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是战死的,何来投降一说,有毒教辅为何屡禁不止?

2023年05月10日19:57:13 历史 9034

环球网近日披露了一则关于问题教辅书的消息,有孩子家人在网络上晒出了一套小学历史读本,其中一幅画竟然是“丁汝昌投降图”。

凡是受过正统历史教育的人都知道,丁汝昌是北洋舰队指挥官,是他带着全舰队官兵与日寇决一死战,战斗至最后一刻,自杀殉国的,这样的民族英雄何来投降一说呢?这幅教辅书的插画,赫然是在篡改历史,误人子弟,更是在丑化民族英雄,实属毒教材。

而出版这套历史读物的不是外国人,而是北京的一家高校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出版这样的教辅书,其目的和出版流程都十分令人生疑。针对教材的错误和有害内容,出版社应该在日常的编辑和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

但事实上,一些出版社出于种种因素,疏于审核,以致有毒教材教辅书得以出版。这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历史并非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教材应该如实呈现历史事实,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近年来部分毒教材的泛滥,基本上渲染的都是精美精日与自我丑化的内容,其行为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容亵渎。但设计毒教材的人,难道是要毒杀这些花朵吗?

为了不让有毒教材教辅书再流入社会,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出版单位也需尽到社会责任,严格审核教材内容,捍卫历史真相。同时,家长和整个社会也应保持高度警惕,共同抵制毒教材的侵蚀。

原本这类的书籍,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传承民族精神,这是时代赋予书籍的历史责任。而毒教材的泛滥必须遏制,不能允许其危及国家未来。

丁汝昌是战死的,何来投降一说,有毒教辅为何屡禁不止? - 天天要闻

丁汝昌是战死的,何来投降一说,有毒教辅为何屡禁不止? - 天天要闻

丁汝昌是战死的,何来投降一说,有毒教辅为何屡禁不止?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