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2023年12月04日16:52:14 历史 1300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文 | 古轩说史

编辑 | 古轩说史



盗墓,自古以来就带着一种神秘色彩,在现代也被各种盗墓小说给传述的上天下海、无所不能。然而就是这古老而又神秘的盗墓行业,也有着自己的盗墓原则。[呆无辜]

正所谓“盗亦有道”,在盗墓界就流传着这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是玉石、二是铜钱。这第两个都是从盗墓行业诞生之初流传下来的,可唯独这第三个,却是从包公死后才立下的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01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有玉石不能取

作为盗墓贼,一旦发现墓里有好东西,那必然是丝毫不留余手的统统带走。可唯独玉石这种陪葬品,除非是个别极端到走投无路的盗墓贼,否则一般没人去碰它们。

就比如我国考古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墓,作为西汉时期有名的王侯,那墓中陪葬品一定是不计其数。可当墓室打开那一刹那,在场众人都傻眼了,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就连棺椁里面也是一扫而空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就在众人失望之际,有人惊呼这刘胜身上穿的不是金缕玉衣嘛!所谓金缕玉衣,就是用无数块品质上好的玉片和金线连接成护甲的样子。既能防止墓主尸身遭到破坏,又能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尊贵。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那为什么盗墓贼没把这件物品给拿走呢?难道是没认出来?众人疑惑之际走近一看,发现衣服上的金线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这些玉片。这就说明,盗墓贼们已经认出了这是金缕玉衣,但他们还是遵守了盗亦有道的原则,只拆走了金线。那为什么盗墓贼们不拿玉石呢?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追根溯源,从事盗墓行业的基本上都是家境贫困或者走投无路的人,不然谁会愿意干这一行当呢,搞不好就折进去了。所以,即使下墓之后收获颇丰,也依旧是有见不得台面的东西青铜瓷器什么的你还能说是从老祖宗那传下来的,或者意外捡到的,很容易就出手了。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但玉石这种东西,能带进墓里面的肯定都是品质上佳,一般商家都会问清楚来源信息,毕竟你一个普通小老百姓,上哪能有这么好的玉石。而且,古代玉石开采十分困难,好的雕琢师更是寥寥几人。一旦有好的玉石出现,基本上都雕刻好拿去上供贵族了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所以,当一块雕刻极其巧妙、品质又属上品的这么一块玉石出现在老百姓手里,上面的达官显贵能注意不到你?尤其是在古代时期,玉石还都是上层阶级之间流传的玩物,都是用来象征身份显贵的。如果发现盗墓贼手里有玉石出现,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盗墓贼们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分的清的。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其次,都说“好玉养人”,作为贴身之物的玉石,有着滋润身体、常驻容颜的好处。这也是那些达官显贵在死后入葬,选择用玉石作为陪葬品的原因,多少沾点想保持尸身不腐的意愿。所以,一般陪葬的玉石要么含在嘴里,要么手里握着,甚至还有塞在肛门里的。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但尸身不腐是不可能的,而在腐败的过程中,玉石也无法避免的沾染一些“尸气”和“血肉”久而久之就沁到玉石上了,而对于信封鬼神的盗墓贼们,这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东西,他们也是非常忌讳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去打那些玉石的主意。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02

要想人前显贵,须在死后金钱垫背

如果说,玉石是太显目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才被盗墓贼们列为一个“不成文规定”。那这第二个“不成文规定”就和它截然相反了,它就是“铜钱”

常言道:“此树是我栽,此山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在古人传统观念下的思想,人走后,是一定要带点“盘缠”在身上的,寓意是能在下面顺顺利利,同时也能为后人子孙带来财运。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所以,在古人下葬的时候,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垫背钱”是一定要有的。因此,在入殓的时候,亲人都会在死者嘴里放一枚铜钱,或者手里也握一些,“含钱入殓”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即使在现在,依旧还广为流传。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至于盗墓贼们为什么不拿这些铜钱,一是不愿意和死者计较这些“买路钱”,所谓死者为大,盗墓贼这点底线还是有的。二是因为,这些钱基本上都不是本朝本代发行的货币,即使拿出去了,也花不掉啊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般必有有实力的墓都设有机关,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不来。你说这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摸到主墓室,盗墓贼们还不多腾出点口袋来装其他更值钱的东西?那不纯纯脑子傻掉了嘛。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于是,进墓不拿铜钱,也成了盗墓界“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说玉石和铜钱不拿,是盗墓者们的底线和限制,那这第三个“不成文规定”就是盗墓者们的道义了。

