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2025年04月03日16:40:50 历史 7863

“当武术的刚毅、法律的睿智与警徽的荣誉交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24年8月参警的刘庆洋,在琴断口派出所给出了答案。具有“国家武术二级运动员”“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法律硕士”等多个标签的刘庆洋,参警仅半年,已逐渐成长为派出所的“主心骨”。

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 天天要闻

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调解更要有节奏。”学习多年武术的刘庆洋,独创了专属调解法——先“热身”倾听,再“出招”释法,最后“收势”定纷。参警三个月期间,最让他自豪的,是化解那场象棋引发的“拳脚战”。

两位七旬老人因下棋起了争执,赶到现场的刘庆洋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法开始调解,而是采取“以情明理”的方式:“您二位当年比赛谁更厉害?当老人沉浸在回忆中时,他适时引入《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动手伤人可就不划算了。”最终,在“法、情、理”结合的调解方式下,两位老人握手言和。

“武术让我懂得,真正的力量不是制服对手,而是掌控节奏。”刘庆洋回忆着练功房里太极刀挥舞的光影,“就像太极刀,要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化解矛盾。”

派出所里的“跨界思考者”

“当时玻璃碎渣像下雨一样砸在行人道上,最近砸到离行人只有10厘米的地方。”汉阳21世纪商场物业经理回忆道。刘庆洋通过监控室研判,调取周边20个监控探头,最终锁定住犯罪嫌疑人王某。从接警到收网仅用24小时,这场惊心动魄的“高空追击”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惨剧。

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 天天要闻

“高空抛物最难的不是抓捕,而是如何取证让嫌疑人心服口服。”面对嫌疑人拒不承认,刘庆洋运用自己的法学思维,在物业提供的200小时监控录像里抽丝剥茧以及现场提取的玻璃碎片与嫌疑人家中的比对报告,结合自身专业的法律知识与嫌疑人讲法普法,最后嫌疑人心服口服,认罪认罚。

警服下的他懂得“执法温度”

“警察要会说法,更要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面对李某因停车费纠纷长达半个月恶意堵门的行为,赶到现场后的刘庆洋立刻控制现场,疏导现场交通秩序,让居民恢复正常生活。面对李某拒不配合的嚣张态度,将李某强制传唤至所里,并立即与物业及群众了解情况。在询问室里与李某周旋5个小时后,面对群众指证、法律条文、现场视频等证据下,最终击破李某心理防线。

“这种在早晚高峰堵门、不害怕处罚、社会面影响恶劣的案件,我们一定要惩治到底”,刘庆洋说:“而面对本身懂法的违法人员,我们更要有专业的法律素养来惩治他们。既讲法理、又讲情理,讲出的道理要让对方信服。”

在派出所的“刘庆洋工作法”手册里,藏着这样一组公式:武术散打(体能+应变)+法律专业(知识+程序)+警务实践(责任+温度)=可持续治理力。

这种跨界优势在他处理楼顶天台烧纸祭奠家人的“纠纷”时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高低楼层业主激烈对抗,他先分别沟通双方家人情况、生活情况,再拉近距离、普及法律,最后组织双方到调解室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面对面沟通调解“这种调解方式,比单纯普法效果好十倍!”同事感叹。

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 天天要闻

“三重身份是叠加的能量。”刘庆洋抚摸着胸前的警徽,“武术教会我控制情绪,法律赋予我判断依据,而警察的身份,让我懂得把两者转化为守护百姓的力量。”

如今,刘庆洋的警服口袋里总揣着三件“法宝”:责任、热爱和良好的心态。

“从武术场到法庭,再到警营,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战场。”夕阳下的派出所窗前,刘庆洋认真整理案卷。那些被妥善化解的纠纷、写满备注的调解笔录以及群众送来的锦旗,都在无声诉说着:当专业积淀与人文关怀相遇,法治的温度便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九派新闻记者 欧俏妤 通讯员 徐阳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 天天要闻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掘船抢七大战一触即发,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发五虎的变阵:哈登+鲍威尔+小卡+小琼斯+阿祖,即将小琼斯顶替了邓恩,提高了锋线上的深度。掘金则五虎未变:穆雷+布劳恩+小波特+戈登+约老师。开场后快船的变阵就立竿见影,小琼斯火力全开内外开花——挡拆下顺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抢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帮助快船抢占先机。...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