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2020年12月24日15:05:10 历史 1647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比较有战略头脑的统帅之一,在淮海战役前,他曾对国共双方在华东战场的走势及各种战争可能作出过准确的判断。但蒋介石并未按他的分析来筹划战争,所以杜聿明被俘后一度不服输、想自杀,后来经过教育改造,思想终于转过了弯。

被特赦后杜聿明曾追忆过淮海战役往事,其中关于淮海战役最初的战略,涉及到对中野作战的一项计划,引起过我军不少高级将领的惊叹。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 天天要闻

一、杜聿明想和粟裕打对攻

1948年豫东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对徐州方向国军主力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国民党军将主力摆在豫东、淮北一线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战线上,惊恐之意与日俱增,不知道粟裕何时会再向南进攻。

国民党军为扭转劣势,进行战略层面的筹划,这个筹划的主要主持者,即为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兵团司令的杜聿明。

杜聿明认为,华东野战军虽然攻克了济南,但总实力尚不如徐州当面国军,国军还具备发动主动进攻的能力,唯一担心的是,如果国军主动进攻华野,中野刘邓大军会乘虚而入进攻徐州。

为此,他制定了一个大体的战略。

第一,将徐州剿总所部兵力收缩,寻机向华野一部进攻,以奇袭战术包围其一部并歼灭之。具体的攻击方向是鲁南、鲁西南的兖州、济宁、大汶口一带。此地距离徐州本部最近,又是华野东西兵团分兵之处,好抓空隙。

第二,华中剿总派出主力,向豫南、豫西南一带进击,绊住中野刘邓大军。如果刘邓快速向华东靠拢,则徐州剿总与华中剿总并力拦、堵,使华、中两大野战军无法汇合。后来白崇禧确如杜聿明所说,对豫西南发动扫荡,企图牵制刘伯承,但刘邓大军没吃这一套,继续向东北攻击前进。

第三,攻破华野一部之后,相机采取固守某一要点的战法,引诱华野主力来攻,待其进攻顿挫之时,再发动全线反击,进而收复济南、泰安一线。

平心而论,杜聿明这个战略还是可以的,他的预测可以说与淮海战役实际发起者粟裕的谋划几乎相同。

我军攻克济南、取得豫东战役胜利后,战斗力出现一定下降,因长期连续作战,部队需要休整补充,无法支撑起全面的主力决战。所以粟裕最初的决心是,先打徐州剿总中力量最强的黄百韬兵团或邱清泉兵团,破其一部,瘫其全局,而非拉开架子与徐州国军诸兵团全面开打。

在粟裕的谋划中,也确实估计到了,如果将淮海战役打成大决战,必须使中野、华野合二为一,集中全部兵力与徐州剿总决战。

可以想见,如果杜聿明继续坚持在徐州贯彻他的战略,向鲁南、鲁西南一带攻击,势必以攻代守,迫使华野将主战场缩回山东。而众所周知的是,山东战场在数年激烈的解放战争中,群众负担已经非常沉重,如果战争重新由外线转入内线,纵使华野还能作战,解放区能否继续支撑下去已很难说。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 天天要闻

此时东北战场突生变数,卫立煌在东北越战越狼狈,蒋介石不顾临阵换将之忌,把杜聿明调到东北战场,徐州战场仍由刘峙指挥。刘峙被国军同僚讥讽为猪,毫无指挥才能,杜氏一走,徐州的军事实际上陷入停滞。所谓的主动反击,也成为空谈,华野得以从容休整补充部队。

二、杜聿明识破郭汝瑰是间谍

1948年10月底东北大局已定,杜聿明奉蒋介石之令,在葫芦岛组织东北国军残兵撤退。

蒋介石炮制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打算将徐州一线国军南撤至淮河南岸,以蚌埠为核心,将徐州剿总的60万大军全都集中起来,与华野决战。

这种计划与杜聿明本来打算的主动进攻战略已相差甚远,纯粹是被动防守。故而他很不愿意去淮海战场接手这个烂摊子。所以他一再借口东北大事未了,想等撤兵事宜结束之后再南返。

杜聿明晚年回忆时说,第一是不想承担放弃徐州的罪名,因为蒋介石一贯喜欢事后找替罪羊。弃守徐州这样的大城市,在蚌埠战胜还好,如果战败,自己作为实际指挥者,肯定免不了背锅。因此他想等国军撤离徐州后再南下。

第二,怀疑郭汝瑰。郭汝瑰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主要负责制定国军总的作战计划。其人在1928年曾加入中共,后来与党失去联系。但解放战争期间已恢复同党的联系,并一直秘密为我党提供绝密情报。他一直在陈诚手下,因其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被陈诚信任,进而被蒋介石信任。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 天天要闻

郭汝瑰

杜聿明怀疑他是间谍,但苦于没有实际证据,只能不断向参谋总长顾祝同反映郭汝瑰有嫌疑。杜聿明有时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作战打算,甚至向顾祝同要求,不能事先让郭汝瑰知道。顾祝同虽然认为有理,但也不敢向蒋介石说。

杜聿明认为,这种窝囊的计划很有可能早就被郭汝瑰透露给了中共,甚至这种计划本身,都是郭汝瑰在坑蒋介石。这样把牌摊明了,根本没法打。

果然如杜聿明所料,即使是这个相对稳妥的方案,后来也没有执行。郭汝瑰又利用蒋介石狐疑的性格,向其建议还是放在徐州打,拉长了国军各部之间的距离,为华野我军在运动中歼敌创造了机会。

