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8年,你生于唐朝一户姓卢的官宦人家,此时正值贞观盛世,你父亲原本在朝为官、家境殷实,但仕途不顺,被贬官流放到了广东新兴县。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流亡的生活致使你父亲早早病逝,那时你还不满三岁,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生计,你和母亲移居到更为富庶的广东佛山,靠在市场里卖柴勉强生活。穷苦的生活,使你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昂贵的学费,使你失去了要去读书的念想,到22岁时斗大的字还不识一个。
然而,很多时候命运的转变都是出自偶然。有一天,集市上一个客人买下了你的柴,并要求你把货送到客店。你将柴送到后,收了钱,刚要走时发现有一客人正在诵读经书。你无意中听到讲解,与心中所想十分契合,心即开悟,就在这一刹间找到了人生所求。
原来,这位客人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诵读的是《金刚经》。你得知弘忍大师在湖北省黄梅县东禅寺里主持教化,便知是前生注定的缘分,定要前去求法。恰逢一位心善的客人,给你十两白银,让你得以照顾老母,解决你后顾之忧。安顿好母亲后,你早已迫不及待,立即离家赶往黄梅县。
一路倒也顺利,不消一个月,你便到了黄梅,见到了弘忍大师。弘忍大师询问过你的来历,质疑你来自岭南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又如何能成佛?你的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让五祖知晓你根性大利,但只是安排给你舂(chong一声)米的工作。
其实,你从五祖欲言又止的神情中已明白了五祖的深意。你出身寒微,倘若五祖与你交谈过多,使众人知晓你的见解很有道理,必然心生嫉妒要加害于你。于是你心领神会,在后院专心舂米,八个月来一次也没有去过前院。
一天,五祖把门众召集起来,让大家依据自己对佛法的见解做首偈(ji四声,佛教的一种颂词)来,谁悟得了佛法大意,就传他衣钵,为第六代祖师。
神秀作为弘忍大师的首席弟子,完成作偈后,既担心呈交偈词的行为像凡夫争夺皇位一样成为恶行,又担心不呈偈词无法得到大师的指点。于是他在夜晚三更时分,将所作偈写在走廊墙壁上,得到了五祖和众弟子的赞许和传诵。
一个小孩子背诵此偈路过舂米房,你听闻便知道此偈没有入得佛门,便打听清楚原委,请人代笔在南墙上写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时间,众徒无不惊讶感叹。弘忍大师担心你被他们针对,便将此偈草草擦去。
此后的一天,五祖来到舂米房。见你身体瘦弱,舂米时身体撑不起吊着石头的木板,于是便在腰间绑上石头,从而跷起另一端的石头捣碎稻米。感你求佛之心赤诚,为法忘躯,有意传授佛法于你,便用拐杖敲了三下石头。
你当即心领神会,夜晚三更鼓敲响时,偷偷来到弘忍大师的卧室。弘忍大师用袈裟遮住门窗,为你讲解《金刚经》,当你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便当即开悟,懂得了万法不离自性。
然而,自你得佛法之后,已成为众矢之的,命如悬丝。五祖让你速速逃走,告知你,“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遇到名字中有“怀”字的地方住下来,遇到名字里有“会”字的地方就躲起来。
佛法难启,此后你又要几次经历生死劫难,又是如何创立顿悟禅宗,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