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毛家后代里最像毛主席,曾坦言: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传向全国,人民悲痛,世界震惊。这位伟大领袖以平静的方式走完一生,但世人却自始至终都无法割舍对他的怀念。

因此,各种各样的影视品层出不穷,模仿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也比比皆是,但是,人们最关注的依旧是与主席有血缘关系的后人,想要找寻主席的影子。

毛主席

其中较为出名的是李讷和李敏,她们都是毛主席的女儿。但一个是身形与主席相似,另一个则是五官,都不尽如人意。另外,也有主席的侄女毛小青,她微笑的表情称得上与主席如出一辙。

李敏

即便这些人的某些动作或神情方面与毛主席想接近,但主席面庞下方标志性的大痣,却只出现在李敏的女儿孔冬梅的脸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眼睛、标志性的微笑等都与毛主席相似。

因此,孔冬梅被称为最像毛主席的后人。可是,顶着巨大的光环生活,是荣耀,也是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对她而言,曾一度想要彻底摆脱,但过程却远比想象中的困难。

孔东梅与李敏

孔冬梅与毛主席之间有过接触吗?最后又是否如愿呢?她的母亲李敏在养育她的过程中,经历哪些不为人知的辛苦呢?

父母的结合

1958年8月,中南海中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而毛主席更是久违地穿梭在宾客之间,脸上泛起阵阵笑容。

毛主席与李敏

原来,当天是女儿李敏与孔令华的结婚典礼。虽然没有鞭炮、婚纱、司仪等诸多结婚必备的东西,但简单的仪式却并未湮没众人的激情,尤其是毛主席,他对李敏能找到珍爱之人,更是兴奋之极。

其实,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她出生时正值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时期,由于母亲营养不良,导致她从小娇弱,总是被叫“小娇娃”,而主席也怜惜地取了小名“娇娇”

贺子珍

然而,李敏还未记事,就被母亲贺子珍一同带到苏联生活。她渐渐长大,却只知道母亲,并不清楚父亲的来历。直到1947年的秋天,她随母亲一同回国,才见到以往在画像中的毛主席。

毛主席

当时,李敏除了对这位带领中国共产党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领袖级人物的尊敬,只剩下陌生感。但是,毛主席却对已经十几年未曾见面的女儿充满着思念,立即写信:亲爱的娇娃,我很想你,希望你快些到爸爸身边来。

毛主席

可惜,由于贺子珍离国时的一意孤行,亲手断送她与毛主席之间的情分。因此,此后与主席只能以“革命同志”的身份相处,李敏也等不到阖家团圆,但浓厚的父爱,还是让她倍感温暖。

1949年,北平解放,改名北京,毛主席等其他国家领导人一同搬入中南海。而李敏也在母亲贺子珍的妹妹贺怡的带领下,见到朝思暮想的父亲毛主席。

图源网络

刚开始,生疏的父女俩并未有过多交流,但血缘的吸引,让他们逐渐熟络起来,毛主席更是亲昵地呼喊:“娇娃,娇娃。”

之后,李敏陪同毛主席生活在中南海。期间,不止给她留下诸多珍贵的回忆,也让主席享受到难得的休闲时光。

不过,李敏并未因为父亲是毛主席的身份而得到特权,相反的是,生活和学习更加困难。

毛主席与李敏

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决定“上行下效”,给自己定下“三不”饮食规定,即“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而李敏也因此不得不节约口粮,甚至身上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们留下的旧衣。

不过,她从未想过寒酸,因为明白父亲定下如此严格规定的原因。况且,父亲作为国家主席都能吃苦,她更要向父亲看齐。

孔东梅与李敏、孔令华

随着李敏渐渐长大,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她不像妹妹李讷,反而早早地有了心上人,并决定将自己的爱情讲述给父亲。

1958年,毛主席正在菊香书屋中办公,卫士突然进来传话,称李敏有事告知。

主席不喜人打扰,皱着眉头,但心中不禁疑虑:李敏一向懂事,从未在办公时间打扰,莫非有要紧事?他喊住刚要出门的卫士,说:“让她在外面等我。”

李敏与孔令华

很快,毛主席处理完手中的事情,快步走出门外,却看到李敏身边站着一位年轻男子。主席恍然大悟,笑着将两人请进屋内,并问向那名男生:“你好眼熟,父亲是谁?我认识吗?”

