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节,毛主席调走了好几个警卫,他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说:
“银桥啊,你跟我这么多年,人也长大了。可你老是这么跟着我也不是办法?我死了你怎么办?”
李银桥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眼泪还是不听话地在眼睛里打转,他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又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家里的亲人一年见不上多少面,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李银桥再也忍不住,呜呜地哭起来。他和毛主席朝夕相处15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实在不舍得离开。
“你走以后,我身边再也不任命卫士长了!我死以后,你要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毛主席这番话,一下子让人泪奔。
都说人与人之间相遇是缘,相知是福。毛主席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李银桥,从结婚到生子,处处关心。李银桥对毛主席如同亲人一样陪伴、照顾。他们一起走过了15年,这份感情早已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真挚而深厚。
从李银桥与毛主席的相处中,我们更是见证了一代伟人的高尚情怀和伟大情操。
毛主席:我们总得有一个人妥协吧
1947年8月19日,李银桥来给毛主席当卫士。毛主席看他有点脸熟,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呀?
这是毛主席独有的打开方式,别人答名字,报了家乡,毛主席就打开话匣,说出这个地方的很多历史人物和趣事,见识渊博的毛主席很快就跟人聊开了。
李银桥回答道:我叫李银桥,李是木子李,银是金银的银,桥是过河的桥。
两个人开始聊天,聊到李银桥的母亲,毛主席立刻猜:我猜你娘信佛。
李银桥很惊奇,他忘记自己身份,没大没小问:哦?难道您娘也信佛?
毛主席听后笑了,他说:是的,她也信佛,我小时候和她还去庙里烧过香。
毛主席又问他:怎么样?你愿意来我这里工作吗?
李银桥嘟囔着,说了句:不愿意。
毛主席很奇怪,还有人不愿意给他当卫士的?
但毛主席很大度,他说:“银桥啊,你能讲真话,我很高兴,我喜欢讲真话的人,但是你得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来?”
李银桥说:我38年参军,一直都当通讯员,只在青年时期打过几次仗,我想去野战部队打仗。
毛主席对李银桥说:这个理解,38年,那当个团长绰绰有余,当卫士有点委屈你了。那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啥,比如说,你先去周恩来身边当卫士,不想来我身边当卫士。
李银桥一听,吓得一激灵,他连说冤枉,说在358旅时就特别想见主席。但主要原因,就是主席恋旧。
毛主席立刻问李银桥:“谁告诉你,我恋旧的?”
李银桥豁出去了,他说:这个您别管,反正我知道您恋旧!
他开始叨叨:主席骑那匹白马老到掉牙了,还是不肯换好马;穿得用的,一上手就有感情,都不舍得换新的;连根拐棍也恋旧,一直用孙振国背行李那根。
他掏心窝子说:我要是跟着你,待长了,我们有了感情,你肯放我走吗?到时我又去不了野战军!
毛主席被“数落”得哈哈大笑,只能说他:“小鬼。”
主席又说:是我点名要你来,我们得有个人妥协吧?
李银桥低下头,嘟囔着:“那只能我妥协了。”
一支烟的故事
原来毛主席早就注意到李银桥了,因为一件小事,更是让主席打心眼里欣赏眼前这个小伙子。
那是1947年3月,为对抗胡宗南部队,毛主席作了战略转移。国民党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黄河边。
黄河汉口、葭芦河边,呼啸的子弹迎面打来,前面一河横隔、敌军拦截,后面几万追兵……
周恩来急,任弼时急,只有毛主席他不急。
大敌当前,伟人运筹帷幄。突然,“烟!”毛主席说了一句,他要烟。
旁边的人赶紧给主席划火柴,但河边潮湿,点不着。
突然周恩来身后走出一个小战士,眼疾手快,他接过火柴,“嚓”一下立刻将火点着,又迅速地用手小心遮住火苗,稳稳地递上去,给毛主席点燃了烟。
这个小战士就是李银桥,他表现出一个优秀卫士的特质:善于捕捉领导的信息,身手敏捷。毛主席赞赏地看了他一眼。
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主席点名要李银桥,他们的见面,真是生动有爱,又妙趣横生。
“白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正是延安保卫战打得最艰苦的时候。居无定所,几乎天天在行军。
毛主席不是在马背上,就是在老乡的锅台边、炕头上,他的心,却在全国各个战场,为指挥每一场战斗昼夜操劳。
1948年5月到了西柏坡,这时进入大决战,人民军队在四个多月内所向披靡,歼灭一百多万敌军,眼看胜利在即。
为彻底打败敌人,每次决策都非常关键,千钧一发,毛主席倾注了全部心力。
他常常呆在办公室里几天没出来。在这个“最高指挥部”,他每天要起草、签发十几份、几十份作战命令,指挥各战场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本来就很少休息的毛主席,现在更是极少合眼。
李银桥心系主席健康,他非常着急,恨不得把他拉出来散心,放松。
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看到毛主席稍微闲着,在批阅文件,就走上前去扶他坐在藤躺椅上,毛主席继续看文件,他就站在后面为他篦头。
毛主席很喜欢这样,他赞赏地说:“银桥,你为我解决了一个难题,篦头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李银桥很开心,继续为他篦头,可每次又都后悔。
因为他为毛主席篦一次头,毛泽东觉得稍微精神好些,就继续工作取消睡眠。
本来满头乌发身体健康的毛主席,长出了白发。李银桥看到了,惊了:“主席,您有白发了!”
