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爱民与忠言直谏:人生舞台上的卢洪春

2022年12月15日22:15:03 历史 1329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万历年间皇帝朱翊钧有将近三十年没有上朝,甚至一些按照惯例必须由皇帝出席的典礼仪式也派遣官员参加。

对于万历皇帝,许多人并不陌生,在他即位前期,在一代名相张居正的辅佐下,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对许多方面工作的态度都出现了变化,到后期甚至出现了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的局面。

勤政爱民与忠言直谏:人生舞台上的卢洪春 - 天天要闻

万历皇帝朱翊钧

对于万历皇帝怠政的局面,许多官员选择了听之任之,不当回事;然而也有很多忠直之臣多次上疏要求万历皇帝上朝,其中有一位就是卢洪春

卢洪春,字思仁,东阳卢宅人,为嘉靖年间广西布政使卢仲佃之子。

1577年(万历五年),卢洪春考中进士,四年后被授安徽旌德知府。当时,正值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卢洪春在到任旌德后发现,“一条鞭法”对于朝廷增加税收虽有好处,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百姓的负担,甚至有贫苦人家承受不了税负而不得不外逃他乡。对此,卢洪春撰写了《时务论》向上反映问题,提出:“一条鞭法便于官,不便于民;便于城郭,不便于乡井;便于冲繁,不便于简僻”与“一条鞭法”贵金钱,贱粮食,致百姓“父母妻子无所养,而野有饿殍”的看法。而后,他通过努力丈量田地在推行“一条鞭法”的同时,积极采取部分措施着力减轻百姓负担,在旌德当地得到了百姓的赞誉。

勤政爱民与忠言直谏:人生舞台上的卢洪春 - 天天要闻

东阳卢宅忠直名臣坊

两年后的1583年(万历十一年),卢洪春因在地方政绩卓著,被提拔为礼部主祠祭清吏司主事。两年后的万历十三年,万历皇帝因宠爱郑贵妃,欲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如果将郑贵妃册封为皇贵妃,则将造成福忠王朱常洵子以母贵的情形而力压皇长子朱常洛继承皇位,造成“长幼失序”的局面。对此,卢洪春撰写《请并封恭妃疏》向万历皇帝提出:嫡庶之别、长幼之序,乃“国家安危系焉,万世纲常关焉”,不能等闲视之;并请求万历皇帝将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一并册封为皇贵妃。这也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明廷“国本之争”。卢洪春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尽管让万历皇帝十分生气,但是万历皇帝并未降罪于他。

同年,万历皇帝以身体患有疾病为借口,在不愿上朝的同时,也不愿出席主持祭祀太庙的活动。这次,作为礼部主祠祭清吏司的卢洪春又一次忠言直谏,向万历皇帝上疏《遣官代祭奏疏》,提出“礼仪莫重于祭祀”。在《遣官代祭奏疏》中,卢洪春在文章多处使用较重的言辞,甚至说万历皇帝是因为纵情于犬马声色,导致身体虚弱无力,这会让上天与臣民们都感到伤心与惊讶。这使得万历皇帝震怒,除了再次下旨辩解自己是因为疾病缘故才不出席祭祀太庙,还要求将卢洪春廷杖六十,罢官为民,还警告同僚们不得求情与营救。要知道,当时的明廷已经有将近数十年时间不曾使用廷杖。

勤政爱民与忠言直谏:人生舞台上的卢洪春 - 天天要闻

东阳卢宅

在御史与同僚们的帮助下,卢洪春得以平安还乡。晚年的卢洪春在东阳卢宅老家兴学重教,撰写著作,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家中平安终老。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改元泰昌。在即位不久,朱常洛就派遣使臣前往东阳卢宅祭祀卢洪春,并将其追赠为光禄寺少卿。

人生舞台上的卢洪春,以士大夫的精神与读书人的品格,始终保持了忠诚正直的作风。卢洪春对上能够忠言直谏,维护国家纲常与伦理,对下勤政爱民,始终以仁政为念。到了明熹宗天启年间,当时的钦差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洽为卢洪春立“忠直名臣”坊,后来钦差浙江巡按御史方元彦也为卢洪春立“世进士第”坊,以褒奖他忠言直谏与勤政爱民的功绩。清朝康熙年间,宰相陈廷敬等人在编撰《明史》的过程中,还单独列出一章《卢洪春传》,叙述其生前的事迹。#历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法之名》煽动霸凌,教唆醉驾,禹天成缘何从老师到恶魔?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煽动霸凌,教唆醉驾,禹天成缘何从老师到恶魔?

学校门口,老师静静看着一群混混围殴学生,不仅不制止,反而露出了会心一笑,扬长而去。被揍的学生叫江远,他爸是东平市政法委书记,他就是因为这被坏人围猎的,而围猎他的人竟然是一名学校的老师叫禹天成,后来下海经商成了东平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头目。从老师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 天天要闻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在武陵山区的怀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不仅坐拥“中国仙本那”屏山峡谷等绝美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华夏大地独树一帜的容美土司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尤其是清廉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底蕴厚重。近年来,鹤....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 天天要闻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本文是历史架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对号入座,那就是做贼心虚。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国隋唐时期,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战争不断。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济与高句丽、靺鞨联合攻打新罗,连续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