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透露,蒋介石曾悄悄读毛泽东的书,看完立刻把亲信大骂一顿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个极有才华的人。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还表现在文学上。

同为领导人,为啥毛泽东这么有才?作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自是嫉妒不已。

毛泽东与蒋介石

嫉妒归嫉妒,蒋介石对毛泽东的关注也没少过,还悄悄读了毛泽东的书。

读完之后,立刻把亲信叫来大骂一顿。估计有人奇怪了,既然是悄悄拜读,又只有亲信知道,它是怎么被外界所知的?这得从1938年说起了。

1938年,国共两党处于合作期间,雷英夫被毛泽东派到重庆,在叶剑英手下当参谋。

有一天,叶剑英让雷英夫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关于毛泽东的三篇文章的,分别是《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

少将雷英夫

雷英夫来重庆前,刚在延安听毛泽东讲了这三篇文章。

报告完后,叶剑英告诉雷英夫,毛主席这几篇文章在国民党高层影响很大,蒋介石最近都在读这几本书,还特意弄到了延安印刷的那种小册子。

雷英夫不禁诧异了,蒋介石这个反动头头、天天悬赏毛泽东的人,怎么会读毛泽东的书?

假的吧!看出雷英夫的不信,叶剑英认真说道:“这是真实的,他们高层告诉我的。”而这个“高层”,就是白崇禧

由于两党合作,叶剑英经常跟国民党一些高官碰面,其中就有白崇禧。

叶剑英

慢慢的,两人熟了之后,白崇禧就老在叶剑英面前吐槽蒋介石,讲关于他的各种花边新闻。这不有一次开会闲暇期间,白崇禧又给叶剑英吐槽,说老蒋在悄悄读毛泽东的书。

白崇禧也没为蒋介石保密的想法,话匣子一打开,立刻滔滔不绝的讲起来。那一天蒋介石邀白崇禧到他府邸,白崇禧到的时候,看见蒋介石的几个幕僚也在。

蒋介石发现白崇禧来了,立刻开始上演好戏。先是从茶几上拿出几本小册子,问白崇禧:“毛泽东这几本小书你读过没有?”

白崇禧一看,原来是延安印制的《论持久战》那几本书啊!他当然看过了,还是他极力推荐给蒋介石的呢。延安印制的这几本书,看起来略显粗糙。

白崇禧

白崇禧翻阅一遍后,发现蒋介石在上面勾勾画画的,有些地方还有眉批,一看就是仔细研读过的。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把几个亲信叫过来,面朝白崇禧说:“娘希匹的,你知道么,他毛泽东那些秘书可真有本事。”

当着自己幕僚的面,夸赞对手的秘书,白崇禧明白了,这里没他什么事!因此也不说别的,就跟着附和。

蒋介石是真的嫉妒啊,他接着说,你看你看,毛泽东那几本小书,把国共之间的关系、抗战的策略、战术讲的多透彻。人家身边有高人,他那些秘书有真本事啊!

蒋介石(左一)

一时之间,白崇禧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能出这几本书,那是毛泽东的真本事,跟秘书有啥关系?不过这话他不敢说,怕挨骂。

蒋介石叹了口气,说毛泽东还是很坦率的。你们看,这枪杆子里出政权,只允许党指挥枪……这些话,他说是向我学的,说我是他的先生,这话很诚实啊。

幕僚们听到这,顿时疯狂点头,纷纷称是。结果蒋介石话锋一转,开始发脾气了,娘希匹的,我算什么先生?人家毛泽东有这样光彩的书,我呢?

蒋介石边拍茶几边骂幕僚,毛泽东的秘书干的都是让人家光彩的事,他们啥生活水平?

却能写出这样的书。你们呢?华服洋车享受着,就不能也写几本出来,让党国和我这个当总裁的,也光彩光彩?

蒋介石

最后,蒋介石起身无奈地说:“饭桶啊!都是一群饭桶!祖宗有句老话,饱暖思淫欲,啥都不怪,就怪你们条件太好了!”

