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要是能有一件事一直在做,并且做到极致,这是非常难的。
2015年8月21日凌晨,汪东兴同志在北京逝世,弥留之际,他说了一句话,让很多人都疑惑不解。
提起汪东兴,知道的人估计很少,但是每次看到名字时,大多和毛主席一起出现的,汪东兴的一生充满了故事性,一个从农村出身的一名小小的战士,做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等职务,享年100岁。
这些职务再多,对于汪东兴来说,担任毛主席“管家”的那30年岁月,才是他最重要、最难忘的工作。
汪东兴的前半生
汪东兴同志逝世后,不少知晓其事迹的人,都陷入了悲痛之中,8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告别仪式。
很多汪东兴以前的战友都纷纷赶来见他,还有很多中央领导人前来吊唁,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也代表爷爷送这位前辈最后一程,悲伤的乌云笼罩在礼堂的上空久久不散。
汪东兴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党和国家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汪东兴曾在弥留之际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跟随和保卫了毛主席,我死而无憾了。
汪东兴一生明明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为什么说自己一生只做了“跟随和保卫了毛主席”这件事呢?
又为什么死而无憾呢?
1916年1月,江西省弋阳县清湖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有一个孩子呱呱落地,这就是汪东兴。
虽然家庭很贫困,但是汪东兴却从小很爱学习,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少年时期,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儿童团团长、少先队队长,他很早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
在1932年6月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才16岁。
那时他已经参加了工农红军,他先后当过班长、排长、营青年干事、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总支书记,参加过红军长征,参与了遵义、吴起镇等多场战役战斗,是一位根正苗红,跟着红军一起成长,对党绝对忠诚还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
1947年春,因为汪东兴出色的工作能力,他被调到毛泽东身边负责警卫工作。
当时,毛主席正在召开干部会议,准备撤离延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坐车离开。
当时机场正在挖壕沟,路面坑坑洼洼的,要坐车的话,就需要提前和机场联系,让他们留下一条足够汽车通行的道路。
而这个事情除了汪东兴之外,没有人想起来,他不仅想到了,还派了骑兵排长宫东勋,前去联系机场。
那时事态非常紧急,毛主席开的会也非常地简短,刚被调过来的汪东兴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立刻获得了毛主席等人的赞扬。
而且他对待工作也是非常的认真,在毛主席开的这个简短的会议期间,汪东兴就利用这些时间和其他警卫人员商量好了安保工作的分配内容,在毛主席他们结束会议后,就立刻开展工作,带毛主席他们离开了原地。
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由于国民党进攻速度非常快,共产党就需要快速撤走,而在大部队撤离过程中,毛主席却是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任弼时不时地催促着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却说:“我要看到敌人才走呢。”
彼时国民党已经距离基地仅有十公里左右了,情况非常危急,但也不能留下毛主席观察敌军,思来想去都不知道要怎么办,大家都是愁眉不展的。
要知道国民党军队对待俘虏是非常残酷的,不可能让毛主席留下,要是有个万一可怎么办?
但是观察敌军的动向也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情况下只有让其他人代替毛主席留下观察,但是人选选谁呢?
这时候,毛主席思索了片刻,突然将头转向自己身后的汪东兴,问道:“你敢吗?”
汪东兴一听,立刻拍胸脯说自己可以,于是毛主席就把他留下来观察敌军,本来打算给他留下一个连的人,但是汪东兴却拒绝了,他只留下了一个排的人,毛主席身边更需要更多的人,而且人少也便于他的行动。
当天晚上天公作美,下起了雨,汪东兴不仅完美地执行了毛主席交代的观察敌人的任务,还将国军拖住,为中央机关转移争取了很大的空间,这就是著名的王家湾阻击战,以少胜多,靠着谋略生生将大于己方几十倍的兵力拖在了王家湾。
汪东兴完美地发挥了我党游击战的精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生生用一个排的力量拖住了国军的大部队,加上雨天,让国军不敢轻举妄动,整整被拖了一天的时间,而汪东兴这边却只付出了一人轻伤的代价。
这件事直接让毛主席对汪东兴印象深刻,不仅胆大心细,还非常地有勇有谋。
汪东兴回来之后,毛主席又给了汪东兴一个连的兵力,想再考验一下汪东兴,让他再去骚扰一下敌人,让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接到任务的汪东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的嘱托,还帮助了当地的老乡收了麦子,帮红军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更好的形象。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更加强了,加上了解了汪东兴的履历之后,直接就将汪东兴留在了身边,负责警卫工作,更是让他长期掌管负责中共高层警卫,以及自己的住行、安全问题。
之后就开启了汪东兴保卫毛主席的30年难忘的经历。
在1948年3月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需要率中央前委东渡黄河,和中央工委会合,商量当前解放战争胜利之后的形势,而这次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就是汪东兴同志负责的,他的精心组织和顺利实施,让这次的会合非常的顺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汪东兴这个有勇有谋的青年,毛主席不仅赏识他,在朝夕相处中更是对他付出了全部的信任,有些重要的客人都让汪东兴前去接待送客。
