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逃亡西安纪实(十三)


西安府,当时号称南院、北院,南院住省府衙门,北院是原陕甘总督衙门的住处,地盘大房屋多有数百间,两宫就住了北院。这儿虽然比不得北京紫禁城宽敞阔卓,却也有老辈的皇家气派。当年的大明宫何等宏伟壮阔?大于紫禁城的4.5倍哩,可是眼下的西太后生不逢时无福享受,早就毁于安史之乱。既然住进了“保险箱”,原来的穷奢极欲生活就要恢复起来。首先,御膳房要照北京原样设置:荤局、素局、菜局、饭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说不上名堂的“局”。太后每餐必备106、108道菜的御膳,是否包括这些类局呢?在下亦不知其详,不敢妄断,知道老佛爷的奢华“气派”就是了。顺便一提,来年度夏,慈禧忽然想起来要吃冰镇酸梅汤。须知,关中夏天烈日炎炎,到哪里找冰去啊?愁坏了御膳房的“房长”。还是权利的“魔力”又尽显现,消息传出,就有当地人来报:距长安城西南一百多里地的太白山,那里也是长安八景之一,山中有一岩洞,洞中深邃阴凉,里面有千年不化之冰,于是下令地方官每日派人运冰。想啊,那时候可没有今天的汽车、火车呢。


再说上节提到过:关中丰收一年,吃饱三年。可是,御驾来此的上年,就开始闹大旱,一连三年。眼下只见众民大多面黄肌瘦,市井饿殍载道。慈禧的胞弟来到后雇佣了一位女仆说,她家有粮田两倾,却吃不上饭,来此受雇只求吃饱,不计工资。当下灾情可见一斑。然而如此灾年荒景,皇上、太后稳坐深宫防守严禁,耳不闻眼不见从不过问民生。王公大臣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天只知道对慈禧投其所好谎报取宠。民命不保没人管,贪赃牟利一个胜似一个。大内总管李莲英拍奉近水谋利优先,卖爵鬻官必经其手。回京时他所得贡品竟超过慈禧之一半,用车两千运载。

按照慈禧内族人记载所言,慈禧在西安经年,未计国亡无日,民不堪扰,一味敲骨吸髓,满足一己之享受。来西安落定后,恢复大内排场,每日上朝之王公大臣渐增至近百,太监亦由京陆续迁来。朝廷一方面催促早日“议和”,一方面不顾各省天灾频仍兵祸连结,只求继续偏安陕中,养尊处优。下令将江南之米,以半数折价缴纳现银,半数运到徐州上岸,再陆运到西安。一年期间,每天从早到晚,长安东郊大道车水马龙,运粮车、运银车络绎不绝。

又说,慈禧好玩乐,百戏杂陈,亦不感烦腻。西安仅有一低级京戏班,自不合其口味。李莲英物色陕西地方戏班,招入行宫演唱,连以碗碟打花点说书者亦蒙其光顾。有时或与各命妇作牧猪奴之戏以取乐,以金球、元宝作赌注,或写字作画消遣。

民不聊生无人问,王宫贵族自逍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