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2023年10月18日10:41:16 历史 1602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桥段,也绝对算得上三国历史的分水岭,此后刘备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孙权则在长江两岸长期对峙,互相攻守。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动用大量军队,却只能望江兴叹、无功而返!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第一次:公元212年-公元213年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冬天,曹操回到北方后首先就是休养生息,之后曹操的重点在关中,从公元211年开始,曹操用2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中地区。同时曹操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然后曹操开始对孙权用兵。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公元212年冬十月,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一说十万),亲自南征孙权,孙权率军七万和曹操相抗。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就是这次征孙权,曹操在看见吴军舟船军队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次征孙权,双方其实都没有赚到多少便宜,曹操俘虏了公孙阳,孙权也俘虏了3000曹操的水军。两军相持之下,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第二次:公元214年


虽然征孙权无功而返,曹操还是加紧了争权夺利,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公元214年五月,孙权率吕蒙甘宁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自此,孙权控制了江淮南部。作为回应,公元214年7月,曹操再次征孙权。这次征孙权,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裴松之注引了一段傅干反对曹操用兵的劝谏。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傅干对曹操说:“治理天下有文与武两种方式,此前天下大乱,明公用武力已经十平其九。现在只剩下吴蜀,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不容易讨平。现在我们应该稳定内部统治,休养生息,兴办学校,靠文治来教化天下,等到一定程度,吴蜀自然会宾服。”曹操没有听从傅干的建议,出兵无功而返。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第三次:公元216年-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又在丹阳煽动费栈等山越起事。次年,孙权派贺齐陆逊平定费栈叛乱。和曹操对峙的时候,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夺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

曹操这次征孙权,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也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唯一是孙权开始背离孙刘联盟,开始暗中和曹操取得联系,为日后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开始做准备了。曹操则获得了孙权臣服、请降得虚名。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

傅干对曹操的建议其实分析的非常透彻,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均势已然形成。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是很多人的共识。伐吴灭蜀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曹丕篡位称帝后,也曾询问过贾诩应该先伐吴还是伐蜀,贾诩的回答和傅干几乎一样。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 天天要闻

曹操3次南征孙权,看上去声势浩大,也宣称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然而实际上对于魏吴两国的态势,没有根本性的影响。三足鼎立的局面依然稳固,曹操的出兵不过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不过曹操如果什么都不做似乎也说不过去,或许战略抉择上有所失误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演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