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西晋

2024年02月08日10:05:11 历史 1613

动荡的西晋 - 天天要闻

294年,西晋北方爆发一起规模不大的叛乱。

叛乱的主角是匈奴的一个部落首领,名唤郝散

西晋开国伊始,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便危机四伏,原因很复杂。我们且先来说说这次匈奴的叛乱。郝散起兵后,攻打上党,杀死长吏。但仅仅三个月后,郝散就打不动了,便率部向冯翊都尉投降。冯翊都尉心想,想叛就叛,想降就降,这算哪门事呢,不行,血债得血偿。于是他把郝散抓起来,不容分说,杀死了郝散。

但这事没完。郝散有个弟弟,名唤郝度元,立志为哥哥报仇。两年后,他联合冯翊、北地一带的马兰羌、卢水胡族人起事,攻掠北地郡,杀太守张损,紧接着又攻冯翊,大败太守欧阳建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郝度元起事的鼓舞下,秦州、雍州的氐、羌部落闻风而动,纷纷响应,并拥立氐族部落首领齐万年为皇帝。叛军的势力很快就膨胀到七万人之多,进攻并包围泾阳

面对声势浩大的叛乱,朝廷相当重视,派梁王司马肜(róng)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下辖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等。其中周处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略做介绍。

以前中学语文课本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周处年轻时是个坏小子,乡里人把他与山中的老虎、河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后来有人怂恿他去杀掉老虎与蛟龙,周处自恃其勇,遂背着一把剑与猛虎、蛟龙大斗一番,终于除掉二害。当他得知百姓说的第三害竟是自己时,心灵受到强烈震动,幡然悔过,重新做人。就这样,周处成了古代浪子回头的典型,踏入仕途后,他在良知的驱使下,不畏强暴,得罪不少豪门望族,其中就包括他现在的顶头上司、梁王司马肜。

司马肜是个小肚鸡肠之人,现在周处成了麾下将领,正好拿他开刀,以泄心头之恨。于是这位征西大将军命令周处率领五千人马,进攻拥众七万的叛军。结果可想而知,在这场鸡蛋碰石头的战斗中,周处战死,以身殉职。

由梁王这等小人充当“总司令”,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可想而知。从296年到298年,战争持续三年之久,政府军仍无所作为。

时任司空张华中书令陈准对梁王司马肜久战无功大为不满,他们向皇帝、皇后推荐积弩将军孟观。孟观是一员虎将,为人沉勇、坚毅,精通兵法。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后贾南风的亲信,曾在诛杀杨骏时立了大功。梁王虽然骄横,但也不敢拿孟观开涮,必定得积极配合。

孟观一上场,果然迅速扭转战争态势,他的骁勇令敌人闻风丧胆。每有大战,孟观必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视箭矢飞石如无物,镇定自若。他连续发动十几次战役,每战必胜,叛军望风披靡。仅仅数月的工夫,孟观便扫平氐族叛军,生擒齐万年,平定这场为期三年的叛乱。

边疆的动荡终于告一段落,皇后贾南风喘了一口大气。

从她全面掌权以来,已经有八个年头(291—299),她贪婪地享受着无上权力带来的快感。对于呆子皇帝丈夫,她内心深处充满厌恶感,不过,权力足以满足她作为女人的需求。

在很早很早以前,帝王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女人不被其他男人染指,能出入后宫的除了自己就只有非正常的男人。然而,还是有例外的,除了太监外,还有一种人有机会出入禁地,那便是宫廷御医。太医令程据沦为贾皇后的泄欲工具。她喜欢年轻英俊之人,于是京城大街上,不时发生英俊少年失踪案。

贾南风的淫乱行径,足以让政敌抓住把柄,有推翻她的充分且正当的理由。这次,连贾皇后的自家人都人人自危,执政大臣之一的贾模深恐事情一旦败露,自己作为后党支柱,肯定死得很难看。怎么办?他找来另两位执政大臣裴頠与张华,共商大事。

裴頠主张立即废掉贾南风,改立淑妃谢玖为皇后。

为什么要立谢淑妃呢?