他看到毛主席眉梢动了一下,说:"拔下来吧!"
毛主席看着那根白发,他乐观地说:“白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毛主席的工作时间,得用"周"计算
李银桥心疼毛主席,却帮不上忙,军旅生涯本就辛苦,毛主席还常常熬夜工作。
要计算毛主席工作时间,得用"周"计算。有个卫士计算过,一周168小时中,毛主席睡眠时间不足27小时,其他时间除了工作就是读书。
李银桥怕毛主席熬坏身体,想尽办法帮毛主席休息,放松提神。
卫士们想骗毛主席多休息一会,经常无法“得逞”,毛主席总会分秒不差地回去工作。
下雪时会例外。毛主席一生最爱雪,一见雪就会忘情。那次下雪后,主席出来休息,李银桥延长了十分钟。
时间到了,他提醒说,“主席,时间到了。”
毛主席知道李银桥经常在时间上“做手脚”,这次他依然那样说,“银桥,你的表怎么又出毛病啦!”
但同样的话,这次却不同了。他说,“可我觉得今天的时间太短了。”
李银桥知道,毛主席这样"浪费"时间,在他一生中实在是太少了。
穿上毛主席的衣服
毛主席生活非常节俭朴素,大家都知道他几乎不买新衣裳。
1949年开国大典,国家万象更新,为了新中国新气象,毛主席终于答应做一身新衣服。
开国大典后,毛主席就再也没穿过那身衣服。
江青在给毛主席收拾东西时,看到那身衣服,她问毛主席:这身衣服还穿吗?不穿的话就送给卫士吧。
毛主席同意了,江青便叫来李银桥,她说:银桥,主席那身衣服不穿了,就送给你吧。
李银桥接过这身衣服,他拿给妻子,说把衣服改一改,毛主席身材高大,衣服有点大了。
妻子韩桂馨连忙说,不能瞎改,主席的衣服可是龙袍。
李银桥可不答应,他觉得,毛主席一直说自己是人民公仆,他不会那么封建的。
在李银桥坚持下,衣服改小了,他穿上了。毛主席看到李银桥穿着这身衣服,说很显精神。
衣服穿在李银桥身上,暖在心里。但他又觉得愧疚,毛主席把新衣服给了自己,可他身上穿着的依然是打补丁的。
就连毛主席的袜子也有补丁。他和客人会谈聊天时,下意识就会翘起腿,袜子就露出来了。等会议结束,李银桥就偷偷凑到毛主席耳边说:“主席,您能不能别翘腿了。”
“恩?我翘腿怎么了?”毛主席不解地问。
李银桥说:“家丑不能外扬。”
毛主席看了李银桥一眼,哈哈大笑。
后来接见外宾,毛主席依然穿着打了补丁的袜子,只是记住了李银桥的话,能不伸腿就尽量不伸腿,。
毛主席巧妙作媒促成了婚事
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是同一年来到毛主席身边的。
韩桂馨教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读书识字,帮缝补衣服。
韩桂馨补毛主席的衣服,发现旧到不能再补。她叫上李银桥一起去劝毛主席。
韩桂馨跟毛主席说衣服太破了,要换新的。毛主席却笑着说,还是要辛苦你再补一下。
韩桂馨还坚持,毛主席只淡淡的说:能保暖就行了,全国还没解放,人民生活还很困难,不讲究这些。
韩桂馨有点不甘心,准备走了,毛主席却突然把她叫住。
毛主席看看李银桥,又看看韩桂馨,站了起来。
他问李银桥,你今年21岁了吧?又问韩桂馨,你是不是19岁了?
不等他们回答,毛主席就说,年龄相差不大,你俩平时应该多相互帮助了。
韩桂馨脸红了。她想,李银桥肯定也是脸红了。
主席是心细之人,他早就看出李银桥对韩桂馨有意思。但心思灵巧的李银桥在爱情面前却变笨了。
毛主席多次鼓励他要大胆些,但李银桥就是不敢去表白。
这时,凑巧李银桥家里来信,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李银桥心里有韩桂馨,不知道怎么办。他去向毛主席汇报,讨个主意。
毛主席看了信哈哈大笑,说道:
“谈恋爱也要动脑筋的嘛。你趁这机会,拿着信去问问小韩,她文化水平高些,这不正好给你写封回信嘛。”
李银桥立刻心领神会,拿着信去了韩桂馨的屋子。
韩桂馨看完信后,心里好像有一只兔子在砰砰跳。
这时李银桥反倒开窍了,他在一旁试探地问,那我就回信推掉吧?