三、杜聿明盯上了中野刘伯承

饶是如此,杜聿明仍然认为,只要运筹得当,他有机会战胜华野和中野。

黄百韬兵团被围之时,淮海敌我形势大致是东、中、西三条线。

东线,粟裕围攻黄兵团,另以主力打援,吸引徐州一带国军无法远离。华野准备拼血本与徐州剿总决战。

中线,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刘汝明等兵团,据守徐州,与华野各部交战。握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可攻东,亦可攻西,亦可持重不动。这也是杜聿明自信能战胜粟裕的关键。

西线,黄维兵团昼夜兼程向阜阳前进,企图到徐州与杜聿明汇和。

我们作事后之论,当然对敌我意图、兵力布势知道的很清楚。但当时国军高层却陷入极大混乱,根本判断不明形势。

在黄百韬被围之时,粟裕派出偏师在徐州周围四处出击,连民兵和游击队都用上了,到处都打着主力纵队的番号。

邱清泉兵团与我军作战,判断华野主力在徐州以西或西北,而徐州东面各军又不断汇报华野主力在东。当时徐州外围的群众都十分配合华野作战,不向国军提供真实信息。徐州剿总司令长官刘峙和参谋长李树正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情报一筹莫展,到处都是共军主力,共军的主攻方向到底是哪里?他们根本判断不清楚。

杜聿明拖来拖去,一直拖到葫芦岛军队撤完,才到南京受领了作战任务。当他发现既定的退守蚌埠计划又被改变,又知道是郭汝瑰出的主意,气得火冒三丈。可是他又无可奈何,郭是陈诚的心腹,顾祝同也不敢得罪。

杜聿明到徐州后,刘峙如同见了大救星,把徐州的情况和各种情报摆给杜聿明,要他作出决断。

杜聿明毕竟是高人,一眼就看出各军报上的情况有假。华野就算再能打,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到处是主力,必然是假象,粟裕的主攻方向有且只能有一个。他判断战争重心必然是在黄百韬兵团方向,其他的都是小股共军。

那么怎么办呢?

杜聿明不想跟着粟裕的指挥棒走,他仍然是最初的思路,一定不能让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合股,必须将其分开。不仅要分开,还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中野,吃掉刘伯承,则华野一军不足为虑。

他提出了两个方案:

第一,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圩七至十天,以第十三兵团守备徐州,以七十二军为总预备队,以第二兵团、第十六兵团第十二兵团,先击破刘邓大军全部六个纵队。然而回师东向,击破华野,解黄百韬之围。

这个方案非常厉害,也很见杜聿明的功力。杜聿明几乎是把徐州抛弃,以绝大部分主力,形成2倍多的兵力优势,全力打击刘邓。

从国军角度来说,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最优结果是,东线黄百韬既能守住,西线杜聿明主力又能将刘邓包围歼灭。

较能接受的结果是,黄百韬被重创,刘邓亦被重创,国军以较小代价换取中野、华野不能汇合的结果。

最差的结果是,黄百韬被歼灭,杜聿明又未能击破或重创刘邓。

如果当年是杜聿明任徐州剿总正牌司令,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挥师西进,全力打刘邓大军,那么局面或能改变。可惜他只是个副司令长官,而刘峙又是个不能担当的人。事先蒋介石又有严令,必须解黄百韬之围。他怎敢冒着风险弃黄百韬于不顾,先去打刘伯承呢?何况刘伯承是何等样人,又岂是你杜聿明说能全歼就能全歼的?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 天天要闻

在刘峙的质疑与畏惧之下,杜聿明无奈又提出第二个方案,以一个兵团守徐州,其余主力倾巢出动,向东解黄百韬之围。同时令黄维十二兵团向东急进。

这个方案,看起来各方面都应付得过去,即使救不出黄百韬,起码在救,事后不会引起蒋介石震怒。第二方案上报南京后,自然获批。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把国军的计划传递给了我军。

淮海国军从此失去了扭转战局的唯一机会。

刘伯承敏锐地发现徐州方向的压力骤减,不再东进支援华野,反过来就地绊住黄维兵团,于是得以放心大胆地前堵后追,以并不占优的兵力与黄维兵团激战,极大地为粟裕所部减轻了压力。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 - 天天要闻

黄维被俘

杜聿明后来被俘,怎么也想不通,又是拔枪自杀,又是用砖头砸头。杜氏为蒋介石卖命固然是政治上的不智之举,但他在军事上的谋略与判断,无不准确命中形势,这是不容否认的。

他被特赦后和一众国民党降将回忆当年的各种决策,唯独回师进攻中野刘邓大军这一招,被双方将领同时称赞。中野一些老将得知还有这么一回事,也都说当年幸亏老蒋没听杜聿明的,否则淮海战役还不知道打成什么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春秋篇—论生死管鲍之交30 - 天天要闻

春秋篇—论生死管鲍之交30

王室衰落,诸侯征伐,英雄五霸闹春秋。三家分晋,列国争强,战国七雄分天下。今日我们说齐国。主要人物:管仲、鲍叔牙先前管至父为收买人心,向公孙无知推荐了管仲。此人生得相貌伟岸,精神俊爽,有经天纬地之才。管仲有一挚友名鲍叔牙,二人同去行商,到分金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 天天要闻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财联社6月11日讯(编辑 史正丞)曾被喻为美国“债券之王”的知名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本名叫威廉·韩特·格罗斯)将在本周举行一场盛大的邮票收藏拍卖,有望将美国的邮票拍卖价格纪录翻一倍有余。在被问及为何要把珍贵的收藏投入拍卖市场时,老债王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的小孩已经不玩邮票了。冲击美国邮票价格纪录受到家...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