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滹沱河边、文山脚下的阎锡山故居,始建于一九一三年前后,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三十多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达到三万三千余平米。阎锡山得势时候,在家乡修桥筑路,办学养孤,振兴工商,开启民智,获得乡党甚多赞评。
一九三四年冬天阎锡山父亲阎书堂病危,当阎问及后事时,阎父嘱其墓葬从简,可在墓内两侧坚砌石壁,镌刻诸葛亮所写前后《出师表》。阎探问其故后悟到,时下国内政局动荡莫测军阀混战不休,纵观二十年戎马生涯而未能一统天下,以后似应辅佐一阿斗君主,以诸葛亮做榜样出师平定天下,也可留得青史美名供万民敬仰。从此阎锡山铭记父亲教诲,死心塌地投靠蒋氏,极尽犬马之劳。
上世纪八十年代故居辟为河边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按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反映了清末民初晋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