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7日,毛主席提笔接连给家乡的七位亲友写信,他们分别是:表兄文涧泉、姻兄赵浦珠、远方叔父毛贻华、同乡林谷生、昔日同窗粟济世、张鼎,以及他唯一的外甥女陈国生。
毛主席兄弟三人,只有一个过继过来的妹妹毛泽建,而毛泽建24岁为革命壮烈牺牲,牺牲前毛泽建的孩子已经不幸夭折,那么毛主席亲笔致信的这位“外甥女”又是谁?
图|毛主席
毛主席与毛泽建
毛泽建,是毛主席的堂妹,但她一直被毛主席视为亲妹。
她出生于1905年,比毛主席小12岁。她的父亲毛尉生是毛主席的嫡堂叔,毛尉生年轻时就患上肺痨,时常咯血,毛泽建的母亲又患有眼疾,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她时常接济毛尉生一家,后来看着毛泽建勤劳懂事,再加上自家只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文七妹打算收养毛泽建为养女,毛泽建来家里前,母亲特意嘱咐毛主席:“你要把她当亲妹妹看待,让她读点书,日后能过上好日子。”
毛主席确实是将毛泽建当亲妹妹看待的,他十分疼爱这个“亲妹妹”。
以前毛泽建没有名字,因为出生在菊花盛开的季节,家里人都喊她“菊妹子”,到了家里后,毛主席给她起名“毛泽建”,到这时,毛泽建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图|毛泽建
年轻的毛主席不仅时常关心妹妹的生活,还总是趁着闲暇时间,给她讲革命道路,毛主席不认为,女子不需要学习,他总是教导毛泽建,就算是女子,也可以走出家乡,参加革命,这让毛泽建渐渐有了革命追求。
毛泽建被自己家人送去当童养媳时,毛主席不顾众人反对地将她接了回来,毛泽建告诉哥哥:“三个,我要跟你去读书,去革命!”
从此,毛泽建跟着哥哥来到长沙,先后在建本和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为了弥补之前没有读书的空白,毛泽建特别努力,她白天在自修大学补习,晚上到平民夜校听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毛泽建就学完五六年的课程。
她一边学习,一边协助毛主席搞革命。1923年,这位深受毛主席教导的小姑娘加入共产党,她结识了许多的革命同志,与大家一起学习革命领导,开展革命活动,毛泽建干劲十足,不管形势有多危险,她总是冲在前面,大家就都称她为“女先锋”。
也是在革命斗争的道路上,毛泽建遇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同为共产党人的陈芬。
图|毛泽建(中立者)与亲友们合影
毛泽建与陈芬
因为陈芬时常到学校找毛泽建开会,或者讨论问题,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二人渐渐萌生出感情。
毛主席还专门为了妹妹的幸福,找陈芬谈话。那是在湘南学联会议室,毛主席、陈芬都参加了演说活动,他正好有时间和陈芬聊聊,他问陈芬:“小陈,你家中情况好吗?”
“我家很穷,原住在耒阳县辽田区石仙坪乡下,后被有钱人欺负,父亲不得不搬到耒阳城里,开了个小豆腐店营生。”陈芬摇着头说过,虽然陈芬家境贫寒,但是个志向远大、才华横溢的青年。
毛主席很欣赏这个青年,他开门见山地询问:“家里给你提亲没有?”
