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关 中关 下关和太监地位

这是三个地名儿,“上关”在眼下的“颐和园新建宫门儿”附近。

临近慈禧走水路去颐和园的泊船锚点。一墙之隔就是李鸿章别墅——他最清楚“上关”中的“上”字是什么意思——所以老李也搬到墙边听风儿来啦。

颐和园

所谓“上关”就是最近的关隘。

“中关”在海淀皇庄儿,清代宫里的太监退休后有两个去处: 一个是地安门内的黄化门儿“太监集体宿舍”;再就是: 海淀黄庄的“太监义地”。

中关村

“太监义地”是多少辈儿太监攒钱置办的,还有若干房产供太监们休息居住。如今海淀八一中学后边儿的“李莲英宅”即其中之一。

所谓“义地”就是“坟地”,不过是“太监义地”中 只埋太监而已。

清宫太监死后大多不回乡,海淀黄庄的“义地”是一个地方儿;阜成门外恩济庄儿才是真正清宫太监死后去处。李莲英有头无身的棺材,就埋那儿啦。

所以真正的“太监义地”不在海淀中关村,而是恩济庄儿,恩济庄的老年人都知道这回事儿。

“下关”在西直门外数里之遥的高粱河北岸。

所谓“上 下”是以慈禧居所(颐和园)为上的意思——取地名儿也符合慈禧迷恋权力性格。

有清一代,太监的地位被彻底“原形化”了—— 顺治入关初次接触并使用太监 感觉不错,但也发现了其中的巨大问题。

于是乎 顺治皇帝特颁圣旨 浇铸成三统“铁牌”立于宫中及太监的管理部门以示警告。

“...太监若有专擅威权 妄杀无辜 ;僭越本分 干预朝政 擅自上奏 搬弄是非...者,即刻处以凌迟 绝无辜息...”

这种“待遇”与明代太监相比较可谓“天壤之别”。我们不能用明代太监地位来类比清代太监——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清末从慈禧开始宠信太监,有名儿的如: 安德海 李莲英等,但总归清代太监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这还亏了有顺治帝那三统铁牌。

希望太监这种“怪物”,在世界上永远不要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