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2020年04月15日17:54:05 历史 1107

团结出版社/换个角度看文化

人物介绍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传奇风云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同盟会反清、辛亥革命、洪宪帝制、民国创立、中原大战、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几乎参与了所有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阎锡山的人生经历,就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乃至了解中国国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线索。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团结出版社出版了《阎锡山一生》一书,为读者揭示他的传奇人生故事的同时,展示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画卷。

阎锡山一生这样走过

1883年(清光绪九年)农历九月初八,阎锡山(字伯川)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亦农亦商的小康之家。父亲阎书堂(字子明),承继祖上经商致富的传统,既在河边有几亩薄地,又在五台县城经营着一片小店——吉庆长,兼作杂货生意和出“钱帖子”。

阎锡山系家中独子,从小娇宠有加。5岁丧母,6岁入村中私塾开蒙。先后接受了近十年的旧学教育。15岁到16岁期间大约有一年多时间,曾辍学习商,在吉庆长学徒,从待人接物到打理生意,样样上心。17岁以前的经历,不仅为阎锡山初步奠定了旧学基础,而且使他对社会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1899年岁末,吉庆长经营金融投机买卖失利,累亏合银六七千两,难以为继。阎锡山的人生道路因此而发生变化。初涉世事即受挫折,青年阎锡山饱尝了世态的炎凉,“有为于时”,出人头地的思想油然萌发。于是,经过一年多的复读私塾和认真反思后,1901年春节,阎锡山随父离乡,到了山西省城太原。先落脚“裕盛”商号,边当伙计边学习。随即,应山西武备学堂试,考中入学,研习军事。就读三年,成绩优秀。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1904年,阎锡山被山西省选派赴日公费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继入弘前步兵第31联队(第8师团属),再进陆军士官学校。在此期间,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早期的同盟会员之一;1907年,参加“铁血丈夫团”,成为革命党的军事中坚。

1909年,阎锡山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结束留学生活返回山西,任职山西新军。初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继升陆军小学监督。同年11月参加清廷举办的归国士官学生会试,名列上等,得赏步兵科举人;12月,山西新军编为暂编陆军第43协,下辖第1、第2两标,随即改称第85、第86标。1910年,阎锡山升任第86标标统。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经过长期的准备发动,阎锡山率领所部参与起义,光复太原,并被推举为山西都督,组织军政府,开始了他执掌山西大权近四十年的历史。

太原地处京师肘腋,光复后的山西革命力量处于清廷的严重威胁之中。为了变不利为有利,阎锡山与奉清廷之命进军山西、镇压革命的新军第6镇统制吴禄贞密组“燕晋联军”,筹划以山西民军开赴石家庄,截断京汉路,直接威胁北京。在燕晋联军因吴禄贞的被刺宣告失败,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又被曹锟第3镇攻陷之后,阎锡山做出分兵决定,与副都督温寿泉各带一路人马,分别向北南两面撤退转移。北路由阎锡山亲自率领,一路北上,过黄河,攻陷包头、萨拉齐、托克托等重镇(清时这一带属山西的四道之一——归绥道管辖)。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1912年4月,在南北议和达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迁北京的政治形势下,阎锡山率北路民军返回太原,继续行使山西都督的职权。此后的一个长时期内,在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控制下,阎锡山从维护既得利益、维护山西安定出发,韬光养晦,多方肆应,甚至不惜拥戴袁世凯称帝。从而使山西成为在袁世凯执政时期唯一没有被撤换都督的省份。

1916年6月,袁世凯帝制败亡,北洋政府对山西的控制逐步减弱。1917年6月,阎锡山以督军(1914年都督改称同武将军,1916年7月再改称督军)兼省长(先护理,后特任),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

兼掌山西军民两政后,阎锡山一面倡导“保境安民”,置身于军阀纷争的旋涡之外;一面推行“六政三事”(“六政”系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剪发、天足;“三事”包括种棉、造林、畜牧),实施“村制”和“村本政治”。在改良农林水利以及畜牧等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实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充军事实力(扩充军队和发展军事工业齐头并进)。为山西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管理、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成就,山西被誉为“模范省”。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挟数年蓄积之锐气,站在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三角联盟的立场,出兵石家庄对直军作战,牛刀小试。1926年春,奉、直、直鲁联军展开“讨赤”(即对冯玉祥国民军作战)之役。鉴于冯玉祥的国民军扩充迅速,意图向山西发展,已对山西形成包围之势的现状,阎锡山默许参与吴佩孚、张作霖的“讨赤”。是年5月,国民军分数路进攻晋北地区。晋军(其时,阎锡山属下的军队已扩充到十余万,成为颇具实力的地方武装,晋军由此得名)依事先部署投入,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你争我夺,胶着于大同及其附近地区。8月,国民军不支,开始撤退,晋军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归绥(今呼和浩特),把阎锡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绥远地区(此前归绥系国民军亦即西北军所有)。1927年4月1日,阎锡山宣布废除北洋政府所任命之山西“督军”,改称“晋绥军总司令”,将所部山西、绥远各军队改编为晋绥军。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革命”爆发。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此后,北伐军势如破竹向北挺进。与此同时,1927年6月,阎锡山接受蒋介石“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委任,悬挂青天白日旗,改晋绥军为北方国民革命军,加入讨奉序列。声称:“本总司令因所处之环境,至为恶劣,所挟之势力,至为微弱。且民众亦缺乏组织与训练。吾苟显明其主义与政纲,无异自树一的,以待此等敌人之共同进攻。而环绕吾人之左右者,日夜思颠之覆之,欲置吾人于死地。为保留大河以北微弱之革命势力,与三民主义设障碍者虚与委蛇,十四载于兹矣。设使孤军转战,其失败必无疑也。”9月29日,阎锡山以“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以达救国救民之目的”为题发表讨奉通电。随即,指挥所部北方国民革命军从指定位置向奉军发起进攻。是为阎锡山的第一次北伐讨奉。