陈芬回答:“父母包办,说了一个姓廖的妹子,我不同意,后来退了。”陈芬感叹自己到了年纪,却苦无伴侣。
图|年轻时的毛主席
毛主席不失时机地提出毛泽建:“你看我妹妹达湘怎么样?(毛达湘,即毛泽建)”
陈芬对毛泽建也很有感情,一听到毛泽建的名字,眼神都亮了起来,他只叹,自己家庭贫苦,实在配不上毛泽建。
接下来毛主席的话给了他希望:
“我看你们志趣相投,挺合适的。我是转告她的意思,牵牵红线搭搭桥,今后尚需你们加深了解,希望你们结成伴侣。”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全力支持下,毛泽建与陈芬这对革命情侣走到一起,他们携手前行,在革命斗争的道路上并肩作战。
图|毛主席与家人合影
毛泽建陈芬与陈国生
毛泽建生在革命之家,哥哥们都走上革命道路,陈芬的家人亦然,陈芬的姐姐陈淑元、姐夫梁泽南也都是革命人士。
梁泽南、陈芬是一起在长沙三师读书的同窗,1923年,梁泽南加入共产党,从学校毕业后,梁泽南一边教书,一边组织学生们到各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大革命时期,梁泽南被党组织任命为中共湖南特委特派员,他在湘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28年,梁泽南准备将革命武装拉上井冈山,但在去往井冈山的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苦楚,他绝不屈服,最终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
梁泽南牺牲后,留下孤儿寡母,妻子陈淑元不敢回家,担心祸及家人,她一直在外东躲西藏,颠沛流离,过着与幼子分离的生活。
图|陈芬
梁泽南陈淑元有一个女儿,原名梁国生,后改名为陈国生,年幼的陈国生被寄养在外祖母家,也就是陈淑元、陈芬的母亲家中。
陈芬是孩子的舅舅,毛泽建是孩子的舅母,夫妇俩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将其视为亲生。再加上,为了防止敌人加害,陈国生这才改姓“陈”,以陈芬毛泽建养女的身份生活,尽管亲生父母不在身边,但陈国生依旧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陈芬毛泽建夫妇将她看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外婆甚至卖掉家里的天长,竭尽全力供养她读书。
1929年对这家人来说,是悲痛欲绝的一年。
图|毛泽建就义的相关报道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建、陈芬被派往衡山县开展工作。陈芬任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毛泽建任县委妇女委员。
革命受挫,那是一段风声鹤唳的时期,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毛泽建、陈芬转移至耒阳,协助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作战。1928年朱德率部开赴井冈山后,毛泽建和陈芬留在耒阳坚持游击斗争,这时候,毛泽建已经怀有身孕。
不幸的是,在领导游击队开展斗争的过程中,毛泽建陈芬与敌人相遇,陈芬被捕后拒不配合,被敌人残忍杀害,毛泽建正好被井冈山派出的红军部队救了出来。
可她的噩运并未因此停止。挺着大肚子,就快要生产的毛泽建躲在一个老乡家,她历经辛苦生下孩子,孩子的哭声吸引来敌人,毛泽建被捕,嗷嗷待哺的孩子也因为没有营养而夭折。
狱中,毛泽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她说:
“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还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
1929年8月20日,带着对革命的期许,24岁的毛泽建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临终前,她高喊:“乡亲们,杀了一个毛达湘,还会有千万个毛达湘站出来!”
图|青年毛主席
毛泽建陈芬夫妇的牺牲让家人悲恸不已,毛主席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
而年幼的陈国生也永远记得,自己有无比伟大的父母,也有无比伟大的养父母。她在外婆的照料下长大,也代替逝去的亲人们,迎来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
陈国生长大后,在外婆的介绍下,她嫁给在湘乡县任警察局督察员的宋毅刚,宋毅刚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中,1949年湖南解放,宋毅刚和警察局上百人参加武装起义,争取和平解放。
宋毅刚和陈国生婚后过着平凡的生活,陈国生只是时常思念起自己的亲生父母、养父母,心中充满惦念,除此之外,她和其他的普通人无异,在自己简单的生活里不断奋斗着。
而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的回乡,则给她平淡的生活泛起一丝涟漪......
图|毛主席与毛岸英
毛主席与陈国生
1950年,毛主席派儿子毛岸英回乡省亲,关心家乡亲友的情况,从文运昌那里,毛岸英了解到姑姑毛泽建牺牲的情况,同时得知毛泽建还有一个养女,尚在人间。
毛岸英为此高兴不已,他不仅在文运昌的帮助下,打听到陈国生的下落,还及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父亲。
陈国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虽不是毛泽建的亲生孩子,却还能得到毛家人的关怀,她心生感动。文运昌特意嘱咐她,记得将自己的情况写信寄给毛主席。
同年,陈国生给毛主席写信,说明自己的生活情况,同时提出想去北京工作。1950年5月7日,毛主席给陈国生回信:
国生贤甥亲览:
来信收到,甚慰。望你们在湖南设法求得工作,不要来北京。乡间情形可来信告我。此问近好!
毛泽东
收到毛主席的亲笔信后,陈国生激动兴奋,毛主席一句“贤甥”,让陈国生心潮澎湃。只是,那时候陈国生尚未想到,自己还有面见这位“舅舅”的机会。
图|毛主席
1951年,陈国生突然接到省委的电话,称中南海打来电话,毛主席邀请她来京叙旧。收到邀请的陈国生极力克制自己的兴奋与激动之情,他很快将东西收拾妥当,准备赴京。
这年4月,陈国生与毛主席的表兄文运昌、文涧泉两位长辈一同抵京,见到毛主席。这是毛主席与陈国生的首次相见,毛主席笑着问陈国生:“外甥第一次来见舅舅,带来什么东西没有?”
