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2023年02月18日17:38:13 历史 1336

现如今,离退休的老干部们都是金山银山,都是子女的摇钱树,此言一点不虚,鲜活例子比比皆是!
实事求是的讲,有些人的养老金真的太高了,高点应该但不应该和老百姓差别太大!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同事父亲是1930年出生,1946参加工作,从一开始的区里通讯员后来的粮管所 粮食局,是离休。在90年代的时候,医疗费就已经是实报实销。就是在99年去世了,现在和他同年出生,也是从粮食系统离休的他那个老同事,现在的工作是1.50万/月,几乎有半年时间是医院保养 疗养,有他已退休的儿子来伺候,老头不光是费用全报销,而且他儿子的伺候还有陪床费。只要老头活着就给他儿子能挣23万左右,国家花的医疗费大约也在这个数。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身边两个例子,本村的解放前老教师,每年发13个月工资,具体每月多少钱不知道,但他儿子就从没挣过钱,儿媳专门伺候他老俩,两个孙子都是他给盖的房子娶的亲。我父亲的大姑父是老地下党干部,据说工资过万,儿子一家也是全靠他工资养着。
我们这边也有一些老干部,有抗日战争的,解放战争的和抗美援朝的,都是家里的摇钱树,最后都是得肾功能衰竭去世,他们是离休干部,工资都有一万,看病一分钱不要,还有补助,有点小病就住院。有一个老干部去世了,他儿子在葬礼上当众痛哭,他说:爸爸呀你不死的话,你的工资又用不完还可以给我们用呀。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同学妈妈就是这样的情况,她是本地的军医有军衔的那种,现在80多岁了,退休工资20000多,单位一共分给她4——5套房子,去世后还可再拿100多万抚恤金和一套房。就是家里的孩子为财产争的不可开交,小儿子夫妻离婚,孙子读书也受到了影响。
退休越晚退休金越高。退休早的退休金普遍都低。因为退休金的增长大概是年增5%左右。要远远低于在职人员的涨幅。说实话还跑不过每年的通货膨胀。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待遇完全不同。基本是跟着在职人员一起上调工资。(这个政策是在国企任职的离退休人员)。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如果是参加革命早的,出生入死的,高工资可以理解,其他的没有必要高工资,当然大科学家也应该退休高工资。
离休干部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为革命出生入死,现在都已近百岁了,待遇优厚正常。离休的老干部已经不多了,退休的应不算离休之倒,四九年之前的老干部叫离休。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离退休人员的最高工资应该封顶,够平时支出就差不多了,该涨多一点的应该是低层大众,而不是无休止的按比例涨,这不公平呀。
养老金不够发是有原因的,一个老人一个月一万多的养老金,并且还在每年百分之五增长,他们用的完吗?养的闲人太多了。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我们农村这有一位退休老干部据说参加过越战,一个月3万多工资而且医院费用全报包括子女的陪床费和工资,住了一年多院二个子女也在院陪了一年多,节前得了新冠去逝一家人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人家还说没有侍护够。
我单位一同事,老爸老妈是部队医院退下来的,师级,月工资2万左右,两个人加一起4万块,住院全部免费。


离退休老干部既是金山银山又是摇钱树,无数鲜活例子都能证明!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