03

不盗包公墓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王逵是个大贪官酷吏,皇上任用他,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这是包公7次进谏宋仁宗后,当众指责当朝皇帝的原话,言辞之激烈,让当朝众臣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连宋仁宗也认怂了,当即罢免奸臣王逵的职务。连皇帝都敢怼,更别说其他人了,包公在清正廉明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家中不少人也对他的后事颇有着想,其中就包括那些记恨他的人会不会掘墓砸碑。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其实,包公家人有一想法并不奇怪,当年唐太宗多次被魏征搞得“哑口无言”,虽然在外界被人们传为“美谈”。但唐太宗对魏征并不服气,甚至还有很大怨气,于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为了泄愤,还找人咋了魏征的墓碑。虽然性格温顺的宋仁宗大概率不会做出此事,但保不齐其他人会动手啊。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为了预防那些心怀不测的人在包公去世后搞事情,包家人也采取了一些举措。后来传说最多的是,包公出殡时,文效总共安排了21口棺材,分别从合肥的七座城门同时抬出来。这就是在提醒包公的仇家,你们不要企图“打扰”在地下长眠的包公,你们找不到他的!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不过,即便如此,文效的举动似乎也有点多余了。因为包公在当时已经是名扬天下,被大家极为尊崇,即便是盗墓贼都不愿打扰他的。相传当时的盗墓界在知晓包公去世之后,就立下一个规矩从此谁也不准盗包公之墓!盗亦有道,可见包公的人格魅力

因为大多数盗墓贼都是贫穷出身,迫于生计才走上了这条行业,但他们还是有认知的,知道包公是一位清官,帮助了不少百姓,谁要是敢挖他的墓,那真是没一点良心,遭天谴都是轻的。但可悲的是,包公的墓还是被盗了,究竟是何人所谓呢?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1973年安徽省合肥二钢计划在合肥市大兴集建石灰窑,可包拯的墓就在大兴集。如果建石灰窑,势必要影响到包公墓,这样,下葬了900多年的包公就不得不迁坟。于是,为了保护好包公墓,合肥市文化局的宣传员吴兴汉提出,要对包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尽管只是一处疑冢,但专家们还是进行了小心发掘,没想到,就是在这么一个小坑中,却挖掘出了一口金丝楠木难道这真的是包公墓?随后工作人员又在一旁发现了两块墓志铭,一块写着“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另一块写着“宋故永康郡妇人董氏墓志铭”。这让在场的专家更加确信了这就是包公墓,可就在众人开馆之后,却又陷入了疑惑。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明明只有一口棺材,为什么却有两个墓碑?而且开馆之后,里面仅有34块遗骨,也不像是夫妻合葬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专家猜测,这可能是后人将包公的原葬墓进行了转移,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转移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还把包公的墓志铭给弄断了,难道真有盗墓贼破了行业的规定?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带着这些疑惑,专家们开始在当地进行了资料考察,虽然顺藤摸瓜按照包式族谱重新发掘了几个地方,但都不是真正的包公墓,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老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

他叫夏广宏,自称祖上好几代人都帮包公守过墓,小时候他经常听家里老人说,真正的包公墓就在那片油菜地里。跟着老人来到那片油菜地,专家们确实找到了一处地宫经过现场挖掘对比,专家们断定,这里就是包公的原葬坟墓无疑了。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不过,专家进行了分析,认为包公墓确实被盗了,但不是一般盗墓贼所为。一般盗墓贼为了减小盗墓工程,不会大动干戈,通常会选用从坟墓旁挖洞的方式进行,这样也比较隐蔽。可包公墓却是用“大揭顶”手法被挖掘的。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决不是一般的盗墓贼所为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金兵干的。公元1129年金兀术率兵南下,曾占领庐州,当时金兵一路掳掠,很多墓冢都被挖开洗劫。因此包公墓很可能是在那时被强行挖掘的。但是他们失算了。他们没有从这位宋朝显赫的官员墓里弄到什么金银财宝,包公一生清廉,棺材里能有什么东西?于是他们破坏一通就走人了。

金银珠宝皆可拿,唯独包公去世后,盗墓界又多一条“不成文规定” - 天天要闻

而为了防止包公墓再度遭到破坏,于是包氏族人就将包公尸骨转移到了妻子董氏这边,可没想到,这里也惨遭毒手,而董氏的尸骨,也很有可能就是在那时丢失的。

对于盗墓界的这三个“不成文规定”,小编觉得,这既是古代盗墓者对自身安全和道德的考虑,也是对历史文化和信仰的尊重,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还知道什么有关盗墓者们的奇闻趣事,可以在评论区和网友们分享一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