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革命的需要曾先后使用了很多印章,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保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五枚极其珍贵的印章,这些印章目前都是国宝级别的革命文物,极其珍贵。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举行。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大会委托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组建最高军事机关即革命军事委员会。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令、劳动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在大会闭会期间,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 并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
1931年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决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
下面这枚印章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现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从1931年使用至1937年,白银铸造,印钮为木柄,印章的上下呈弧形排列着隶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两行字,字的两端各有一枚五角星。印章中间是地球和镰刀锤子图案,两旁环绕着麦穗,上方有一颗五角星。长征时,由于轻装的需要,锯掉了印章的木柄。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扩大会议改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随后印章更换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
这是1932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任滕代远为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的委任令,印章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根据大会决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的决定,中央于1931年11月25日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
战争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一直由中革军委总司令部作战局保存。1959 年,此印交军事博物馆收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
这是中央军委主席团关于红军改编的命令,钤有“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9日,中国工农红军全体将领通电全国,请缨杀敌,愿做抗日先锋。1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向彭德怀、任弼时等红军将士发布命令:红军以军为单位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并令红军各部十天内准备完毕,待命奔赴抗日前线。此件是当时发给谭政的。
三、陕甘宁边区政府印
西安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这枚印章由枣木镌刻,大约5厘米见方,宽边细字,竖列八字四行。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前,要求轻装,林伯渠烧掉多年的日记,却留下这枚印章。他说“革命的印把子,是永远不能丢掉的”。
1947年3月,蒋介石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寻机歼敌。
这是1947年3月23日,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刘景范签发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动员令》。动员令号召边区人民、民兵游击队、西北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把国民党军完全赶出解放区,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印面边长7厘米、章体厚2厘米,柄长9.3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这枚印章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正式启用,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批准有关法律、法令、施政方针、条约、命令和行使其他权力的凭证。
五、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19日,该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政务院副总理、政务委员等;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成立。
这枚印章是政务院颁布有关指示、命令、规定、决议、条例和办法,以及批准中国同外国签订的协定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