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毛泽东同南汉宸交谈4小时,南用3条措施扭转边区经济困难

图|南汉宸

前言

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是谁?来自山西的南汉宸。

无米之炊的巧媳妇

随着日寇的疯狂进攻和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愿意坐山观虎斗,而是亲自下场,对共产党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双管齐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本就处在贫瘠之地的各抗日根据地雪上加霜。

尤其是在1941年以后,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之时,共产党的财政和经济都遇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更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本来还能勉强支撑,可是,随着机关、部队,再加上抗日以来从全国各地纷纷涌到这里的人们,是的本就处于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坡的这块红色土地更加的雪上加霜,和其他的抗日根据地相比,这里的财政和经济更为困难。

图|毛泽东

有一次,保管员硬生生的将地上散落的米粒一粒粒地捡了起来,然后给书记处的负责同志作出了一顿大米饭,在这个时候,吃饭也已经成为很奢侈的事情。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恰逢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1939年就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而且并为此开展了边区军民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其中就包括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他们起到了极强的带头作用,直接投入到了生产活动之中,为此亲自动手开荒、仲裁。纺羊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正如最初的设想。

只是,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时,最需要的除了齐心协力、极好的生财方法,还需要一个水平极高的理财专家,这个时候应该将谁派出来呢?忽然间,一个人的身影浮现在毛主席的脑海中,此人正是南汉宸。

图|南汉宸

终于有一天,毛泽东将南汉宸召到了枣园,两人相谈甚欢,南汉宸也在里面待了4个小时,只是,在离开之前,毛泽东还是风趣的说:“我们不能跳崖,不能解散,我们要自己动手。中央决定有你任边区财政厅厅长,我就是要你作一个会做无米之炊的巧媳妇。”

对于南汉宸,毛泽东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满意,南汉宸的才干和理财能力绝对值得称赞。

而南汉宸也没有辜负毛泽东对他的期待,刚到财政厅就碰到了最要紧的“钱”的问题,然后对应地提出了措施:禁止法币流通,由边区银行发行边币

只是,南汉宸走的也并不顺利,他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党内一些同志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边区本来就物资奇缺,如果一旦发行货币,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对于他们的这般想法,南汉宸早有准备,但他还是耐心地和大家解释:“我们发行边币的任务是帮助边区的经济建设,不是为了财政的支出,在数量上也是按着地域的需要而发行,绝不让它引起恐慌和膨胀,这是我们边区今天的金融政策。”

图|任弼时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双方还是处于僵持状态,谁都没办法说服对方,反正另一方不认可,最后,他们见实在是没招,干脆跑去找任弼时,希望任弼时能够作出决断。

最后的结果如同南汉宸所设想的,在中央的支持之下,边币还是顺利发行了。

结果证明,南汉宸果然是不可多得的良将,这些举措对于克服边区财政困难,促进边区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南汉宸的第一条措施已经得到了良好的验证,很快,他就采取了第二大举措,也就是建立和健全边区的税收政策。

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南汉宸主持了草拟了各项税务政策和粮食征收章程,将原来商人所采用的以厘股摊派负担的办法加以改进,吸收了大、中、小商人参加商会领导,这样的方式更加的简洁明了,税收增加以后,粮食征收的具体措施也逐渐的完善。

南汉宸的第三个举措就是向农民征收20万石公粮,解决边区的粮食问题。

图|南汉宸

党中央为了使得经受了多年中战争蹂躏的农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从1937-1939年间,取之于民的一直很少,三年的时间仅征收了7万石公粮,不够的地方就从武汉、西安和洛阳这些地方购买,但是,随着根据地的扩大,非生产人员的增加,尤其是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促使粮食这个问题摆在了明面上。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南汉宸没有慌乱,而是和财政厅副厅长霍维德商量,向边区的农民征收20万石公粮,只是,这个数字刚提出来,就引起了议论纷纷,原因无他,这个数字要占1941年边区粮食总产量的13.3%。之后南汉宸也细细思量一番,这么做确实给边区的群众增加了极重的负担,可是,如果不这么做,党政机关和军队连饭都吃不上,革命可能会因此失败。

南汉宸也想着,如果将这些道理和大家讲清楚,群众们应该也能理解,并且转而支持这个措施。当然,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组织了大批的人马前去各县进行调查。

图|南汉宸

然后发现,征收20万石公粮,边区的农民生活虽然还是会紧张一些,却还是能对付的过去,和当地的革命以前相比,或者是邻近的国民党统治区相比,都要低得多,南汉宸发现之后,将自己的意见正式交给了中央报告,没过多久就得到了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他的措施能够施行下去。

可以说,1941年时边区人民负担最重的一年,不过,相应地也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的解决,更是帮助边区顺利度过了难关。

而大生产运动的展开,更是产生了卓著的效果,很多机关和部队都达到了粮食和副食品自给自足,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负担也逐步的减少,没让他们等多久,他们便能够丰衣足食。

而之后,边区也遇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方说棉布这些必需品的短缺,南汉宸发现之后,又采取了新的方式,之前,他听说了胡宗南阎锡山的部队曾经以物易物,而且效果显著,于是,他也采取了这项措施,很快就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的物资困难的问题。

图|南汉宸

想要换取棉布,当然得需要一些相当的物品,而食盐就是他们的主要物资,政府曾经采取了官督民运的政策,然后动员群众进行运盐贩卖,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在制服运费上面卡的有些紧,所以群众的积极性也不高。