谢玖原本是晋武帝的一个妃嫔,当初武帝把她送给司马衷,即现在的皇帝晋惠帝,生了个儿子司马遹。晋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十分聪明,希望他以后能接班当皇帝。正好皇后贾南风没有生儿子,故而晋惠帝一上台,便把司马遹立为皇太子。倘若要废掉贾南风,那么皇后的最佳人选,当然就是太子的生母谢淑妃。

如果三位执政大臣意见一致,要发动政变废掉贾南风并非难事。然而,贾模与张华都举棋不定。张华认为贾模、裴頠分别是皇后的堂兄与表兄,多多向皇后进言,约束她不要犯大错,能防止帝国出现大动荡就可以了。贾模与裴頠一听,那就多多进谏吧。

于是两人日夜进谏,劝妹子要对皇太子好点,要克制自己等。贾南风是什么女人,这些年谁敢对她评头论足,听完她不禁大怒,非但不听,还怀疑这两个哥哥胳膊肘外拐。贾模郁郁寡欢,他强烈预感到洪水即将袭来,还不如早死早解脱。不久后,贾模在忧虑与恐惧中死去。

皇后敢胆大包天,冒天下之大不韪,固然与皇帝丈夫的呆傻有直接关系。

令贾南风担心的只有一件事:太子司马遹一天天长大了。

贾南风还是太子妃时,对丈夫司马衷宠幸过的女人必迫害之,如今权倾天下,岂会放过谢淑妃与司马遹呢?谢淑妃与司马遹之所以还能保住地位,全靠贾南风的母亲郭槐庇护。郭槐不是普通的女人,历事多,深谋远虑,贾南风长得并不好看,却能够顺利成为太子妃,全是母亲运作的结果。郭槐劝女儿要善待司马遹,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这才是长久之计。

郭槐去世后,皇后贾南风与太子司马遹已经势同水火,今天贾南风不除掉太子,他日太子登基,还有她贾南风的好日子过吗?

除掉太子司马遹对贾南风并非难事,只是有一个问题:司马遹是皇帝唯一的儿子,他死了谁来继位?

倘若贾南风能生一个儿子,自然可以摆平一切。在此之前,贾南风生了好几个女儿,却无一个儿子。这儿子也不是说生就能生的啊,怎么办呢?我们不要忘了,贾南风精通权谋之事,她竟然想出一个奇谋妙策:假装怀孕!她装作怀孕的样子,挺着大肚子,备好接生工具,以迷惑众人,暗地里却将妹妹贾午刚产下的婴儿接到宫中,打算谎称是自己生的皇子。

我们不能不佩服贾南风的聪明,可惜她用错了地方。

接下来,就是对太子司马遹下毒手了。

贾南风以晋惠帝身体不适为由,命太子司马遹进宫。司马遹不敢怠慢,进了宫,没见到皇帝,只见到一名宫女。宫女说皇帝赐三升酒,要太子当场喝光。司马遹一听,这哪门子事啊,便说自己酒量不行,喝不了这么多酒。宫女正色道:“你真是不孝,天子赐酒不喝,你怕酒里有毒啊?”司马遹无奈,只得勉强喝光,喝得酩酊大醉。

这哪是皇帝赐酒,此乃贾南风设的一个局!

戏上演了,另一名宫女带来笔墨纸砚,说是奉皇帝命令,让太子抄写一篇文章。这时司马遹已经醉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毫无判断力,也不知那文章什么内容,稀里糊涂就抄起来。这是什么文章呢?是贾皇后事先让黄门侍郎潘岳写的反文:“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大概意思是:“皇帝、皇后应该速速自裁,你们不自裁,我就亲自动手,送你们上西天。”

太子抄完,已全然不省人事,沉沉睡去。

他没有意识到,他的脖子上已被套上死亡的绞索。

次日,式干殿上。

太子亲笔写的反动文书公之于众,所有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虽然写得有点歪歪扭扭,但的确是太子的笔迹。当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太子被人陷害了。只是这种猜想拿不出证据,而谋反的文书却铁证如山。

贾南风的本意是速速处决太子,却遭到张华、裴頠等大臣的抵制。其实张华、裴頠心里都明白,这只是贾南风导演的一出戏罢了,他们能做的,也只是保全太子的小命而已。经过一天的讨论,太子司马遹被贬为平民,与三个儿子送入金墉城关押,其母亲谢淑妃被处死。

宫廷之地,总是布满刀光剑影,血腥而残忍。

事情并未就此终结。

不除掉司马遹,贾南风怎么能安心?很快,她又指示一名太监自首,诈称曾参与太子的叛乱阴谋。于是呆傻皇帝下诏,以一千名武装人员,把司马遹从京师转移到许昌,严加看管。

大家愈发看明白一件事:太子是被陷害的,而背后的主谋正是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淫乱后宫,已闹得满城风雨,如今陷害太子,杀其生母,令朝野之士为之寒心,只是皇后凶残暴虐,手段强硬,众人敢怒而不敢言罢了。不过,反贾后的力量正在形成,曾效力于太子的右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以及殿中中郎士猗等,秘密组成同盟,密谋废黜皇后贾南风。

此时的晋国政坛,已呈黑云压城之势。

司马雅等人深感力量薄弱,不足以对付贾南风,必须拉一位强有力的盟友下水。谁有能力推倒贾南风呢?他们认为,非赵王司马伦不可。

为什么是司马伦呢?

