的禁令,于是党外人士主办的《八十年代》、《美丽岛》等杂志就闪亮登场了。

第二次组织新政党运动又蠢蠢欲动了,20世纪70年代台籍党外人士以《台湾政论》、《美丽岛》杂志为中心,为了选举而组成的“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是没有党名的政党。

谁也没想到,由此竟然引起了震惊岛内外的“美丽岛事件”爆发。

蒋经国登上“总统”宝座,其声望如日中天之际,《美丽岛》言论激烈,利用该杂志对国民党的种种弊端予以猛烈抨击,并且与《八十年代》相呼应,给国民党、蒋经国统治以极大威胁。

《美丽岛》和《八十年代》各自的创办人黄信介与康宁祥联合提出质询,主张国民党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接纳不同的政党出现,以建立民主政制。

然而国民党的回复是:现在是战乱非常时期,凡与三民主义不同的政党,就不是当前‘国策’所允许。

但《美丽岛》杂志非常善于造势,而且经常弄得声势浩大,杂志发行量多达十几万册,还经常举办茶话会、座谈会及火把游行等活动,参加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并获得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同情和认可。

《美丽岛》杂志,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政团组织,所以国民党当局对《美丽岛》杂志社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市号召群众参加人权纪念日活动,集会结束后,举行游行,宪兵、军警奉命阻止,游行群众以火把向军警攻击,双方发生冲突,而后宪兵开始镇压,施放催泪弹,群众渐被驱散,直至次日凌晨2时30分,双方撤离。

12月13日,台湾当局“警总”查封《美丽岛》杂志社,中高层黄信介、施明德、姚嘉文、张俊宏、林义雄、林弘宣、吕秀莲、陈菊8 人被一锅端,最后都被处于10以上的徒刑,“美丽岛事件”才告一段落。

国民党当局对党外人士的大逮捕与镇压政策,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的党外组党运动也被迫终止。

直到90年代末期,美丽岛事件终于获得全面平反,有意思的是美丽岛事件的相关人士在政治领域的发展上颇为可观,许多人在“国会”和地方位居要位,当初被判刑的8 人除林弘宣外,都曾担任过民进党的主席或代主席。

民进党全称民主进步党是在1986年9月28日成立的,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留日学生直接参与组织新党派的活动。

民进党之所以除国民党之外一支独秀,这与李登辉在国民党统治的体制内支持民进党的成立,帮助民进党执政分不开。

李登辉等人是想通过政党轮替实现“台独”阴谋,这与胡适、雷震等人当时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如今的民进党,在蔡英文的带领下,看来是要把亲美亲日台独这条路一条道走到黑了,这不要说14亿中国人民不答应,就是以马英九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的也不答应。

马英九的综合情结

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马鹤凌带着妻子去了台湾,此时的马英九就在母亲的肚子里跟随父母离开了祖国大陆。

1950年7月13日,马英九在香港广华医院出生,1951年迁移到台湾后长大,所以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马英九曾被媒体调侃“大陆制造,香港交货,台湾加工”。

马英九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就是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所立的祖训。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从小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儒家的信奉者,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又十分爱国爱家的人。

从政后,早年担任蒋介石的侍卫,后任国民党中央考纪委副主委,一辈子生活简朴,也不忘灌输子女应有的忠孝及民族大义。

马英九成年后,老人一直希望并支持其从政,曾对马英九说:“中国如果缺工程师,可以从外国请专家来做也是一样,但是如果台北市长做得不好、“总统” 做得不好,总不能找外国人来做!”

