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电力工业部部长,1967年被陷害,继任者后来成为总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后,很多出自东北的有志青年主动投身抗日救国行动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赞歌。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就是出身东北的爱国青年,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保卫家园的革命青年,他的名字叫刘澜波。

投身抗日战争后,刘澜波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刘澜波担任了电力工业部部长等职务,是新中国的正部级干部,那么,刘澜波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的结局怎么样呢?

刘澜波出生于1904年,辽宁凤城县人,早年时期,刘澜波主要在家乡读书,稍微长大后,他先是进入天津的南开中学,不久后又考入北京大学,成为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外求学的日子开拓了刘澜波的视野,他也接触到各种革命思想,开始主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北大读书期间,刘澜波接触到马列主义,并开始接受我党的指引,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刘澜波加入共青团,1928年,他转为正式党员。此后刘澜波回到东北,担任了东北四陶路局秘书等职务,在那里秘密发展党员,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作为东北人的刘澜波更是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他渴望拿起武器反抗日军,不久后,在我党的带领下,刘澜波加入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保卫家园贡献了一份力量。1932年,刘澜波又进入东北军,在这之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澜波一直跟随东北军活动,那段时期,他做了大量有利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也见证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澜波参加了东北救亡总会,在武汉等地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刘澜波到达延安,进入中央统战部工作,继续从事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澜波被派到东北安东地区工作,担任了安东省委书记以及安东军区政委等职务,为解放东北做了大量支前参战工作,见证了东北的解放以及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刘澜波担任了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他被任命为电力工业部部长,成为新中国的正部级干部,那段时期,刘澜波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是建设新中国的功臣,不过,十年特殊时期,刘澜波却受到了错误批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1946年,东北局曾安排吕正操、张学思等人与国民党少将高参秦诚至谈判交换俘虏的相关事宜。新中国成立后,秦诚至留在大连,担任了大连文史馆馆员,十年特殊时期,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少将高参,秦诚至受到冲击,“造反派”让他承认当年策反了吕正操、张学思等人。

1967年,“造反派”没有找到证据,但他们依然诬陷吕正操、张学思等人是“叛徒”,并且还追加了刘澜波、万毅等人,这些人都被陷害,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直到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刘澜波的处境才有所改善,1979年,刘澜波复出工作,重新担任了电力工业部部长。

1981年,刘澜波卸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值得一提的是,卸任职务时,他推荐了担任副部长的李鹏成为自己的继任者。李鹏当时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干部,后来还担任了国务院总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刘澜波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