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十八年《畿辅义仓图 赵州图》标注的“大安村”。“大安村十六里”,是指距离“范庄仓”十六华里。
局部放大。
清乾隆十八年《畿辅义仓图 宁晋县图》标注的“大安村”,即今赵县大安村。这两幅古地图,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记录赵县大安村历史的古代地图。
局部放大。“大安二十里”,是指距离“苏家庄仓”二十华里。为何乾隆十八年《畿辅义仓图》的《赵州图》和《宁晋县图》都明确标注了“大安村”?证明大安村历史上“半州半县”,一部分属于赵州,一部分属于宁晋县。
清代道光同治年间《畿辅舆图 赵州图》,标注的“大安镇、大安村”,即今赵县大安村。大连图书馆藏。
局部放大。
晚清赵州《宁晋县》版刻地图集(光绪10年古本局部),标注的“大安庄镇”,即今赵县大安村。
《畿辅舆图 宁晋县图》标注的“大安村”,即今赵县大安村。
局部放大。
清光绪《畿辅通志》卷五十五《舆地略 疆域图 宁晋县图》宁晋县“大安庄镇”,即今赵县大安村。
局部放大。
清光绪《畿辅通志》卷五十五《舆地略 疆域图 赵州》标注的宁晋县“大安庄镇”,即今赵县大安村。
局部放大。
清代刻本《畿辅舆地全图》一册。
清末《畿辅舆图 晋州图》标注的“达赵州大安镇”,即今赵县大安村。大连图书馆收藏。
日本侵华地图,清末1887年《宁晋县》地图,标注的“大安庄”,即今赵县大安村。
该图属于《直隶河南山东山西旅行沿道图》(也称《北京至五台日谍测图》)的其中一张,为日本明治时期对中国的盗绘地图,绘制者为陆军步兵大尉 牧野留五郎,绘制的时间为明治二十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887年,即光绪13年。原件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
日本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军事地图对一国安全的重要,并有预谋、有组织地对华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侦察与盗绘。本套地图为盗测其中之一,共有29张,涉及到北京、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多个府县,详细的记录了沿线的县城形状、沿途的村落、集镇以及分路的岔口等信息。
局部放大。
光绪《赵州志 赵州村庄图》标注的“大安”,即今赵县大安村。如图所示,大安村属于俗称的“半州半县”,一部分属于赵州,一部分属于宁晋县。
局部放大。
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日本侵华地图,东亚舆地图《北京》 标注的宁晋县“大安庄”,即今赵县大安村。百万分之一精密地图,加盖“日本帝国陆地测量部”钢印。
局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