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2024年02月21日14:11:55 历史 2200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2024年2月5日中午过后,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关东地区,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洒洒,飘然而至。至少在东京,大雪的季节通常是在2月底3月初。1936年,日本陆军发动“2·26政变期间”,导致“未遂”的原因,一半是因为那罕见的漫天而降4天的大雪。因此,2月初的大雪,对于东京来说,只能是“年度大雪”的一个引子。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 天天要闻

对雪,日本人似乎情有独钟。日本作家太宰治在返回青森的“寻根之旅”小说《津轻》开篇中,一下子竟然写出了七种雪——粉雪、粒雪、棉雪、湿雪、硬雪、砂糖雪、冰雪。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太宰治对大自然中“雪”的观察,如此细腻,如此精准。太宰治最为著名的小说,应该是《生而为人,我很惭愧》。但是,在我看来,他至少在雪的分类上,可以做到毫不惭愧的。当然,我也看到过太宰治对雪抱怨的叙事,认为“下雪天,冰冻住了河面,跳河根本无法实施。”看来,屡屡自杀的太宰治,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季,也是心存此念的。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 天天要闻

我们中国读者对日本作家描写雪的作品的熟悉程度,当首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雪国》。特别是开头那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其实,我更喜欢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这段描写:“冰冷的雪峰矗立在天际,仿佛是世界的屋脊。万里雪域,纯净无暇,银装素裹,美得令人窒息。冬季的雪国里,白雪皑皑的景象宛如一卷卷宏大的水墨画,寂静而壮丽。”每读及此,我都会想起导师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诗句。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春雪》中那段被我称为“雪媒”的描述——主人公清显与聪子接吻前“一片雪花飘了进来,落在清显的眉毛上”,接吻后,“仰望天空,天空好像雪花狂飞乱舞的深渊。雪直接飘在他们两人的脸上,倘使把嘴张开,雪花会飞进空腔里,如果两个人就这样埋没在雪里,那该有多好啊!”这不就是唯美的“雪媒”嘛!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 天天要闻

当然,日本人也不是谁都喜欢雪的。至少,作家芥川龙之介就不喜欢雪。他曾经回忆说,在很多年前,他还在贫民窟的时候,雪代表着寒冷,更代表着死亡。这又让人不得不想起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对雪的感受与认知肯定是不同的。

写到这里,在22楼居家的阳台上往下望去,参差不齐的大楼小宅,屋顶都覆盖着皑皑白雪。本来,今天(2月6日),应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先生的邀请,我应该去大阪参加他们的迎春会的。但是,因为我上次曾经在北海道札幌的雪地摔过一跤,家里的领导就无论如何都不允许我在积雪路滑的时候前往大阪。心中不免有些扫兴。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 天天要闻

看着电视,不断传来有关“雪的讯息”。作为“自然灾害王国”的日本,特别是东京大都会,遇到雪的时候,其“脆弱性”立即呈现出来。我们报社的同事已经纷纷在“社内圈”里传递个人的行踪——“中央线晚点,上班可能会迟到一些”“埼京线晚点,上班可能会迟到一些”。对于因雪迟到,我并不感到意外,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作为“老编”和“小编”,怎么会在用语上如此贫乏呢。也许是清晨挤在“罐头电车”里面的缘故吧。当然,也要庆幸,他们没有遇到《朝日新闻》报道里所说的,被屋顶、商店招牌、树木上的积雪雪块落下来砸到头的事情。

此刻,如果前往位于日本水户梅花盛开的“偕乐园”,或许可以感受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境……(2024年2月6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周家桥“铁军讲堂”开讲!居民:历史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 天天要闻

周家桥“铁军讲堂”开讲!居民:历史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近日,上海解放纪念日之际,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与周家桥街道关工委联合打造的“铁军讲堂”第二讲,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正式开讲。当天下午两点,周家桥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内挤满了前来听讲的群众。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宣讲团团长谢鲁淮从抗战相关历史讲起,为大家讲述了一段段抗战...
端午Citywalk | 从东吴到大明,从吴敬梓到陈独秀:1800年,一条河与一座城 - 天天要闻

端午Citywalk | 从东吴到大明,从吴敬梓到陈独秀:1800年,一条河与一座城

进香河题图来源:Bigger南京微信公号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过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洪武北路一路向北,当两侧高大的水杉逐渐取代了高楼大厦,进香河路就到了。叫“进香河路”,是因为有进香河——不过,现在这条河已经改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丝毫没有掩盖这条有着将近1800年历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龙椅上,两个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闻

皇帝的龙椅上,两个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残门锈锁公元316年,西晋灭亡。都姓司马,所以在公元317年,东晋随之出现。建立东晋的人,叫做司马睿。那么司马睿和司马懿,啥关系?司马睿的爹是司马觐,司马觐的爹是司马伷,司马伷的叔叔是司马昭,而司马昭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清代王杰为什么被乾隆皇帝由殿试的探花提升为状元呢? - 天天要闻

清代王杰为什么被乾隆皇帝由殿试的探花提升为状元呢?

作者:赵心放清代陕西人王杰有两个第一的头衔:清朝开国陕西的第一名状元和清一代陕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头衔确实是本人实至名归,而他的状元头衔呢?是乾隆皇帝从第三名探花提上来的。直白地说,是捡的漏,甚或是意外惊喜。本文专门聊聊王杰的故事。
🇨🇳宋庆龄:旗袍女士爱国的一生 - 天天要闻

🇨🇳宋庆龄:旗袍女士爱国的一生

您轻轻翻开泛黄的历史扉页,时光指针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传来的婴儿啼哭声中,谁都不曾想到,这个生于动荡年代的女孩,将用毕生心血在中华大地书写不朽传奇。十五岁的渡轮载着青涩少女驶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雾沾湿了她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