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年初六,全聚德的两个掌柜,李之植和李景湘,带着账房先生、采购以及堂上的伙计们,一同走进了一家照相馆。镜头下,他们留下了这一张珍贵的合影。前排右二,是那位风度翩翩的二掌柜李之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沉稳。而前排左二,则是温文尔雅的三掌柜李景湘,他的表情略显忧郁,仿佛在思考着未来的道路。
他们的服饰,无一不是民国时期的典型装扮:马褂长衫,既体现了传统的韵味,也透露出那个时代的风貌。其中几人还戴着瓜皮帽,这种帽子在当时极为流行,既实用又显得文雅。
然而,在这张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神情似乎并不轻松。事实上,当时正值抗战全面爆发,平津等地已沦陷。全聚德的生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再像往日那般红火。尽管他们仍在努力维持,但生存的压力已经让他们倍感沉重。
在这些人中,李之植的故事尤为引人瞩目。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身为全聚德二掌柜的他,必定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李之植出生于山东威海的一个贫穷家庭,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1917年,李之植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繁华的天津,并进入全聚德成为一名学徒。他的早期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辛苦。从杀鸭子、倒泔水,到做跑堂,这些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他都一一承担下来。然而,正是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餐饮业的运作。
尽管工作繁忙,李之植却从未放弃过学习。他读过几年书,头脑灵活,很有眼力劲,这让他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大掌柜看到了他的潜力和努力,于是决定栽培他,让他担任账房先生。在这个岗位上,李之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全聚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李之植终于在1930年正式升任为二掌柜。他的公正和勤奋赢得了所有伙计的尊敬和佩服。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平津地区被日军占领,全聚德的生意遭受了严重打击。面对困境,李之植不得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在1940年,李之植选择了回到老家,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他买了几亩地,又购买了一条船从事运输业。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并没有挣到多少钱。最终,他选择了以务农为生,过上了平淡而安稳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李之植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他在2006年左右去世时,已经是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