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泽东接见李宗仁:你误上“贼船”,程思远一句话机智化解

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李宗仁

前言

1965年7月26日上午,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程思远等人,到北京东郊参观一个纺织厂。

自7月20日回国以来,李宗仁除了会见故友,便是安排参观访问。他心情很好,情绪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但是,他最大的愿望还没有实现,那就是等待着毛泽东主席对他的接见。

之前,李宗仁已经通过统战部门的同志,几次提出要谒见毛泽东主席了。在已经过去的三四十年中,他虽然与毛泽东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与交往,但是却始终没有见上过一面。在李宗仁的心目中,毛泽东是一个神秘的伟大人物。现在回到祖国来了,他怎能不企盼着见到毛泽东呢?

毛泽东

毛泽东幽默打趣:你误上“贼船”,连白崇禧也在骂你

正在参观的李宗仁,很有兴趣地来到了车间,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边参观边询问。而工厂的领导人和工人,也十分热情地回答着他的问题。工厂里来了这样一位原国民党的代总统参观,这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客人,也是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将这次的接待,看成了是一个重要而神圣的政治任务。

突然,一位工作人员匆匆来到李宗仁身边,悄声告诉说:“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等待接见你们,请立即前往。”

李宗仁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很欣慰很激动的神色,连声说着“好,好,好!我们马上去。”于是,他立即中止了在这家工厂的参观,急忙赶往中南海。

毛泽东

此时,天已将午。在中南海办公的毛泽东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立即感觉到了天气的炎热。他爱好游泳,游泳是他一生中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于是毛泽东来到了游泳池。同时,他决定以这样一种很自然的形式来接见李宗仁,接见的地点便安排在游泳池畔的凉棚内。

毛泽东已经听到有关方面向他汇报了李宗仁归来前后的一些情况。见见李宗仁,这也是他很有兴趣的事情。虽然说他还没有和李宗仁见过面,但是,几十年来,他们的交往,他们的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仿佛就浮现在他眼前。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李宗仁是个有影响的人物。有关部门安排陪同毛泽东接见李宗仁的有彭真、郭沫若、徐冰、章士钊、刘仲容、江青、于立群等人。

毛泽东

毛泽东在游泳池游了几圈,上来后在凉棚内坐下,点燃了一颗香烟。当他扭过头来时,见到工作人员正领着他的老朋友刘仲容来到了游泳池,他便很热情地向刘仲容招了招手。刘仲容已经多年没有和毛泽东见面了,所以他一见到主席,立刻很殷切地问候毛泽东。

游泳池内,还有不少机关的干部在游泳。毛泽东边和刘仲容谈话,边很开心地看着游泳的人群,不时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李宗仁、郭德洁及程思远到了。

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及程思远是坐车从新华门进入中南海的。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李宗仁等人正沿着游泳池走过来。

中南海游泳池

来到了游泳池的李宗仁,见到毛泽东还在水中,说得形象些,是见到毛泽东躺在水面上的,而且手中举着一支香烟。

“啊!想不到主席游泳这样好啊!”李宗仁情不自禁地对随行人员说道。

毛泽东见李宗仁他们来了,便爬上游泳池来。擦干净身上的水珠,穿好衣服,热情地迎了过来。他很亲切地同李宗仁与郭德洁握手,声音洪亮地说道:“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李宗仁赶忙回答说:“我回到祖国感到很高兴。”

随后,毛泽东和程思远握手,边握手边对程思远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程思远一闻此言,不知所措,竟然无言以对。

但是,程思远心里清楚,毛泽东所说的“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对他是一种很亲切的鼓励和肯定。在过去的年代,他相信毛泽东听说过他。但是,毛泽东将话说得这样重,主要还是指他五上北京,为李宗仁归国一事牵线搭桥的事。

说着,大家在凉棚内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一阵凉风吹过,赶走了盛夏的炎热,大家感到了一丝凉爽的惬意。