“我叫孔令华,家父孔从洲。”

毛主席陡然来了精神,说:“孔从洲为我党我军作出重要贡献,被授予开国中将的职衔。能跟他结成亲家,是件极好的事情。”

李敏与孔令华

没过多久,毛主席以亲家的身份见到孔从洲,两家人相谈甚欢,敲定李敏与孔令华的婚事。但一贯坚持“杜绝铺张”的原则,因此只请了少数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一对新人的结合。

1962年,李敏生下儿子。而毛主席听闻后兴奋地说:“看来我还能官升一级呢!”他还给起名“继宁”,寓意着后代们能继承列宁等红色思想,复兴中华民族。

1972年,孔冬梅在上海徐汇区出生。彼时,母亲李敏已经搬出中南海,因此,毛主席未能亲眼见证外孙女的出生,好在有照片相看,他摩挲着上面稚嫩的孩童模样,眼中泛起泪花。

孔东梅

当时,主席特意取自己名字中的“东”字,再配上最爱的梅花,给李敏的女儿取了“冬梅”的名字。但是80岁的他,却因为身体疾病的影响,不曾与孔冬梅相见。

不过,这丝毫没有妨碍孔冬梅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外祖父的了解。而这都要得益于从小在外祖母贺子珍身边生活的缘故。

童年颠沛流离

李敏搬进兵马司胡同后,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安排。当时的她从烧火做饭做起,一点点开始新的生活。

李敏与孔令华

可惜万事开头难,李敏与孔令华的生活异常艰难。甚至在接生孔冬梅的关头,由于李敏长期劳累,女儿在腹中时脐带绕颈,万幸平安诞生,也预示着她会斗争命运的将来。

当时,毛主席得知小女儿李讷的生活困境后,抽出8000元(旧币)稿费给予支持。当听闻李敏也面临同样的生活绝境,也给予8000元(旧币)的资助。

李敏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接过沉甸甸的父爱。她发誓,坚决要考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绝不能辜负父亲的期待。但是,奋斗的路上却苦了孔冬梅。

前排左二李敏

因为李敏与孔令华忙于工作,经常需要外出,只好将孔冬梅放在贺子珍身边照顾。年幼的她还未来得及与外祖父见面,毛主席就长辞于世。

在毛主席的悼念仪式上,李敏与贺子珍哭得声嘶力竭,而旁边的孔冬梅

却无法与伤心的大人们感同身受。后来,她如同母亲李敏一样,凭借着照片和别人的讲述,逐渐拼凑出外祖父的形象。

李敏

晚年的贺子珍体弱多病,因此,孔冬梅更多的时间是由其他工作人员代为照顾。不过,她丝毫不觉得孤独,因为外祖母有精神的时候,会给她讲述有关毛主席的抗战岁月。

贺子珍说:“主席救了我的命,但我却不懂事,是我让他伤心。”

看着外祖母哽咽的神情,孔冬梅对毛主席的形象更加立体。而她也在贺子珍的影响下,逐渐产生阅读文学类书籍的爱好,坚定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图源网络

1978年,孔冬梅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而贺子珍此时缠绵病榻,对她嘱托道:“无论如何,你都要对得起你是毛主席后人的身份。”