“三舅,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带,您需要什么,下次我托人给您捎来。”陈国生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脸色也因此歉意涨得通红。
“我需要什么?你就给我带一些材料吧,多反映一些家乡的情况,舅舅就非常高兴了。”毛主席笑道,他的幽默也让年轻的陈国生不再那么拘谨、忐忑。
毛主席盛情邀约亲人们一起吃饭,他们聊过去的往事,饭桌上,谈起牺牲的毛泽建,毛主席、陈国生都为此哀叹,至此,毛泽建已经牺牲22年了,时间过得实在太快。
陈国生趁此机会,向毛主席提出建议:“泽建妈妈的的墓埋在衡山金紫峰麓,墓上只有一块石碑。三舅,是否可以跟政府讲一下,请他们拨一笔款,把墓修一下。”
图|毛主席
不像陈国生所期待的那样,毛主席并未答应,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外甥女:“现在刚解放,在革命的岁月里牺牲的烈士很多很多,有千百万人,现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万事开头难啊。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搞经济建设,哪有钱去修墓啊!”
关于修墓之事,毛主席说:
“对于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牺牲了生命的烈士,我们纪念他们,怀念他们,等将来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以后,我们要为他们修墓立碑,刻石铭功,让后人都记着他们。现在不行,国家还困难啊!我父母的墓也是一个草坟,当地就有好多人建议修墓,我不让哩!”
毛主席的一番话,深入浅出,也让陈国生深觉自己的这番建议有些不适时宜,对于毛主席的“拒绝,她心服口服,充满感动地回应:“我听您的。”
图|毛主席在父母坟前
这一话题毕,毛主席还关心起陈国生的生活来,得知陈国生已经结婚,毛主席询问起她的丈夫宋毅刚,毛主席问:“他有没有债务?”
“没有,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督察员,也是穷出身,是抽壮丁进的国民党部队。”陈国生乖乖回答舅舅。
“我们不是要把国民党的人全部镇压,而是镇压那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人。”毛主席喝了几口茶,告诉陈国生:“国民党部队投诚起义的有好几万人,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程潜还是我的朋友呢。”
陈国生分明感觉到,毛主席此刻对她的关系不是领袖对百姓,而是家里的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他叮嘱陈国生多了解丈夫的情况,倘若她的丈夫之前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错事,毛主席说:“你就不要回去了,留在北京,把小孩也接来。”
他话语中的关心,让陈国生觉得特别有依靠,她的眼眶不自觉湿润起来。幸而她的丈夫宋毅刚也是个踏实努力的人,有了毛主席的话,陈国生也知道,丈夫会被新时代接纳。
与毛主席的谈话让陈国生的心中安稳了不少,那天她和从未谋面、却仰慕许久的舅舅聊了几个小时,临别前,陈国生拉住毛主席的手,依依不舍。而毛主席专门吩咐秘书,给陈国生拿上300元钱,贴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图|毛主席
带着毛主席的真挚关怀,陈国生回到湖南老家。之后她又断断续续地给毛主席写过信,1955年陈国生收到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信件。
陈国生同志:
你和宋同志先后寄给毛主席的两封信都已收到,并送给毛主席看过。主席委托我们告诉你,他同意你一个人于本月底来北京一次,住一两个星期即回去。
陈国生收到信后,带着自己的年幼的女儿出发上京。1955年6月上旬,陈国生母女,以及毛先梅、文炳璋等毛家亲属一起来到中南海,见到毛主席。
陈国生的女儿年纪小,特别喜欢黏在毛主席身边,拉着毛主席喊“外公”,毛主席总是慈祥和蔼地看着孩子,逗她玩。
小姑娘跑到毛主席身边,喊着:“外公,我要买单车。”
“要你妈妈买。”毛主席笑着说道:“我给你妈妈钱。”
这让陈国生急了,她赶紧拉住女儿的手,推让着不让毛主席给钱,毛主席又笑着说她:“没关系,外公给孩子没礼物是应该的。”
如果说上一次来京,让陈国生感受到毛主席对她们夫妻的关怀,这一次,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毛主席对孩子的疼爱,对她们一家人的好。
图|毛泽建烈士陵园
几天后,毛主席让秘书给陈国生送去280元,秘书说:“这钱是主席给小孩子买单车的。”小姑娘在屋里手舞足蹈,因为外公的疼爱变得异常高兴;而陈国生接过钱来,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眼眶里已经充满了泪水,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感谢。
后来陈国生回到湖南老家,毛主席对她的关怀却没有停下,毛主席每年都嘱咐秘书给她们送200元钱,这都是从毛主席的稿费中拿出来的,一送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以前,毛主席把毛泽建当成亲妹妹;后来,毛泽建将陈国生视为亲生女儿,毛主席也将陈国生视为亲外甥,他们将这份真情延续了下来。
毛主席一生守护着万千百姓,陈国生一直守护着毛泽建、陈芬的陵墓,在她的精心操办下,毛泽建陈芬的陵墓也已经得到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