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前言导语
公元219年,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了杨修。关于杨修,早年曹操是非常欣赏他的,曹操本人也有“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的评价。
杨修之死,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杨修确实比较有才华,况且曹操也以能容天下大才而著称,比如在活捉屡次打败他的陈宫后,曹操深爱其才,不忍杀之,甚至在陈宫自求速死时落泪伤感。
但曹操最终却处死了杨修,其实曹操也比较矛盾。历史君认为,虽然曹操有很多理由杀杨修,但真正害死杨修的,恰恰是他引以为豪的才华。
杨修的聪明
说起杨修的聪明有很多例子,比如曹操就经常告诫身边人:“吾梦中好杀人,切勿靠近”!
曹操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看似好像是体恤下属,免得被自己误伤,但真正的意思可并非如此,因为曹操当年就是趁董卓睡觉的时候刺杀董卓。虽然自己失败了,但难保没有人不效仿自己,也趁着睡觉的时候来刺杀,所以他干脆告诫别人,自己睡觉的时候喜欢杀人,目的是让人不要靠近自己。
一般人听到曹操这样说第一反应肯定是要离曹操远一点,万一让曹操在梦中给杀了该有多冤枉!
可是杨修并不这么认为,而且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被丞相给骗了。
要说曹操手下的智谋之士数不胜数,难道只有杨修看出来了吗?历史君认为不可能,但是只有杨修说出来了。可能也有其他人看出了曹操的意图,但曹操既然说出这话那肯定是有用意的,就算看出来也要装作不知道最好,但是杨修却捅破了主子的小心思,这算是聪明,但更应该归结于愚蠢。
其实杨修的“聪明”还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口令鸡肋的故事,再比如门内添活乃是阔等等。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杨修确实是个比较聪明的人,可是他把这些都说出来就不聪明了。
处死杨修的其他原因
《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处死杨修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曹操怕将来继承人的事有变,杨修又颇有谋略,加上他是袁术的外孙,所以才处死了他。
这里说到了两件事,一件是说杨修参与到储位之争中。众所周知,曹操原来是想立曹植为世子的,但是后来因为曹植的种种表现让曹操很不满,所以被抛弃了。而杨修是坚定的“曹植一党”,曹操担心有他在将来会生出祸乱。但是要说仅仅因为杨修是曹植的支持者就杀了他根本说不过去,因为支持曹植可不仅仅是杨修一人,有好几个重要的谋臣都支持曹植,包括司马懿前期都算曹植的门客,但这些人都活得好好的,唯一被处死的只有杨修。
另一件是说杨修的身份,杨修是东汉名臣杨彪的儿子,而他的母亲是袁术的女儿,也就是说杨修是袁术的亲外孙。可是要说这个身份给他招来杀身之祸也不现实。比如曹操的部将庞德,早年曾经是马超的部下,而庞德投奔曹操时,马超包括庞德的亲哥哥都在刘备的阵营中,要说担心身份更该处死这样的人,但是曹操并没有疑心庞德,反而重用他。所以说杨修仅仅因为“外孙”身份被杀更没有可能。
结语
而杨修在临死前说了一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这句话翻译过来更直白,就是说杨修也知道自己早晚必死,还觉得来的有点迟。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杨修本人也知道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
反观司马懿我们大概就知道,杨修最大的错误不是支持曹植,也不是袁术外孙的身份。因为司马懿侍奉了曹操很多年,他也多次看破曹操的用意,但就是装傻不说出来。即使是这样,曹操还是对他不放心,而是告诫曹丕要终身防备司马懿。
而杨修则不然,他是有些才华,也看破了曹操的心思,但他终究就是死在自己的才华上,死在了那张管不住的嘴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才华不是坏事,但过分表现出来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