这句话是对孔冬梅的期许,也是一层枷锁。她上学后,从未向老师同学们提及自己的身份。即便会在课本上看到毛主席的讲述,也不得不强装镇定。

之所以会如此小心翼翼,一方面是担心会因为毛主席的身份而招致过分关注,另一方面是出自孔冬梅的私心,她不想别人对自己另眼相待,想要凭自己的努力获得真诚的赞美。

李敏全家

其实,孔冬梅始终为自己是毛主席后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但是,随着自己长大,思想也逐渐有了变化,再加上脸上的那颗与主席一模一样位置的痣备受关注,让她产生摆脱这层光环的念头。

事实证明,孔冬梅并非空口白话,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也是基于她个人的成就方面。

孔东梅

在“毛主席后人”的影响中,李敏是过来人,自然能敏锐察觉到孔冬梅的心理变化。但她她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只说了一句话:“不管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你的生活和别人是一样的。”

孔东梅

在完全脱离外祖父身份的影响下,孔冬梅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但她没有丝毫松懈,已经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很快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留学资格。

不过,孔冬梅在为没有毛家光环的地区学习或生活而感到开心时,却天不遂人愿地发生诸多变故,也让她彻底改变原先固执的想法。

以文学事业继承毛家思想

孔东梅

早在孔冬梅打算出国留学之前,曾就业于一家文化公司。她初出茅庐,以此作为跳板获得诸多机会,后来又创立自己的保险公司。

然而,正当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父亲孔令华突发车祸。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令孔冬梅与母亲李敏都措不及防,尤其是李敏,也因为精神不佳,不得不住院治疗。

李敏

彼时,孔冬梅的哥哥孔继宁正在外地出差,虽有心赶回,但事务缠身,少不更事的她只能一人扛起家中重担,放弃保险公司的事业,也耽搁出国留学的计划。

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孔冬梅逐渐整理好残局,哥哥也适时地赶回来。但是,一家团圆后不久,父亲孔令华还是遗憾离世,成了他们一生的悲痛。

孔东梅

在安抚好母亲李敏的情况下,孔冬梅才终于收拾行囊,踏上前往美国留学的旅程。在经历过诸多大事情后,她逐渐变得成熟,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也产生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次,孔冬梅与外国同学聊到世界历史方面。对方侃侃而谈,让她目瞪口呆,尤其是谈及爱国思想方面,她更是不由得汗颜,幡然醒悟:自己作为新中国缔造者的后代,竟然对中国文化充满陌生。

孔东梅

孔冬梅将顿悟告诉母亲李敏,很快收到从国内寄来的《我的父亲毛泽东》,当看到描写毛主席的详细抗战事迹后,她惊呼:“原来母亲和外祖父、外祖母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这真的太宝贵了,应该让更多人了解。”

孔冬梅决定再度创业,而这次,她的目标是传播红色思想。回国后,在周围人的支持下,一家名为“东润菊香书屋”的公司正式成立。

孔东梅

为了能让更多抗战事迹涌现于世,孔冬梅亲自走上井冈山,记录与聆听老一辈革命家讲述的峥嵘岁月。她还通过母亲与曾经外祖母的口述,进行整理与核实,发表出第一本书籍,名为《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

孔东梅与李敏

从前的孔冬梅一直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她这次公开露面,相当于将自己是毛主席后人的身份宣告于众。但是,她俨然没有之前的不适,反而还坦言:“我为外祖父与外祖母的革命事业而感到非常骄傲。”

因为孔冬梅对前人们投身革命中的艰辛与付出的了解,她也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好这份毛家人的精神。

孔东梅

2015年,东润基金会正式成立,用作解决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问题,而且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际,捐赠出近千万的物资,真正做到“回馈社会,奉献祖国”的公司理念。

孔冬梅对此表示:“如果外祖父还在,一定希望我这么做。”

后记

作为毛主席的后代,孔冬梅没有四处炫耀,反而静下心沉淀自己,更好地传播毛家思想与红色精神,她担得起“毛主席后人”的身份,也让后人看到更多关于主席的另一面,值得人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