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翅帽发明,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评论朝政而发明的。
其实这种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宋朝的官帽叫“幞头”,是从唐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宋代人以长挺为美,于是在唐代官帽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长翅帽虽然穿戴使用并不方便,但它对称平直、端庄拘谨,十分符合宋代的儒学文化与审美。
宋朝时期的幞头主要有几种:
宋朝高级官员最常戴的是直脚幞头,也称平脚幞头或展脚幞头。这种幞头在宋代皇帝画像以及现在影视作品中最为常见。品阶越高的大臣,帽翅两边便越长,特别是皇帝的帽翅更长,以显皇帝威仪。
宋代皇帝画像
至于低级官员和吏员等,戴的多是交脚幞头。
交脚幞头
还有就是局脚幞头,这种幞头多为状元、翰林学士等佩戴,最为常见的就是电视剧里的包拯。
包拯所佩戴的局脚幞头
另外还有朝天幞头,但这个流行不广。这种幞头后来流传至日本,幞头两脚经演化只保留了一枚,天皇所戴者向上直立,变成了“朝天”“一柱擎天”的特征。
中国幞头流传日本并演变。1872年明治天皇佩戴的“立缨冠”
其实官帽(幞头)的发展,受到人们审美和统治者偏好的影响,宋代幞头逐渐变为官僚体制身份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