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中国继五胡十六国之后的又一次割据并存的乱世。五代是指唐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五个短暂王朝,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则是指周边十个国家,除了北汉,剩下九个都在南方,今天我们来分别讲下这十个国家。
一、杨吴
杨吴(902-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有二都,分别为西都金陵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历四主,享国三十五年。若从892年杨行密受封淮南节度使计,为46年。
杨吴的创立者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逐步兼并东南各军阀,唯独与割据两浙的钱镠形成对峙,于天复二年(902年)受封吴王。 到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时,杨氏吴国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杨行密死后,子杨渥继位,荒淫放纵,大臣徐温于907年发动政变夺得大权,次年弑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为主, 从此杨吴遂为徐氏所把持。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927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继任其权位,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935年徐知诰(李昪)受封齐王,93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杨吴遂亡。
杨吴为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政权,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此外还占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全据东南富庶之地。
杨吴控制江南淮南,其间也未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与南唐的交接也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为东南营造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恢复了唐末以来被破坏的经济,为北宋江南淮南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南唐
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38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尤为昌盛。
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951年,南唐乘南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被周行逢夺取,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958年李璟去帝号,称国主,并向后周称臣。971年李煜去除“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请求宋廷罢除不直称其姓名的礼遇,被宋太祖批准。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南唐灭亡。
三、吴越
吴越(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钱镠一面向中原称臣,一面则自为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原皇帝。
吴越国自钱镠晚年与南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国外,并无重大战争。在十国中,吴越国是比较安定的地区。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
吴越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从唐景福二年(893年)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是五代十国里时间最长的地方割据。
四、南楚
南楚(907-95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自907年马殷受封楚王开始,南楚共44年,若从896年马殷割据湖南开始计,为56年。
南楚创建者是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马殷,乾宁三年(896年),马殷至长沙,自为武安留后,唐朝任命他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897年,唐昭宗任命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他逐个征讨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湖南。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建立楚国,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马殷在政治上内靖乱军、外御强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930年,马殷卒,遗命诸子,兄弟相继,马希声随即继位,希声奢侈无度,马希范袭位后在位时间较长,期间出现兄弟内争,马楚政权已经慢慢走下坡路。947年希范卒,马氏兄弟相继为战,湖南大乱。951年,南唐乘机派大将边镐攻下长沙,南楚亡。
南楚全辖1府1监27州,即29州、府、监。领县106。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南楚在建国之初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策,除马希萼向南唐称臣外,其余都承认五代各朝为宗主国。
南楚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另一方面倡导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湘文化。
五、闽
闽(909-945年),五代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
开国君主王审知平民出身,唐末,随哥哥王潮攻占闽地,王潮死后,接管闽地。
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了王延翰夺位,并于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府(福州),年号龙启,之后闽国内乱不断。945年,南唐于闽国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王审知是福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对福建的历史贡献很大,享有极高声誉,被称为“八闽人祖”。
六、南平
南平(924-963年),又称荆南、北楚,是高季兴所建立的割据势力,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历5王,共39年,从未称帝。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南平据有今湖北江陵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七、前蜀
前蜀(907-925年),五代十国之一,907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王建出身平民,年轻时不务正业,后从军,成为杨复光的忠武八都之一,对抗黄巢军,颇有战功,后得大宦官田令孜赏识,收为义子,逐渐成为朝廷近卫军官,后任四川壁州、利州刺史,逐步扩充势力,占领整个蜀地。朱温篡唐后,与之为敌,907年称帝。死后传子王衍,荒淫无道。
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前蜀历二主,共18年。
八、后蜀
后蜀(934-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925年,后唐攻灭前蜀。不久,中原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夺得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训练兵士,准备割据蜀地,平定内乱,整顿吏治,成都始安。中原大乱结束之后,后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平定。
九、南汉
南汉(917-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
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刘隐网罗中原南逃的士人,留置幕府。并新、邕二州,平江东70余寨,又凿禺山扩建广州城,名为新城,城内建双阙。一跃成为岭南强藩。刘隐死后,其弟刘䶮袭封。刘䶮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后又更名刘䶮,史称南汉高祖。南汉立国后,参照唐制立国,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开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权力、逐步摧毁方镇制度。对外结好邻国,鼓励通商贸易,国势日趋富强。
南汉中宗时期,南汉乘南唐灭楚之机,定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 南汉的行政区划基本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国都。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南汉朝廷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百姓的反抗,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 南汉统治者还亲近宦官,使得宦官势力逐渐成长,参预朝政。971年为北宋赵匡胤所灭。
十、北汉
北汉(951-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领土为十二州,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竟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情经过全部透露给郭威,没有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
次年隐帝被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晋阳城,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至此灭亡。宋太宗深感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且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于是下令摧毁晋阳城。
你对五代十国还有哪些了解呢?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别忘了关注@融益读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