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齐梦麟,总督府嫡出三公子,罗疏曾送我外号齐小衙内。
在齐府,上有嫡亲大哥被父亲当家族继承人重点培养,更有庶出二哥助父亲打理人情生意往来。
齐家,做总督的父亲是主梁,大哥二哥就是次梁;而我就是梁下享福的小少爷,父亲平时什么事情都依我,我在自由自在的同时,顺便哄祖母开心就好。
这样说来我还真就像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富贵闲人。
但,即便闲的发慌,我也不会去动歪门邪道的心思来解无聊。
父亲虽说对我不严厉,也没逼着我去考功名;但该读的圣贤书我读了,只不过读的没有看过的画本子多而已。
别说,画本子里面故事还真吸引人,我就特别喜欢里面英雄人物的侠气,做梦都想着像画本子中的人物一样,去四处行侠仗义去。
然后,然后我就带着连书,连书带着足够的银票从齐府逃了出来。
在临汾鸣珂坊花501两银子拍下锦囊姑娘的归拢夜,是我自认为做的第一件侠义之举;因为我不能眼看着一个年仅18的妙龄女郎去陪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
可我是真的不知道 那所谓的归拢夜居然是……,哎呀……。
后来想想,那也许就是缘分吧!
因为那次的501两,我与锦囊罗疏就有了联系。
起初,她一身衙役服,我以为她是个男的。
为此我还笑话她娘娘腔,当然也没少捉弄她。
当时看着她忍着委屈被我欺负,也曾动过恻隐之心。
偶然间得知她是女的,而且所有都知道……。
毕竟欺负过人家么,所以就追在人家屁股后面赔罪,赔着赔着就被人家的主意多给打动了。
第一次听到她说喜欢的人时,听到她的描述,我怎么感觉那都是我。
我以为我们是两情相悦。
谁知,人家喜欢的是韩慕之。
不过他们注定有缘无分,因为韩慕之不是为爱情放弃所有的人。
而我,可是能做到为了她放弃一切;毕竟做父亲接班人撑起齐家的有大哥,为齐家打理人际交往的有二哥,大不了我就带着罗疏去归隐。
得知她就是锦囊时,因为作为温室里养大的齐家公子,以为人与人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出身乐籍多遭别人白眼,口无遮拦放荡不羁的在她面前瞎说。
结果她把我好一顿数落,甚至还骂我是靠着父亲的草包;话赶话,我们决裂了。
但我总要挽回,所以我回家,求父亲去临汾做了一个平阳位副千户。
不仅如此,还在她办案有所需要时,极力相助。
即便如此,那时,我也难入她法眼,她看上的依然是腹有诗书胸有大志的韩慕之。
不过韩慕之那是有家室的人,虽说我心疼她被刘婉为难,但刘婉能够敲醒她让她离开临汾,我也很开心。
回太原后,她要找她小时候的家,我就帮忙找。
她要查父母死因,我也帮忙查。
只是没想到查她父母离世之因会查到我自己家里。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愿意查,因为我只想要公平。
突发蝗灾,又是饥荒,看着她与韩慕之为临汾百姓忧心,我立马就想到父亲军中之粮。
军粮不都是百姓种的么,关键时刻拿来救百姓性命有什么不对。
韩慕之说私动军粮是死罪,我知道,但父亲是山陕总督,军粮不是一星半点,弄点救临汾,他还是能帮我补上窟窿的。
可能是我要动军粮的消息传的太快了,让盯着父亲的刘巡抚发现了机会。
再加上那个控制了罗疏十几年的秦熠,因为他自己野心太大做事过于张扬,偏不理解父亲停他盐铁之引是因为发现朝中有人针对。
居然恩将仇报的跑去与刘巡抚联手陷害我齐府。
父亲说的对,我因为心思单纯涉世不深,明明想偷军粮救临汾百姓助韩慕之解饥荒之灾,结果被人利用成了做事父亲贪腐军粮的证据。
因此,我的大哥,二哥,祖母,都丧生于那场浩劫。
毕竟父亲的确与秦熠有过官商勾结,所以即便查清是刘巡抚与秦熠合谋烧军仓,父亲也被流放三千里。
而我,偷军粮本就是掉脑袋的行为,但皇上念我是为救灾民性命,所以判我流放两千里。
本来我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在父亲哥哥相继出事后,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当时若无罗疏相随,恐怕等不到钦差,我就已经被刘巡抚或者秦熠给害死了。
是罗疏在在我最难的时候陪着我寻找真相,是韩慕之,在歹人想取我性命时,以临汾知县的权力护着我。
就连蔡捕头徐仵作蔡包子,都在我最困难时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尘埃落定后,罗疏不仅在狱中与我成婚,还陪着我流放。
甚至,她还用秦五娘留给她的钱财为我疏通关系,不仅让我在流放之地过得舒舒服服,还能收到父亲讯息。
为了日子继续,为了不坐吃山空,她甚至把我留在家里,自己组建商队迎着风雪去经商赚钱。
对罗疏这个娘子,我是真的感激。
不过,小爷我也真是命好,若不是命好,也不会遇到罗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