韩桂馨害羞地不敢看李银桥,她静静地坐着,小声回答:“那就推掉呗”。
成了!窗户纸终于捅破了。
正是毛主席的一番点拨,才促成了这桩婚事。
1948年冬天,李银桥和韩桂馨欢欢喜喜结婚了。
李银桥和毛主席的趣事
婚后不久,李银桥的儿子出生了, 一家三口陪伴在毛主席身边,安静的中南海变得生气勃勃。
李银桥还在中南海通往菊香书屋的小路边,种满了向日葵、蔬菜,一路花香阵阵,毛主席很喜欢走那条路。
为了逗主席开心,李银桥还在菜地里养了两只广东猴,猴平时是关在铁笼子里。
有一天,毛主席路过,他听到孩子哭声,赶紧走过去看,发现厕所门口站着一只猴子,里面有孩子在哭。
原来是猴子突然跑出笼子,把李银桥的儿子吓得躲进厕所哭。
李银桥跑来时正看到毛主席站在那里笑,小猴子完全不怕他,还跳到了主席的肩膀上。一人一猴,形成了有趣的画面。
李银桥把儿子抱出来,孩子看到猴又害怕地躲起来,又惹得主席哈哈大笑起来。
李银桥不但是主席身边的卫士,更是一枚“开心果”,他总是想方设法让主席在繁重的工作间隙,能好好放松心情。
有一次,毛主席问他:“银桥,我听说你和小韩也喜欢诗。”
李银桥不好意思地说:我和小韩确实喜欢您的诗,可不会写。
毛主席笑笑说:年轻人应该多写写新诗,歌颂美丽的新中国!
李银桥嘿嘿地笑,说他还真写了一首。他念道:
“我是工农兵,
革命打先锋,
上边疆,下海洋,
闯大漠,攀高峰,
……”
李银桥像“献宝”一样,把自己的打油诗声情并茂朗诵了一通,读完后感觉身边特别安静,回头看了一眼毛主席。毛主席突然放声大笑,放下手中的烟,连连拍手说:好诗好诗!
李银桥看到毛主席笑喷了,摸摸头说:“这是我老婆帮我写的。”
毛主席拍着他的肩膀说,敢写就不错,以后要多练。
李银桥乐开了花,他觉得诗写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席今天又笑了。
痛别毛主席,他哭成泪人
李银桥陪着毛主席,总是很快乐。但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
一晃15年过去了,离别的这一天很快到来。
1962年的一天,韩桂馨从学校刚回到中南海,有人来喊,说主席在等他们。
李银桥和韩桂馨连忙赶过去,主席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他们了,他拉住李银桥的手,问孩子是不是也来了。
李银桥指了跟在后面的韩桂馨和两个孩子。毛主席接连说了几个好。
他们进屋后,李银桥看到,摄影师拿着相机已在等着,原来是毛主席要和他们合影,当做离别留念。
毛主席和他们一家合影后,又笑吟吟地和李银桥单独拍了一张。
临走时,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里,取出了800元,送给李银桥,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对于这场分别,他和主席事先谈论过多次,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李银桥还是绷不住,当即痛哭了起来。毛主席的眼睛也湿润了。
李银桥知道,毛主席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才让他离开。
毕竟李银桥已过而立之年,卫士长地位虽然高,可职位低,毛主席想让他到其他岗位去锻炼,才忍痛把他调走。
临别时,毛主席特意嘱咐他:你今年才三十多岁,下去之后要夹着尾巴做人,要搞好团结,向周边的同志多学习学习。
离开中南海后,李银桥去了天津工作。他始终记得毛主席那句话“夹着尾巴做人”,为人低调,做事勤勤恳恳,哪怕受了委屈,从不向人声张。
1970年,毛主席到天津视察工作,问起身边人李银桥这几年的情况。这才得知李银桥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早就从公安局调到了国棉四厂,生活比较困难。
毛主席生气地说,“瞎搞,那些事跟他有什么关系?我了解李银桥,解放他,给他个工作做!”
即便李银桥早已不是自己的卫士长,毛主席却始终牵挂着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李银桥听到这个消息嚎啕大哭,全家哭成一团。
当天晚上他立刻赶到北京,在火车上,他哭了一路。
回到北京后,他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久久不愿离去。
李银桥与毛主席相伴15年,然而毛主席去世最后一刻,他却没能陪着,这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憾事。
此后,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每年的9月9日和每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看一看他老人家。
2009年9月22日,李银桥因病逝世。
临终之际,李银桥一个亲人都不认识,他只是拉着侄子的手,反复念叨着:“我要去中南海,看毛主席.......”
李银桥11岁参军,20岁来到毛主席身边,是主席教会他工作、生活以及做人的道理。对于他而言,主席是良师,是慈父。
在毛主席身边学习和生活的15年,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
能成为毛主席的卫士长,那是他一生最骄傲的事。
本文参考资料:
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毛泽东的红色卫队》
本文作者:云淡风轻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