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2020年09月22日20:16:09 历史 1286

元朝的创立者,元世祖忽必烈曾经下了一盘大棋,他为了“南临中土,控御四方”,在元朝建立后,将都城从原先偏居西北一隅的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迁往当时的中都(今天的北京),由此,北京城作为世界大都的格局从此被永载史册。然而,今日寻觅曾经辉煌一时的元大都气象,其实,所留历史的遗迹十分稀少,就连仅有的元大都城垣,也几乎是被掩盖在后来者居上的明清文明之下……元大都从建造到消失,而其所经历的岁月,也仅仅只有700年。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复原图

忽必烈,‍‍北京城作为全国心脏地带的奠基者!‍‍‍‍

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1215年,成吉思汗攻克中都(今北京),并用一把火烧掉了原先金的中都城。120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大汗位,1267年,忽必烈正式迁都中都,并选用刘秉忠在此设计建造元大都城。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又于第二年,即1272年下诏,将中都改为大都,正式作为元朝的首都存在。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北京城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作为全国的心脏地带,以及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存在。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规划和设计者刘秉忠

此后,历经明清七百多年岁月,一直到今天,北京城这一特殊地位都不曾改变。而在此之前,北京仅是作为蓟、燕地方性政权的地位存在。

当时,元大都的规划建造规模,达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之最,就连之后明清的首都也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建立起来,而且要比先前元朝时候的都城规模小了不少。另外,元大都的建造风格也比较特别,相比明清更是格调大不同。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地图

为何偌大元大都样貌,仅700年遗迹几乎无存?

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元大都究竟长什么样?实际,随着王朝的迁移,元大都可留下的痕迹屈指可数。其中的历史因素:

第一个,与明朝对原始元大都城墙的迁移改建有关。

当年,元顺帝败走,徐达攻入元大都,而鉴于当时元大都城北方向百姓稀少,显得十分空旷,为了防止元军反扑,而百姓供给战线过远不及时,1368年,徐达派人将城北城墙往南迁移,然后建起了一个用土堆砌起来的新城墙,而且以日字的形状排列,这样就不用再担心一旦打起仗来百姓补给供不上的问题。

到了1371年,这个后建起来的城墙从此为界,然后由这段城墙往北地方的地域彻底给废掉了。其中包括以前在北城墙上面的安贞门、健德门,以及东边和西边城墙上面的光熙门、肃清门,这四个城门也都给废掉并拆除了。

然后,包括在新大都里面的城墙虽然当时没有被拆除,但是也给朱元璋废掉不用,只是当作临时拱卫城池的备用。

接着,到了朱棣时期,永乐四年,朱棣将都城迁往北京,然后下令将北京城的南墙再往南移了二里地,于是元朝时期留下来的南城墙也被废掉拆除而没有留下来。

直到元朝灭亡后,元朝的南城墙几乎在风雨的侵蚀下只剩几座土堆,被人们称作“下岗”、“上岗”两个名字。接着,到了清朝,就连这几座土堆也没有了。真的是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来。

第二个,元大都城垣建筑的风格,尤其是城墙,注定了寿命不会太长。

如果想窥大元都城旧貌,在今日的北京,可不是那么容易。

目前,从可获得的历史资料来看,元大都的面貌实际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有不同,尤其是在城墙建造的风格上。

元大都从城墙城门来看,在城的四角分别有角楼,而且每个城门上都有城楼,外面有护城河。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崇天门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崇天门平面复原想象图

再看元大都的城墙,它的形状大概成梯形,也就是说基座宽,上面窄。而且它是用全土夯成,而非直接用砖块或石头垒上去。

元大都城墙建造的方法大致是:先挖地基,再在两边立板,然后填土、夯实、再填土、再夯实……这样不断的持续下去,而且每夯土高一层,它的当板也会随之往上提一层。在城墙夯完后,立板就可以拆除了。这种铸墙方法,其实和我们农村一些院落的土墙比较象,只不过气场上看起来更加宏大而坚实。

正因为元大都的城墙用纯土夯成,很容易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并不多。

那为何元大都的城墙,当时忽必烈不选择采用砖砌呢?是在偷工减料吗?

其实不是,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个性有些关系,元蒙政权,是由“骑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创立,在忽必烈时代,由于习惯四处征战几乎不停歇,忽必烈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民力和财力,在新造元大都的时候,城墙除了只有西面一角略有包砖外,城墙其他地方尽为裸露的夯土所成。

如果各位对元大都时期的城墙比较感兴趣,目前在北京还是可以找到些许踪迹,您若去安定门、德胜门外的北土城,基本就可以看到了。那里至今依然保有元大都的城垣遗址。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的城垣遗址

目前,在北京北部三环到四环之间,建有一处长约9公里的带状公园,它西起学院南路明光村,北经学知桥折向东,然后东到芍药居附近,而且中间还有一条小河一直贯穿始终。这便是北京城可以觅得大元遗迹的好去处“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这一地带,如果从飞机上俯瞰,简直称得上北京城的“绿腰”。而且,这里还是很少为人所知的,北京最具规模的应急避难场所。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我造了元大都!今人:没看见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元大都遗址地图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今天在北土城看到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实际也几乎不属于原始原貌了,因为,它呈现给世人的形态,并非全部用夯土所成,而是在外围被砌上了一层包砖。这层包砖,也是在明朝时期为了加固墙体而被砌上去的。

当然,也正是明朝所砌的这层包砖,也才成就了今日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些许大元城垣文化遗迹的留存,否则元大都遗迹可以说,那些土胚做的,就算再结石,也是耐受不得700年的风雨飘摇而留存到今日了。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