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故事大幕开启前的背景描述

话说西伯侯姬昌因为酒后失言差点被纣王砍下大好头颅,在黄飞虎、比干等一众重臣的求情之下为姬昌赢得了一次证明自己先天卦术的机会,结果姬昌竟然卜算出一个太庙起火的论断,这对于古代的王朝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吉利了,本来纣王还不相信姬昌的卦术,结果第二天正午时分,天降雷霆引燃了太庙,将太庙烧了个干干净净,书中有诗记载:

数演先天莫浪猜,成汤宗庙尽成灰。老天已定兴衰事,算不由人枉自谋。

殷商太庙被焚毁也预示着成汤气数已尽,天命有了新的归属,到这一步,实际上封神演义故事的背景基本就介绍清楚了,其实这个时候才是纣王八年年中,从这个时候开始,封神演义的故事才真正开启大幕。


其实写到这儿,咱们回过头捋一捋封神演义的背景,看看作者写了这么多到底是想告诉读者什么?一共一百回的故事,花了十一章讲背景,通过这十一章咱们能了解的背景包括:

1、商纣王是个无道昏君,不仅获罪于天,还自绝于成汤祖宗。为人皇,不知敬畏上天,本来是为了祈福而去的女娲宫,结果乱题艳诗羞辱女神,且任性无知,在商容提醒后仍然固执的留诗于墙壁之上,获罪于天;为人君,昏聩无能,听信谗言,将朝廷柱石首相商容、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杀死,将本来的太平盛世糟蹋完了,导致叛军四起,一番神操作下来,本来安稳的殷商王朝内起叛军六十万,八百诸侯反了一半;为人,杀妻灭子,自绝子嗣,将贤惠的皇后炮烙致死,又逼得馨庆宫杨妃自尽,好好的一家子被苏妲己折腾的妻离子散,最终弄得天怒人怨,太庙被焚毁,基本上丧失了祖宗的庇佑,也将本就不多的成汤气数败坏干净。


讲了这么多纣王的无道其实就是为武王伐纣的正当性和正义性提供背书,说明后面阐教主导的封神大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通过云中子的出场,将封神世界的修行界势力构成讲述清楚,讲明白了在封神世界是有三教存在的,当然这个三教的概念一直就不是太定型,在云中子口中是道、截、儒,但在后续的内容中儒教实际上是从未出现的。顺便将云中子的原话贴出来,咱们再看看修行人在俗世的地位


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网以修真。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

。。。。。。

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懃。比儒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在云中子口中的修道者是超然于俗世的存在,”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正是由于这样的超然地位,这一群修行人才有能力主导人间的王朝更迭之战,顺便在战争中夹带私货。

3、通过对西伯侯姬昌形象的塑造,说明了西周获得上天青睐的必然性,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义素著“,不仅在讨伐冀州侯苏护的时候通过劝说苏护献上女儿苏妲己以避免生灵涂炭,表现出了姬昌的仁义为怀,还描写了姬昌治下的西岐”民丰物阜,市井安闲,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尊卑“,更是通过对姬昌数次灵验的先天卦术侧面说明了姬昌顺天应命,知天命,且颇具神异,基本上打造了一个仁义、诚信、善治、神异的一方诸侯的形象,再加上对姬昌燕山收雷震子的描述,更加凸显了姬昌仁德的形象,可以说这样一个仁德有为的诸侯是和荒淫无道的纣王行成了鲜明对比的,这样的仁君才应该是天命所归的,所以才有凤鸣岐山一说


对姬昌形象的刻画实际上也是对西周代商的正义性和必然性的一种铺垫,相比于纣王,当然是由姬昌这样的仁君来治理天下更合适。

4、通过对苏妲己入宫以及在纣王后宫地位的演变来说明纣王的昏聩不可救药,也为后续进一步的描写纣王的无道之举埋下线索,以九尾狐占据了苏妲己的魂魄为由,为后续纣王几妲己所发生的匪夷所思的无道之举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毕竟是妖族的魂魄,自然是办不了人事的。


以上所有的内容设定都为封神行动以及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做背书,而包括杜元铣、梅伯、商容等重臣的相继被杀,殷商朝堂的言路基本宝贝闭塞了,太师闻仲又北海平叛未归,殷商朝廷正能量缺失,也为后续一些乱政的发生奠定了基础环境。

所以前面的十一章实际上依然是封神故事的背景介绍,从这之后才是真正的封神故事,而第一个亮相的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神勇先锋官——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