毛泽东

刚刚坐定,毛泽东便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幽默地对李宗仁先生说:“德邻先生,现在台湾、香港都在骂你们。这不要紧,他们骂我们是‘共匪’已经几十年了。你这一次归国,也来当‘匪’,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将我们叫做‘匪’,还将祖国大陆叫做‘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毛泽东的幽默,竟然使李宗仁一时语塞。还是程思远反应得快,他赶忙替李宗仁答道:“我们搭上这条船,已登彼岸。”

“是的,登了彼岸。”在一旁的彭真跟着说。于是,毛泽东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爽朗的笑声散播出去,吸引了正在游泳的机关干部们,他们扭过头来,看到了在游泳池边,毛泽东正十分愉快地和客人进行着交谈,都由衷地露出了笑容。

毛泽东

毛泽东又说:“现在,连白崇禧也在骂你。我看他骂你,一是没有办法,二是无可奈何,三是表示遗憾。他是留有后路的,你回来也给他们开了一条路。”

听到毛泽东这样说,李宗仁的心情立即显得有些沉重,他慢吞吞地说:“他有难言之隐。”

李宗仁的这句话,道破了白崇禧在台湾的处境。此时,知白崇禧者,莫过于李宗仁也!

毛泽东宽容表示: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已经年迈的李宗仁,终于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他在高兴之余,也显得有些拘束。加上天气炎热,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不时地掏出手绢来擦拭着。

见此情景,毛泽东平和地说:“台湾通过美国阻止你回来,但是没有搞清楚你是怎么回来的。”

毛泽东说着,显然是对周恩来精密地安排和部署李宗仁归国一事表示满意,不无兴奋地注视着李宗仁。

毛泽东

李宗仁说,在海外的许多人士其实都怀念祖国。他们渴望回到祖国来,他们的心是向着祖国的。

毛泽东听后马上表示,那些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说着,毛泽东将头转向李宗仁,对着李宗仁说:“蒋介石比你高一级,你是他的部下,他回来我们更欢迎。”

此时正是中午,天气闷热难耐。毛泽东穿着泳服,还是渗出细密的汗珠。只见他一边用毛巾擦着汗珠,一边看了看游池里面的人群,露出想再下水的意思。

彭真见状,就建议毛主席下水再游一会儿。毛泽东说:“好,你也来。郭沫若呢,也来游一游。德邻先生,你要不要游一游啊?”

李宗仁回答说自己就不游了,让程思远去游游。

于是,毛泽东和彭真、郭沫若及程思远跳下了游泳池。

毛泽东

毛主席在一池碧水中率先向前游去,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游得从容不迫,使人想起了“闲庭信步”这个成语。开始,程思远落在了主席后面,见到主席游远了,他加了把劲,游到了毛泽东的身边。毛泽东看到程思远跟上来了,扭过头来对他说:“你游得不错嘛!”

在游泳池畅游了一会儿后,毛泽东再一次回到了泳池上。他边擦去水渍,晒着太阳,边让人叫来程思远坐到他的身边。

毛泽东和程思远闲聊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走过来建议毛泽东结束游泳,因为此时已经过了中午。

毛泽东和李宗仁要离开游泳池了,此时,在游泳池游泳的机关干部和孩子们,已经在游泳池边站立成两排,大家热烈鼓掌,夹道欢送毛泽东和李宗仁等人。毛泽东和李宗仁热情地和大家握手告别,气氛很是热烈。这情景使李宗仁十分受感动,他的心情也格外愉快。

李宗仁

乘车行走在路上,李宗仁的头脑中反复地转着适才毛泽东讲的一句话。他情不自禁地向程思远说:“毛主席讲,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这个话讲得好,讲得好!”