首先,司马伦辈分极高,他是司马懿的第九子,比现在的皇帝高两个辈分。由他来领导反贾南风的政变,自然有号召力。其次,司马伦手握重兵。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死后,赵王司马伦被任命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成为大“军区司令员”。后来司马伦升征西大将军,因镇压叛乱无功,被朝廷召回,任车骑将军(仍掌兵权)。最后,他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司马伦回京后,巴结贾南风的心腹贾谧郭彰等,博得皇后的信任,他个人的权力欲暴露无遗,多次提出“录尚书事”或出任“尚书令”的请求,遭到张华、裴頠等人的反对。有野心的人,才有干一番大事的决心。

发动政变,打垮贾南风,干不干呢?

赵王司马伦在心里掂量一番:朝廷内有人策应,朝廷外有军队响应,政变十拿九稳,为什么不干呢?贾南风虽然绝顶聪明,擅于玩弄权谋,但我司马伦也不是吃素的,我也有一位智囊呢。

这位智囊是谁呢?他便是司马伦的心腹孙秀

论玩弄权谋,孙秀的水平实不在贾南风之下。

贾南风的运途已是到了末路,这怪不得别人,想把他人都当作傻瓜玩弄的人,到头来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是笨蛋。司马伦要起兵反贾南风,固然顺应人心,但孙秀给了他一个字的建议:等!

司马伦迷惑不解,还等什么呢?

孙秀露出狡黠一笑:“太子聪明刚猛,若得以复位,必定不肯受制于人。明公一直是贾皇后的人,天下人都知道,现在即便废黜皇后,太子顶多认为您将功补过罢了,绝对不会对您感恩戴德。若稍有差错,仍然不免被秋后算账。”

一语点醒梦中人,司马伦恍然大悟。

“那怎么办?”

“先等一等,贾皇后必定要置太子于死地。等到那时,便可名正言顺废掉贾皇后,为太子报仇。这就不仅仅能免祸,而且可以大展拳脚。”

妙!司马伦一拍大腿,庆幸孙秀这样的人才是为自己所用,而非别人。

废太子司马遹只是赌桌上的一张牌。

皇后贾南风要他死,赵王司马伦也要他死,孙秀要加快他的死亡速度。精于权谋的贾后遇到了生平最大的对手,孙秀大施反间计,广布流言,谎称有人要废黜皇后,拥立太子。贾南风派宫婢微服出访,到大街小巷打听,果然听闻许多市井流言,不由得大恐。这时,司马伦、孙秀乘机游说,应该早日除掉太子,这样才可以让阴谋者死心。

废太子居然还有这么多拥护者,贾南风一咬牙,司马遹必须死!她让太医令程据调制毒药,假传圣旨,派太监孙虑前往许昌,毒杀太子。

司马遹并不像皇帝父亲那么傻,小时候就相当聪明。长大以后,他虽没有晋武帝预想的那么聪明,至少不笨。自从那次醉酒被陷害后,他便明白贾南风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因而处处小心谨慎,特别怕被毒死,故而连饭都是自己煮。

到了许昌后,孙虑想偷偷毒死司马遹,没想到根本没下手的机会,只得跟看守太子的刘振商量。刘振心想:贾后是铁了心要杀太子,但我不能充当凶手啊,怎么办呢?不如把他饿死算了。于是断了粮食,太子就算想自己煮饭,也没有米啊。几天过去了,太子居然没死,原来是有几个宫人同情他的遭遇,偷偷从墙外给他送吃的。

孙虑急了,照这样下去,得等多久才能死?他没耐心了,逼着司马遹服毒。司马遹当然不肯,拼命抵抗。孙虑操起一个捣药的木杵,照着太子的脑门便是一击。饥肠辘辘的司马遹哪能躲过,一下子脑袋开花,立毙于杵下。

消息传到京城,贾后心里石块落地:终于结束了,太子死了,想造反的人也就没目标了,天下又太平了。几天后,大家就会把太子忘得干干净净,而自己的“假儿子”便可以名正言顺成为新皇帝。

她望一眼窗外,青天白日,阳光灿烂。

这一年是永康元年(300)。

谁能料到,从此大晋帝国的天空,只有一种颜色——血色。

(摘自《两晋之乱》 醉罢君山/著 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