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2023年08月01日12:16:03 历史 1081

孟小冬一生两段婚姻,两个传奇男人。一个是梨园泰斗梅兰芳,一个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一个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一个霸气侧漏,有情有义;一个是她爱的人,一个是爱她的人;今天我们来818孟小冬的第二段婚姻——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故事。

  • 早生情愫


杜月笙爱听戏,也爱偶尔唱戏。早在孟小冬刚在大上海走红时,杜月笙就常到场捧场,每次都要送大花篮,誓要做孟小冬的“榜一大哥”;杜月笙尝试想和她交往时,均被年轻气盛的孟小冬婉绝了,后来孟小冬一路北上并嫁给了梅兰芳,杜月笙不得不将这份爱慕埋藏心底。


孟小冬 |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闻

孟小冬

谁曾想到,山不转水转,孟小冬后来和梅兰芳离婚了,杜月笙又重燃希望。杜月笙了解到孟小冬正通过法律手段找梅兰芳索要4万元作为离婚补偿时,他给梅兰芳去了一个电话:“梅老板,夫妻一场,好聚好散,4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我先给你垫上,你也甭着急还我。”


孟小冬 |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闻

孟小冬和梅兰芳


梅兰芳一听,头都大了,谁敢欠这位上海滩大佬的钱?可当年4万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梅兰芳不得不变卖了北京的一处房产,凑够钱后立马给杜月笙送去。

杜月笙出手帮他彻底斩断了情丝,挽回了尊严。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大佬出手相助,让孟小冬对杜月笙感激不尽。

  • 推波助澜

孟小冬能和杜月笙走到一起,这其中离不姚玉兰的推波助澜。

姚玉兰也是一位出身梨园世家的京剧老生演员,和孟小冬是义结金兰的好姐妹,同时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

孟小冬 |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闻

孟小冬和杜月笙

姚玉兰一面看到好姐妹一度为离婚事件陷入低迷而心疼不已,一面她也深知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爱意。杜月笙若再找姨太太,自己可能会失宠。索性还不如顺水推舟,成全好姐妹孟小冬,也成全了杜月笙,增加她在杜月笙心中的地位,自己也多了抗衡其他姨太的资本。

1937年,孟小冬前往上海为重新开张的上海黄金大戏院剪彩献。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就下榻杜月笙的公馆,这样孟小冬跟杜月笙见面的次数增多,这一住却改变了孟小冬的命运。

生活上,杜月笙处处献殷勤,小心照顾着。在心理上,杜月笙也经常劝导她要放下过往,勉励她重回舞台专注事业。

期间,孟小冬多年的胃病发作,杜月笙动用关系遍寻上海名医,仍未见明显好转。孟小冬说了句“要是孔医生在就好了。”

杜月笙听进去,他立马差人火速到北京不惜花费10万大洋请这位孔大夫,后来按照孔大夫的药方子,孟小冬的胃病还真的痊愈了。

孟小冬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七七事变爆发了。

杜月笙和姚玉兰决定邀请孟小冬一起去香港避难。却被孟小冬拒绝,毕竟她还没有名分。况且,孟小冬也不想有太多的闲话,所以孟小冬就回了北京。在临走之前,杜月笙给了她很多首饰。不过,孟小冬却只拿了一块刻有杜月笙名字的金表。

孟小冬回北京后,杜月笙非常牵挂。杜月笙派了一个弟兄,专门为孟小冬购置了一处房子。

1948年下半年,北京起了战事,正当孟小冬不知所措,无处可逃的时候。杜月笙特包了一架飞机接孟小冬。孟小冬到了上海,跟杜月笙、姚玉兰很自然生活在一起。

  • 终成眷属

1950年,杜月笙一家准备前往法国,正在计算需要多少护照的时候。孟小冬问道:“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

孟小冬 |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闻

孟小冬和杜月笙

杜月笙一听愣了,他当即宣布与孟小冬成婚,随后强忍着虚弱的身子离开病榻,让人搀扶着完成了拜堂仪式。苦等了25年的杜月笙,终于在他弥留之际,完成了娶最心爱女人的夙愿。

一年后,63岁的杜月笙病逝于香港病逝。杜月笙临死前,留下了两句遗言,第一句:“杜氏子孙后代以后都不许再干黑帮”;第二句:“我是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回看孟小冬的两段婚姻,第一次婚姻嫁给了与他情投意合的梅兰芳,他为之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只求与爱人白头偕老,但是丈夫却不能给他很好的保护,而他也在看清一切后,毅然决然地同他断绝关系,在第二段婚姻中,虽然在外人看来心狠手辣的杜月笙,却给了孟小冬无限的柔情,给了他想要的名分和尊重,难怪孟小冬晚年评价: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关于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故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