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东北,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一数二

2025年06月15日18:13:01 历史 1408

提到东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常常是那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还有闯关东时的艰难岁月,其实,解放前的东北,经济发达程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曾经处于动荡与战火中的东北,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在全国乃至亚洲又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清朝末年,东北地区人口稀少,随着闯关东的兴起,大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人口涌入东北,随之带来了丰富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从1840年的300万人到1910年的1800万人,再到新中国成立前期的4000多万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东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东北至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黑土地盛产各类粮食,大豆、高粱、小麦等农作物产量极高,再加上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都给后续东北的经济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决条件。

近代的东北,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一数二 - 天天要闻

1908年,东北大豆在英国试销成功,欧美多国先后取消对东北大豆进口的限制,从此,东北粮食生产迅速国际化,也为日后的经济发展渲染了国际化色彩。

来到民国初年,以张作霖父子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着东北地区,从1912年到1931年,是解放前的东北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张作霖,借由辽东物产大举推动东北工业与商业建设。

这段时期,东北的经济总量逼近日本全国的50%,兵工厂、炼钢厂和造船厂应有尽有,飞机、军舰、火车和大炮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全中国只有东北拥有独立建造铁路和火车头的技术。

与此同时,哈尔滨实现了与欧洲的双向通信,在这座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人们可以买到直达欧洲各城市的客票,多达34家外资银行在此开设了分支机构,使得东北经济发展国际化成为现实。

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的头把交椅,其外贸经济出超,稳坐全国六大海关首位。

近代的东北,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一数二 - 天天要闻

可想而知,对于当年野心勃勃的日本而言,家门口躺了这么大一块“肥肉”,通过侵略、殖民东北实现扩张就显得不可避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伪满洲国成立,殖民统治下,东北的工业基础依然雄厚,铁路里程达到6万多公里,占当时全国铁路总里程的很大比例。

此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比也是极高,如生铁占87.7%、钢材占93%,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5%,尤其是当时的沈阳铁西区,有着“东方鲁尔”的美名。

交通方面,东北在解放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铁路和公路网络。

1943年,东北的铁路里程达到6万多公里,解放前夕,中国全境铁路也不过8.09万公里,此外,1932年,东北航空总里程已达1.5万公里,相比之下,我国民航总里程在建国初期也才仅有1.14万公里。

近代的东北,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一数二 - 天天要闻

这样的东北,经济发达程度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得着的,这块神奇的黑土地在经济发展领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实力与潜力,创造了中国工业总产值85%的奇迹。

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以及文化、教育多领域的发展,让东北越发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1935年,长春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是亚洲当时唯一比东京发达的城市,还是中国第一座规划地铁的城市。

1923年,东北大学建成,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基建费用高达奉洋600万元,因为教育体系的趋于完善,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文化方面,哈尔滨有着“东方小巴黎”的美誉,文化氛围浓厚,电影产业也较为发达,满洲映画协会一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株式会社。

近代的东北,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数一数二 - 天天要闻

只可惜,这些被笼罩在战争阴霾下的繁荣,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战争终究将经济发达的东北拉下了神坛。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在东北三省展开疯狂扫荡,将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宝贵资源强拆回国,短短7个月时间里,大部分物资和运输车辆被洗劫一空,工业区到处是断壁残垣,东北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如今的东北,虽然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依然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资源重镇,来到和平年代,东北经济振兴指日可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东北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勤劳智慧的人民,经济必将再次腾飞,相信一个更美好的新东北已在路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