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我国历史的科举制度,相信熟读历史的都只,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杨坚提出的,由隋炀帝杨广正式创立,只是由于刚创立该项制度并不完善,后经过朝代更换,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才得到真正的完善。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说这在处在完善科举制度时出现的公荐制度到底是什么,它在当时的唐朝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公荐制度是唐朝
唐代科举考试盛行“公荐”制度,或称“通榜”,即主考官不以老师身份成绩为唯一依据,可以兼采举人在社会上的德才声望,制出“榜贴”也就是名单顺序,以供录取时参考。
公荐制度有举荐贤才的意义,可以减少单凭考试决定取舍带来的弊端,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公荐”制度为官僚权贵请托营私提供了方便,公卿大臣名正言顺的互相为子弟,亲戚吹捧杨明,使权贵子弟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寒士虽多方奔走“觅举”,“乞举”,被录取者依然寥寥无几。
不过好在公荐制度是为了完善科举制度的补充,所以它其完成其过渡时期的使命后,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后,科举制度在唐朝后续发展中得到完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分类视频推荐
-
3:01:59
-
2:11:01
-
2:28:45
-
22:59
-
2:26:07
-
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