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任丞相,权倾朝野长达七年,为何最后被活活痒死?

他是中国最后一任丞相,权倾朝野长达七年,徐达对他无可奈何,刘伯温被他整死;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为何最后被活活痒死?

朱元璋统一中原后,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也都高官厚禄。不过大家都知道,当年老朱最初创业时,是在家乡招了一批人才,所以初始团队都是老乡。

之后陆续有人来应聘,他们觉得老朱这待遇还不错,于是就把自己的老乡也叫来了,所以朱元璋的团队,就是一个个老乡会组成的。

等到天下平定,众官员上朝议事,就听到各种方言互喷。你一句:“搞哄黄子该。”我一句:“酿搭个癞痢。”哪边都不服哪边!当时最大的老乡会,是淮西派,这是老朱创业的班底,所以他们得到的分红很可观,实力极为强劲。

淮西派的老大李善长,更是百官之首的丞相;而刘伯温带领的浙东派,也丝毫不虚淮西派。两边的老大经常掐架,后来刘伯温与李善长两败俱伤,都回家养老了,这正是老朱乐意看到的局面。

可是老刘老李虽然退休了,但双方都留了一手。刘伯温走前把杨宪推了上去;李善长则把胡惟庸推了上去。最后还是李胡组合更加强势,打垮了刘杨组合,胡惟庸成了最大的赢家。

从此以后,老胡就膨胀了,觉得李善长不如他,刘伯温也不如他,因此他越来越嚣张跋扈。老胡同志也不想想,李善长开国第一功臣,刘伯温神机妙算,还能被你给玩弄了?他们之所以下台,是因为有个更厉害的人,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

胡惟庸刚刚当上丞相时,也称得上是小心谨慎。可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部分人都无法逃过这个定律。因为位高权重,胡惟庸渐渐膨胀了,他独掌生杀大权,很多事情本应先禀报皇帝,才能做出决策,但他把这一步骤也省了。

各地各部门上给皇帝的奏章,胡惟庸都会先看一遍,如果有指控他的,那肯定会被扣下,同时敢指控他的官员,也要被穿小鞋。很多趋炎附势之徒,开始投靠胡惟庸门下,送礼贿赂的人络绎不绝。

胡惟庸也不推辞,照单全收。可能有人要问了,明初那么多开国功臣,他们拿着丹书铁券,难道还怕一个官场新秀?

其实在这些开国功臣中,大部分都不干净,哪里会去互相揭发,闷声发大财不好嘛?当然也有嫉恶如仇的,比如大将军徐达;他当初跟老大朱元璋创业,那是一刀一枪拼来的,这么拼命是为啥,还不是为了老百姓,不再受贪官污吏的压榨。

现在出了胡惟庸这样的权臣,徐达当然跑去向朱元璋告状了。但是胡惟庸胆大包天,居然想谋害徐达。还好徐达的下人经得起考验,没有被胡惟庸给收买。但是刘伯温就惨了!

朱元璋派医生给他看病,结果胡惟庸指使医生下毒,刘伯温吃了药没多久便死了。一般像这么嚣张的人,是活不到大结局的。

据民间传说,胡惟庸终于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令人扒光他上衣,绑在树林让蚊虫叮咬。胡惟庸就这样,成为第一个痒死的丞相。

当然这只是戏说罢了,朱元璋没有那闲工夫,他不过是把胡惟庸砍了。也就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只是胡惟庸权势滔天,徐达和刘伯温都扳不倒,为何他说斩就被斩了呢?这其实是朱元璋很关键的一步棋!

所谓欲令其亡,必令其狂。朱元璋多么精明的人啊,他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官员欺上瞒下的那些招数,他心里清楚的很。胡惟庸这么猖狂嚣张,很大部分原因,是朱元璋刻意纵容的。老朱最恨就是贪官污吏,那么他为何要纵容呢?这就是他下的一盘棋了!

老朱是个权力欲很重的人,或者说是没有安全感。可是明初之前的制度,都有一个丞相,这个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非常大,有时候皇帝都会受限制。

你看胡惟庸扣压奏章,迫害弹劾举报的同僚。这要换个糊涂皇帝,权力早被丞相架空了,所以朱元璋就想取消这个职位。但贸然取消这个职位,肯定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于是,他便放纵胡惟庸嚣张,等到他罪名多了,到时候再杀鸡儆猴,顺便把丞相职位给撤了。

当然,胡惟庸也不是善茬,他把朝中的大臣,全部拖下了水。即便朱元璋要问罪,总不可能杀那么多大臣吧?可惜这次他想错了!

胡惟庸嚣张了七年,朱元璋感觉差不多养肥了,正找机会宰呢!此时有个叫涂节的,是胡惟庸手下头号马仔,他见风声不对,很快就去举报了胡惟庸。朱元璋终于等到了这一刻,果断斩了胡惟庸。

胡惟庸被斩后大约一个月,朱元璋便取消了丞相之职。这个时候,或许会有文臣不甘心,会跳出来争一争。但朱元璋把文臣后面走的几步棋,全部给算到了。胡惟庸不是拉了很多人下水吗?那就再株连杀一批人!

他把告密的涂节也杀了,然后老朱又发话,说自己掌握了很多证据,现在就看你能否改过自新,否则格杀勿论。这样一来,还有谁敢唱反调,只能看着朱元璋把丞相撤了。

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制度,就这样消亡在了朱元璋手中。胡惟庸这个倒霉蛋,成为了丞相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