第一次北伐因兵力不足,蒋介石的宣布下野,以及奉军的集中优势兵力等主客观原因而遭遇严重挫折,不得不暂时撤回山西省境,拒险固守。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3月,下令各集团军进行北伐。晋军再次改编,称为第3集团军,加入北伐军序列,阎锡山就任总司令。同年4月4日,阎锡山指挥部署调整后的第3集团军从正太路发起进攻,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的最后堡垒北京。一路攻平山,占石家庄,下保定。在奉军向关外撤退的形势下,6月6日,进占北京(后改称北平)。随即,和平接收天津,克复察、绥。北伐一役,阎锡山是最大的赢家,势力范围由晋绥一举扩大到平、津、冀、察。

北伐胜利是四个集团军协同作战的结果。战后,冯玉祥的第2集团军、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各据一方,与蒋介石的第1集团军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蒋介石从“统一”出发,力主编遣,并由此引发了与各实力派之间的矛盾,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与冯玉祥联合反蒋,演成了国民党史上参战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内战。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被迫下野,避走大连。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1931年8月,阎锡山从隐居的大连秘密潜回五台县河边村。同年9月18日,日军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2月,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总负晋绥绥靖之责。

复出后的阎锡山以“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相号召,一方面“以政治为中心,注重扫除建设障碍”,一方面“以经济作中心,以完成‘自足为目标’”,发起“山西十年省政建设”。创办西北实业公司,修筑同蒲铁路,创设四银行号——山西省银行、绥西垦业银号、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晋北盐业银号,实行统制经济,开展土货运动。同时提倡“公道主义”,主张“土地村公有”,极力抵制共产主义。随着民族矛盾的进一步加深,阎锡山再以“守土抗战”相号召,成立抗日救亡团体,组训民众,发动绥远抗战。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阎锡山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组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部署晋绥抗日军政,负责指挥晋绥军编成的第6、第7两个集团军,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第18集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战初期,阎锡山出兵南口,督战岭口;部署大同会战,组织太原保卫战;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扶持“牺牲救国同盟会”,批准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建“青年抗敌决死纵队”,开办“民族革命大学”,颁布抗日法令。第二战区因此而被誉为“模范战区”。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9年底,阎锡山一度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生摩擦,演成反共的“十二月事变”。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阎锡山属下的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偏居晋西一隅,其军队所能控制的地区只有晋西六七个完整县。外部日军封锁,内部财政极度拮据,供给严重不足,困难重重。阎锡山提出“克难”、“求存”的口号,开展“克难运动”,发动“大生产”,实施“新经济政策”和“兵农合一”。同时,组织“三三铁血团”,加强内部控制;秘密与日本军方接触,缓解外部压力。

抗战胜利,举国同庆。阎锡山率部径返太原,接收政权,再坐“山西王”位。与此同时指挥所部迅速占据临汾、运城、大同、上党等主要城市。在八年敌后抗战一朝得胜之后,阎锡山继续坚持他的反共立场,决计消灭昔日的同盟者共产党及其武装。岂料事与愿违,上党战役,损兵折将,长治及其周边地区得而复失;晋南、晋北、汾孝、正太诸战役,留下的仍是一页页失败的记录。不到两年时间,阎锡山的辖区即只剩下太原、大同、临汾等几座孤城,及一些零星县份。江河日下,彻底失败已成定局,整肃内部,实行白色恐怖,也无济于事。1948年5月,兵败临汾;1948年7月,晋中平原尽失,不得不退据太原孤城,作困兽之斗。太原城破之前,阎锡山据代总统李宗仁“关于和谈大计,深欲事先与兄奉商”的电文,乘专机飞抵南京。1949年4月24日,以太原城的被攻破为标志,阎锡山失去了在山西的最后堡垒,“山西王”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暗淡的句号。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从“山西王”的宝座上跌了下来之后,败军之将阎锡山在蒋(介石)李(宗仁)矛盾的夹缝中“因祸得福”,于1949年6月13日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入主中枢,为国民党苦撑残局。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阎锡山激流求退,于1950年3月15日卸行政院长任,归隐山林。居于台北阳明山之菁山草庐,十年如一日,从事著述,写成《大同之路》《三百年的中国》等书,计300余万字。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急性肺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台北台大医院,终年77岁。

“山西王”阎锡山在各派政治势力中周旋的三十余年 - 天天要闻

本文摘自《阎锡山一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