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2023年01月02日21:32:43 历史 1772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从历史上看,我们这个民族,越容易被本民族的官吏压迫,就越容易被异族所打败。

也就是说武德不充沛的时候,恰恰是儒家文化、文学之士盛行的时代。典型的例子有宋朝明朝。在文化精英人士崇尚所谓的儒学,彻底掌权以后,国家战斗力基本上可以说是指数性下降!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官僚集团,包括文官与知识分子既得利益者,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天生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们谋私利凭的都是巧实力,不像武人一样凭借上刀火下火海的实力硬功,视死如归,开疆拓土,驰骋疆场,粉身碎骨打天下!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武人比较粗鲁也比较粗糙,但是都有一种浪漫的自信。他们这个自信力就是做人的底气与底线,因此责任感都比较强,遇到危急关头,都能够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在关键时刻像巨人一样巍然屹立!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比如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以及秦朝汉朝的军功贵族,这些群体他们自身是具有极其强大的武力值的,但功名只从马上取。这个时候,其实明朝开国武官的社会治理能力并不比文官差多少!毕竟明朝那些顶级文官,没几个有地方治理经验。而很多出身底层的打天下功臣武将,对于民间疾苦民情却非常熟悉。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文人的好处是能说不敢干,酷爱纸上谈兵,高谈阔论,但是真正干起事情来,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因为这些文人雅士,对于皇帝来说是安全的,因为他们手上不掌控武力。然后,底下的小民在这些世家文人的影响下,那也需要变安全,需要阉割一下武力,也就是所谓的教化。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教化以后有一定规矩的小民,可不就是事实依靠老爷了吗?也不会再从正经渠道掌握武力。不这样,这些世家大族就做不下去。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文人辈出的年代,老打败仗,很容易在边界被外族军队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打败以后很容易打到京城来,成就了高粱河车神,成就了叫门天子,成就了嘉靖朝的匈奴游京城,成就了很多很多的历史奇观。看起来都挺可笑,如此外表强大的国家却是不堪一击。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所以说武德不充沛的年代和民族,都是很容易被外人所欺负凌辱的。这也就是最需要有阳刚之气,如果没有阳刚之气,没有挺直的脊梁,对待上级卑躬屈膝,对待下级耀武扬威。这样的一个时代,它是没有什么精彩可言的,也不会有太大的活力。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这也是满清政府在后期,很难打出比较精彩的硬仗胜仗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个时候的八旗子弟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战斗力。文恬武嬉,没有战斗力,没有硬功夫,不掌前沿军事高科技,就没有办法镇住整个局势大棋盘,终究必然是中枢软弱无力,天下大乱。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宋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文官个个混得顺风顺水,滋滋润润,优哉游哉,千呼万唤才冒出来一个奇葩武将岳飞,也被“莫须有”弄死了……现在一想起“靖康耻”来,依然都还是忍不住,情不自禁的怒发冲冠!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徽钦二帝被俘 ,北宋王朝灭亡;数千朝臣皇族被杀;大量赵氏皇族妃嫔被金人蹂躏;甚至连皇后都被迫接客, 一日百余人;公主被抓去公开叫卖, 按年龄算钱……没错 ,这就是靖康之变,也叫靖康之耻

缺乏阳刚之气的国家和民族,是很危险,也很可悲的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 天天要闻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档,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记忆。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5日下午,“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2024年嘉定区“国际档案日”暨档案地方志文化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嘉定区档案馆新馆举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馆,开启一场奇妙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活”档案,讲“活”历史“周总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