而他面对毛主席交代下来的任务都是一丝不苟地完美完成了,成为了毛主席倚重的左膀右臂,今后的岁月中,毛主席的身边一直站着汪东兴,只要是毛主席出席的场合,总能看到汪东兴的身影,而这个身影一直跟随到毛主席逝世。
30年贴身保卫,深信不疑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因其出色的能力,担任过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公安部副部长等多个职务,1955年,还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是不管他拥有再多的职位,官升得再高,有一个职务却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那就是他一直担负着毛主席和中南海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
由于汪东兴细心的性格,他所率领的中南海在执行保卫任务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
除此之外,汪东兴还负责挑选在中共中央工作的人员和中央重要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护士、医生、话务员、警卫员等,每一个被选用的人他都会仔细地调查这些人的履历,确保万无一失,也确实,他所选择的人基本也没有什么纰漏。
对于毛主席来说,汪东兴是他用惯了的贴身人,不管是接见什么重要的人物或者秘密来访的人物,行程安排、保护建议这些他都能放心交给汪东兴,而汪东兴也不负毛主席所托,每一次都没有令毛主席失望。
1960年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将汪东兴调了回来,让他帮忙“抓老鼠”。
当时正是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在整改,旧的官僚主义思想还在一部分干部的心中,吃拿卡要的风气也是比较严重,而且这样的风气竟然还出现在了毛主席身边,在这个紧要关头,要是处理不好,就没办法管下面的人了。
毛主席信不过其他人,只得将在江西的汪东兴调回来,要求他组织中南海的内部“小整风”。
接到命令的汪东兴立刻行动起来,先是拟定了各项计划,然后召开会议,严肃地让大家自我检查。
在他的思想动员下,大家都深刻地反省,有问题的,就把之前多吃多占的全都补上。
这次小整风结束后,再也没有人敢多吃多占了,毛主席也亲自询问了汪东兴本次小整风的情况,对于一些思想还不坚定的工作人员,还亲自谈话。
之后毛主席吩咐下来的任何命令,汪东兴都非常地上心,每一件事情都很认真地去完成。
毛主席喜欢用汪东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口风很紧。
有人曾经说过毛主席的行踪,有时候就算是枕边人都不清楚,但是汪东兴肯定知道。
有好几次,主席的妻子都是通过汪东兴才知道了毛主席的行踪,像是庐山会议的时候。
汪东兴负责毛主席的安全警卫工作,一般情况下很难从他口中得知毛主席的行踪,除非是毛主席交代了。
汪东兴作为毛主席身边最近的人,毛主席可以说是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汪东兴,这是何等的信任。
卸甲归元,一生怀念主席
晚年离开政坛,赋闲在家的汪东兴极少出席各种活动,他把家搬到了西单东侧的胡同,和王震将军做起了邻居。
对于汪东兴来说,他的家中最值钱的无疑就是毛主席亲笔书写的《送别》和《沁园春·雪》,以及书柜上陈列着的马列和毛泽东的经典著作。
退休后的汪东兴也有很多人前来拜访、请教,但无论是多大的官,都会被他谢绝,而不会被他拒绝的,只有家乡的基层干部和父老乡亲,以及编史的工作人员。
对于上门求助的家乡亲朋,他总是很热情地给予帮助,编史同志送来的审查资料,他也会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查看,有误的地方也总会标出来说明,方便整改。
毛主席生前曾多次和汪东兴提到战争年代之中牺牲的家人和烈士,比如方志敏等人,于是在地方电视台为了拍摄方志敏的专题片来找到他的时候,年迈的汪东兴不仅没有拒绝,还积极地配合采访,让方志敏的事迹传播给更多的人。
他知道毛主席的遗憾,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毛主席弥补他的遗憾。
他在每年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都会去纪念堂献花,也会去烈士纪念碑看看,风雨无阻,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汪东兴一生有7个子女,他的妻子姚湘娥也是一位老革命,夫妻俩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地严格,长大后的孩子们个个都很出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奉献。
长子汪春平,曾为海军少将,转业后在北京电报大楼进行电报行业的研究,一生兢兢业业;
长女汪延群成年后担任父亲的秘书,辅助父亲;
次子汪振凯子承父业,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警卫局局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
凡提及汪东兴和他的家庭,都可以说是“虎父无犬子”,一个根正苗红的红色家庭,在汪东兴去世的时候,中央很多领导人都前来送别这位令人敬佩老前辈。
对于汪东兴来说,或许他这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风雨,也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耀,但是担任毛主席警卫的这30年的时间,却足以影响了他的一生。
跟在毛主席身边,看着他一步步走上共和国领导人的位置,看着他为国为民的一言一行,汪东兴深受触动,希望自己能像毛主席一样,也在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向这个愿望靠拢。
他严格要求自己,鞭策教育子女,为了弥补毛主席的遗憾他可以高龄再工作,他的一生正是当年的革命者们的缩影。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革命者们,家国的大局观念是我们所不及的,为此所付出的更是令我们震撼,不同的时代总会涌现一批不同的人,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推动时代的进步,为了让后辈能够生活在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下。
我们敬佩这样的先辈,也要珍惜先辈们打下的江山,更要努力向先辈们看齐,为社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汪东兴同志生平》
《汪东兴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