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2023年01月02日20:39:02 历史 1089

很多人都知道这篇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文章,但是并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谁,这篇文章又是如何出炉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光明日报是当时第一个发表这篇文章的报纸

一、这篇伟大的文章的作者,原来是个无锡人;他从一个家贫上不起学的孩子,一路成长为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

2023年1月2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病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教授

胡福明1935年7月(阴历6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家境贫寒。幼年时他家里只有3亩田,全家8口人吃不饱饭,只好另种了地主的1亩半租田。又赶上抗日战争时期,家里时常青黄不接,小时候看书,晚上连煤油灯也买不起。

勉强上到了初二,家里交不起学费了,眼看就要退学。这时候一个老师对他说:“你的学费以后从我的薪资里扣吧。”这样胡福明才能继续读书。

后来知道,那个帮他的老师,原来是一位地下党。

到了1955年初,胡福明无锡师范毕业、入了党,被分配到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工作。

有一天,接到了一个国家发的通知: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干部都要报考大学,因为国家建设经济要培养人才。

胡福明很兴奋就在南就报了名参加考试,结果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明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在大学里,胡福明一方面听中文系新闻专业的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哲学系的旁听,就这样开始了哲学启蒙。

好事终于落到了勤奋的人的头上。

胡福明大学毕业时,北大的领导把他保送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人大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固然是时代的产物,但为什么首先却是胡福明写出来?敏感加上时代责任感!

1978年5月11日,胡福明正和老婆在学校筒子楼的过道里做午饭,突然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他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播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明福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夫妻俩的兴奋之情那是溢于洋表。

不过这篇文章从胡福明写出第一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又是一年的时间了。

那胡明福为什么要写这篇当时非常有“风险”的文章呢?因为当时正是两个凡是一统天下,社会上极左思潮流行的时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历史的伟大转折,旧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需要否定,新的理论和指导思想要及时出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正是这样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胡福明开始思考写下这篇伟大的文章!

这篇文章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原则,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等领域,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上都适用,都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原则。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是正确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

3.从上面的理论出发,胡福明大力批判“天才论”、“顶峰论”,实际上是要反对当时的极左思想潮流“两个凡是”。

1977年7月南京大学放假了,胡福明开始写这篇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教授

8000多字的文章写好后他寄到了《光明日报》。

但是文章寄出去后,犹如石落大海,胡明福想,这次完了,搞不好自己也要进去了。

心中七上八下地等到了1978年1月下旬,也就是文章发走后的6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了《光明日报》寄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样,来信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说什么,我们知道,要用,请你做些修改。”

后来文章又经过多次的修改,文章终于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邓小平的题词

结束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犹如在当时的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拉开了解放大思想的序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所以今天回顾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怀念无锡籍的胡福明同志,没有他,就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国的历史的进程,说不定又是一种面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 天天要闻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老杜女儿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呼吁民众变革。面对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压,莎拉民调支持率却逆势飙升、断层领先。当杜特尔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宾这场政治豪赌将如何改写? 【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勇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