马鹤凌1995年后多次回大陆,曾向家乡母校岳云中学捐助1万美元,设立奖学金,这份与大陆亲人的浓浓情谊,毫无疑问也感染了马英九。

2005年马鹤凌去世,骨灰坛上刻着马鹤凌写的两行诗:“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

马英九在家事家风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下,推崇“无半亩地,心忧天下,破万卷书,神交古人”的境界,他强调要争千秋,不要争一时,真正的胜利在于能不能到达终点。

在大学时期马英九就是岛内“保钓”的积极参与者,用大量的国际司法判例及国际条约,指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法理依据,文笔老练,引起国民党高层以及蒋经国的密切关注。

1981年9月,在蒋经国的秘书冯沪祥和“笔杆子”周应龙的引荐下,马英九出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四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蒋经国的英文秘书。

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长达7年时间里,一直谨守本分,不越雷池一步,他的学识、口才和谦逊、谨慎、不结党营私的作风,深受蒋经国的赞赏。

1987年初,蒋经国征求马英九对开放探亲的看法,最后《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关系条例》出台,两岸通过红十字会的接触,让老兵回大陆探亲,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年往返大陆5000人次,现在一年达570万人次。

1992年两岸代表(海协会与海基会)香港首次会谈,马英九不但是“九二共识”的见证者,而且还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马英九提出将“中共”与“中国”加以区别,表达了“中国情怀”以及“寻求两岸共同的民主社会的理想”。

1997年4月,马英九因知名艺人白冰冰女儿白小燕被绑架撕票,批评政府,得罪了李登辉,辞去一切公职,回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当副教授。

1998年,李登辉与宋楚瑜反目,国民党陷入事实上的分裂,推举台北市长候选人成为难题。国民党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台北市长落入民进党陈水扁手中,就动员无心从政马英九参选。

父亲马鹤凌告诉马英九:“现在是国民党的特殊时期,如果这一仗败了,那么未来国民党在台湾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弱,搞‘台独’的民进党就会越来越强,为了台湾,你有责任挑起这个担子。”

马英九此时仍然没有点头,马鹤凌便发动国民党内数万人连署,登记的前一天,马鹤凌和一大批国民党“大佬”堵在马英九正开会的台北晶华酒店门口。

马英九走出来,看见父亲马鹤凌带着一群老党工齐刷刷地跪成一片,个个老泪纵横,声泪俱下地劝进:“英九,我在这里求你了,你如果不答应,就直跪到答应为止。”

马英九眼泪夺眶而出,接过父亲手中的纸和笔说:“爸爸,我尽孝了!”

马鹤凌说:“你错了,这不是父亲来求你,而是党国需要你,这是尽忠,是尽忠报国!”

1998年12月4日,台北市长选举揭晓,马英九以76万多票领先陈水扁,竞选成功。

2008年马英九又以58%的高得票率击败了民进党,大选胜出,担任了台湾地区领导人。

当时岛内舆论普遍认为,集立法权、行政权、地方执政权于一身的国民党的重新执政,将会让陈水扁执政8年专注于“台独”和贪腐,严重忽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经济形势恶化的阴霾就此终结,台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马英九时代”。

但在面对政党政治冲突与对抗,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马英九柔性、妥协的一面也比较突出,则又显得有点“魄力不够”,“担当不足”。

他在坚持“中华民国法统”、“九二共识”原则的同时,对民进党的“务实台独”路线理念采取以强调“台湾主体意识”、表明“不统”等妥协方式来争取认同,而不是强硬地站在绿营的对立面上进行反击。

马英九的情感是集中华情结、自由情结、台湾情结于一身,使他的行事风格和执政路线出现“骑墙”模式。

从他在党主席时,提出的“终级统一论”,到“台独选项论”,又到“维持现状论”,最后又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这样系列言论说辞中,他内心的摇摆可见一斑。

性格温和、不出恶言、执政清廉的马英九在年逾古稀之际,面对国民党当下的窘境和台湾地区的现状时的沉默不语是默默承受还是蓄势待发,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古以来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因为和祖国大陆隔了一条不算宽阔的台湾海峡,一直以来经常被各方势力利用,只有两岸真正携手共进,才能和平统一,台湾才真正安安稳稳地能够呆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休养生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台海网 环球网 中国台湾网 新华社

2019年 李松林 《蒋经国的晚年岁月》

2015年 秦风 《岁月台湾 1900年以来台湾大事记》

2016年 王卫星 《观海行策 王卫星将军论台海》

组图:马英九率国民党高层谒蒋经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