他有一种感觉,毛泽东向他阐述的这一明确观点,是新中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我们今天就是要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抱负

离开了游泳池,毛泽东和李宗仁等一路来到了丰泽园。大家在宾馆坐下,毛泽东便又和李宗仁攀谈起来。

餐桌上的毛泽东

李宗仁率先表示,自己这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首先应对毛主席表示由衷的感谢。自己这几天来在北京地区参观访问,亲眼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感触颇深。他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十分高兴。

毛泽东听后谦虚地说,现在祖国还不够强大,我们至少还得再建设二三十年。同时,毛泽东还建议李宗仁去祖国的各地都看一看。

李宗仁明确地点了点头,毛泽东讲到的到各地看看,这正是他的愿望。

毛泽东接着对李宗仁说:“我们还是搞孙中山先生的那一套。孙中山先生说中国能够搞好,能富强,孙中山先生的抱负很大……我们今天就是要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抱负……”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随后,毛主席提议照相后吃饭。

毛泽东

宴会安排得很丰盛,有各种各样的京津名菜。大家吃起饭来,气氛更加轻松自然。这时,毛泽东似乎觉得他与李宗仁的话题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于是,他边吃饭,边与章士钊和郭沫若谈起了诗文。

毛泽东首先问郭沫若:“你最近又写了文章没有啊?”

郭沫若说:“光明日报正在约我写一篇解释主席《长征》诗的文章,我还没有请教主席,也就没有动笔。”

这时,李宗仁突然插话说:“我记得毛主席有这样一首名诗,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郭沫若便随口吟诵起了毛泽东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李宗仁听罢,连声说:“好诗,好诗。”

李宗仁

郭沫若趁机向毛泽东问道:“我听说主席亲自给战士念过这首诗?”

毛泽东说:“没有那回事!你不要听信谣言。我只是给他们讲为人民服务,讲吃西瓜放辣椒……”

听毛泽东这样一说,满桌的人都笑了起来。

毛泽东又说,那时自己说的三军,不是指海陆空军。那时只有一种军队,所说的三军是指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

毛泽东

说到了诗歌,毛泽东显然来了兴致,他向郭沫若闲聊,提到自己最近读了唐朝李商隐的《马嵬》,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毛泽东又提到了古代史、地理、文学等话题……毛泽东侃侃而谈,李宗仁听得入迷。他本人是很尊重知识的,对知识分子更是由衷地敬重。从来到毛主席的会客厅,他便注意到四周摆放着的那么多的书架,那么多的古今中外的著作。他由衷地感受到了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还是一位文学家,李宗仁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发自内心地赞颂毛泽东:主席,您真是天、地、理、文、史、哲,无所不通的伟人啊!

毛泽东

下午三时许,徐冰部长咬着程思远的耳朵说:“可以散了吧?”

于是,程思远对李宗仁说:“德公,现在可以向主席道谢了吧?”

“急什么,少壮派!”毛泽东用目光盯着程思远说,语气好像严厉,其实十分慈祥。毛泽东接见并宴请李宗仁,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

从中南海回来,李宗仁很振奋。他回忆和毛泽东的谈话,最感兴趣的,还有一点,那便是毛泽东讲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抱负。

毛泽东

从他的政治经验来说,李宗仁认为,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客气话。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事业,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毛泽东这样讲,是在肯定孙中山先生,这是和党外人士沟通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一定会使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感到兴奋并得到他们的拥护!

而从他的切身体验来说,李宗仁是深深地佩服着孙中山的。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他更多地接触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和思想、主张。当初,他归附国民革命政府,也正是由于信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如果当初没有这样一步棋,也就自然没有他李宗仁后来的出人头地。所以他很赞成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仁在和毛泽东的谈话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回国后非常高兴,我们国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真正统一了(除了台湾以外),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

李宗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蒋介石和李宗仁

想当年,北伐战争结束,全国表面上实现了统一。但是,由于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由于他囿于一党一派的私利,又导致了新军阀的混战,使全国河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蒋介石再次发动内战,以失败而告终,退守台湾。这时的中国大陆,才得以实现了真正的统一。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最广泛的一次统一。

对此,有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的李宗仁先生,怎么能不由衷地发出感慨呢?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正史观察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