南汉宸知道这个结果之后立刻采取了新的措施,将卖盐所得的利润的三分之一交给了运户。

这样一条措施下来,真好击中了群众的积极性,于是,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老百姓一高兴,连大年初一都在工作,不愿意休息,就这样,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政府提出的运盐计划。

南汉宸本人本就有出色的才干,更难为可贵的是他的人品,虽然他是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手中也掌握着财政和物资大全,但是,他本身却勤政廉洁,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告诫跟随在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占公家便宜,他对属下都如此,对于自己,他的要求更甚,他家的孩子比较多,负担也比较重,有的时候小孩子就连鞋子都穿不上,只得打着赤脚,可是,他没有私自使用公家的一毛钱,最后还是毛主席看不下去了,专程给他写了一张条子,然后叮嘱有关的同志,一定要解决南汉宸孩子的鞋子问题。

帮助边区渡过了空前的财政经济困难,并迎来了丰衣足食的局面,南汉宸的功劳不小,而且,他自己还严于律己和周围的人,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等到抗战胜利之后,南汉宸很快就被调任去担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务处处长,领导晋察冀边区的财政工作。

等到1947年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工委财委副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华北银行总经理,之后,他又拥有了不少的功劳,为统一华北、西北、华东和东北等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和货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执掌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的捷报频频传来,于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了,而行长的最佳人选就是南汉宸。

于是,在革命根据地理财有方的南汉宸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任人民银行的行长,对于他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更不用说他拥有了肉眼可见的业绩,对于这样的人才,大家都很满意,也愿意对他服气。

从这时一直到1954年,南汉宸担任人民银行行长6年,这里可谓是给予了他一个极大的发展和发挥空间,他擅长于理财的能力得到了施展,或许,那时候他也是开心地,终于能够大刀阔斧的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机会可谓是求之不得。

南汉宸不但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其中,之后更是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的发展自己,他这样的想法也成就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也由此,他成为了我党难得的金融专家,甚至为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南汉宸为此也施行了不少的措施。

第一,将各根据地的银行统一为人民银行,六大区设立区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区设支行,另外还建立了一些专业银行,比方说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然后还有农村信用社,最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

图|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

在那个时期,中国还是一个农业人民占据了90%的国家,所以,当时金融索要关注的就是农村、农民。而南汉宸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一点,也意识到了农村金融的重要性,所以,他当机立断决定,全行80%的机构,60%的干部都要为农村银行服务,然后按照“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金融工作十六字方针,积极地在农村建立储蓄所,鼓励农民将猪鬃、鸡蛋和鸡毛这些卖到国外,从而赚取外汇,最后的结果显示,南汉宸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措施很快就卓有成效。

第二,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事业,并在军管会领导下接管国民党的各个省银行,对民族资本家的银行。钱庄加以接管改造,对于原中国银行则保留其编制和名称,先行改造。

最后,在南汉宸的领导和引导之下,1952年12月,全国金融系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胜利完成了,从而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完成了改造任务的行业。

当然,南汉宸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方说,北平解放初期,投机商人纷纷作乱,导致物价一度处于不稳的状态,从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个时候,人民银行就应该起到调节的作用。

南汉宸在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提出了“折实储蓄”的法子,然后动员群众到银行储蓄,从而稳定了人心,控制了物价的起伏。

等到抗美援朝的前夕,中央对于开展之后的形势进行了预估,发现物价有可能会进行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银行进行配合战争。

南汉宸主持银行讨论贯彻,最后终于想出了解决之策:各机关现金不过也,各单位不拿现金流通这些措施,最后当然都实现了出来,当时她的这个策略对于继续财力和为战争服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南汉宸本身的能力就足够的出众,但是,他自己又不是狂妄自大之人,相反,他也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对于党外的专家和学者一直都比较团结,有空闲的时间还会虚心向他们请教,当一个人拥有足够多的功劳傍身,有时候会沉迷其中,从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而南汉宸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南汉宸对于这些专家和学者也极为上心,为此还特意在人民银行总行建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断然不会摆着当花瓶,不出所料,此处吸收了旧银行的专家、学者,其中就包括又千家驹和章乃器,这些名人也是名声大噪,如今愿意随同南汉宸一块,可见近朱者赤,都是为了日后的发展而奋斗。

银行的发展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银行的系统就是南汉宸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对此,他特别指出“得过且过、不负责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官僚主义的作风自然是南汉宸最为痛恨的,也难怪他对此非常的重视。

当然,他同样对于大家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也非常的在意,为此,还专门在北京大学设立了一个专业班,所采用的就是三年学制,将科、处、局级以及市级在职干部都送去学习、深造;还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两年制的大专班,这个班级专门用来培养金融专业人才。

对于国家来说,人才的作用是极大的。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民族的振兴更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有道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很多高素质人才的队伍,不管是想要发展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进行人才的比拼所以,为了推动新时代的发展,更为了国家和社会再上一个台阶,也为了实现最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将人才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

读书时,周恩来能够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告别了战争年代,过上了祖祖辈辈所期盼的和平的安稳的而又富足的生活,那么久更需要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而祖国的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一个良好的接班人,将前辈的心血稳稳地接住,并不断的发展正是重中之重。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办法忽视人才的重要性,而南汉宸已经在那个时候意识到同样的问题,所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人才的培养,如果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国家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人民金融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南汉宸为我国的金融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也赢得了崇高的声誉。1952年之后,他受到了周恩来的委派,兼任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席,并且多次率团出访亚非欧各国,通过这些行动,不但增强了同各国人民的友谊,还拓展了中外贸易。

1954年起,更是连续当选了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南汉宸的功劳和贡献值得我们永远地铭记,他的名字也将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