幕僚们被骂的一个个抬不起头,当然心里如何腹诽,咱就不得而知了。

白崇禧一看场面僵住了,便清清嗓子,想为幕僚们说几句话。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敢说。

蒋介石会不知道那些文章是毛泽东写的吗?他都知道的事,老蒋怎么可能不知道?所以一旦说出来,那不是让老蒋难堪嘛!万一老蒋恼羞成怒,自己不就倒霉了。

白崇禧

当然,这些话白崇禧当时没说,但事后就“大嘴巴”地告诉了不少人,叶剑英就是其中之一。

事情很快传遍重庆,国共两党都知道了蒋介石的嫉妒嘴脸。一时间,蒋介石是名誉扫地,不少人都在背后看笑话,反观毛泽东,则更受人崇拜了。

蒋介石为何发这么大脾气?实在是这三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就说《论持久战》,当初“七七事变”后,虽说中国立刻反击,但也有太多疑问压在众人心头。

抗战能不能胜利?战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中国会不会亡国?

随着日军展现出的军事实力,持悲观论调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汪精卫势力是旗帜鲜明地投向日本人怀抱,还大肆宣扬“亡国论”,使得没啥见识的老百姓,被这种论调蒙蔽。

演讲的汪精卫

国民政府决心抗战后,问题又来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外国势力上,提出持久消耗战略,以待国际形势变化。所以蒋介石就搞阵地防御,跟日军拼消耗。

很显然,这种战略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于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了。

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提出,抗日是场持久战。“七七事变”后,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人,都有发表自己对战争的思考。

这些论述给毛泽东以启迪,经过长期探索、思考,终于写出了旷古烁今的《论持久战》。

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预见了抗战的三个阶段。先是敌进我防,然后进入僵持局面,最后就是我方反攻,敌军撤退了。

该文章还明确提出三个阶段,不同的作战方式,为中国抗日提供了战术指导。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所以共产党每到一处,就联合当地群众共同抗日。

在这篇文章里,他解答了很多人们关心、却又看不明白的疑问,大大提高了人民抗战信心。

所以文章一经出世,就受到国共两党高度重视。“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说,《论持久战》使毛泽东赢得全党同志的佩服,确立了他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

而国民党那边同样引起震动,蒋介石、傅作义、白崇禧等高层,都有仔细研读,并深感佩服。

当然,作为呕心沥血之作,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是付出了很多的。

他从1938年5月26日动笔,一直到6月3日才写完。为了写这个,毛泽东白天忙工作,晚上坐在灯前,连续好几晚没睡。困了就拿湿毛巾擦脸,手酸痛了就用力握石头。如此艰苦条件下,完成了《论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写《论持久战》

宋庆龄拜读后,当即被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所折服,立刻将其译成英文,送往海外出版。

后来《论持久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蒋介石看到这,能不眼红吗?可惜他没这份才华,只能对着幕僚发脾气。

估计有人奇怪,白崇禧为啥这么“大嘴巴”?让蒋介石知道了,不得收拾他。说到底,还是因为利益问题,两人有矛盾,对损伤蒋介石名誉的事,白崇禧是很愿意做的。

当然,关于蒋介石的这件事,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更广为流传的,还是1945年,蒋介石还因嫉妒毛泽东才华,让手下文人“围攻”毛泽东的事。

毛泽东亲笔《沁园春·雪》

1936年2月,毛泽东触景生情,在陕北写下《沁园春·雪》。1945年重庆谈判时,他将这首诗送给了好友柳亚子。

柳亚子当即惊为天人,通过吴祖光发表在《新民报》上。蒋介石看毛泽东大出风头,不禁十分嫉妒,便让侍从室策划围攻《沁园春·雪》。

之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都行动起来了。他们广泛征文,要求写围攻《沁园春·雪》的“和词”。与此同时,还迫害发表此文的吴祖光,逼得对方远走香港。

虽说国民党发了征文要求,但投稿极少,没办法,蒋氏集团的御用文人不得不亲自上阵了。

于是各大反动报刊,如《中央日报》、《益世报》、《大公报》等,相继发表了围攻毛词的词作文章。有的是通篇谩骂,有的歪曲历史,诋毁毛泽东,还有的说“咏雪”是“帝王思想”。

蒋介石

这些反动文人总发表了“和词”30首,文章十余篇。但不管是思想,还是文采方面,没一个比得上“咏雪”的。毕竟初衷、立意有问题,谁不暗地里唾弃?

蒋介石知道后是大发雷霆,都这个时候了,他还强行挽尊,说:“怎么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话里话外,都说咏雪词不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蒋介石不甘心,他就不信了,一首词而已,难道还赢不了毛泽东?

于是“重奖征文”,希望能在这首词上赢过毛泽东。可有才华的人不屑于此,没才华的参加了也是个笑话,于是这事终是没了下文,蒋介石不得不认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