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自成起义,历史记载着农民的欢喜雀跃,兴高采烈,仿佛李自成一到,幸福的生活就会从天而降,家家户户自会丰衣足食,人人春风得意。
李自成
《闯王》这首诗,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的这一梦想和当时盛况。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看看,生活是多么惬意。吃喝不够找闯王,不差不税,快意逍遥。这可能吗?
稍微思考就会得知,这不过是一个乌托邦。闯王难道是神仙,呼风唤雨,施福百姓?起义军不事稼穑,攻城拔寨,弹尽粮绝溃败时只等喝风等死?战场生死家常事,白骨累累万家哀。兵力损失难道不需要补充?上述诗歌,只不过是百姓生存艰难,饿殍遍野,闯王暂时给了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但这种欢娱,只不过是濒临无限深渊前的一个缓冲。因为这样的生活,本来就不可持续,这只不过是刀尖上的暂时歇息,过后还要脸朝黄土背朝天,夏日炎炎苦作田,农民还是要在刀尖上跋涉讨生活。
看看,闯王占领北京城,成立大顺王朝后,一切就原形毕露。他们大肆搜刮财富,炮烙官员,敲诈百姓,为所欲为。等到兵败溃逃,他们仓促离开北京城时,百姓同样的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同一个闯王,同样的百姓,一个是热烈欢迎,一个是切齿痛恨,难道百姓是变色龙?不是,只不过闯王一朝得了志,不意现原形。
试想想,如果李自成坐定天下,还是那个不纳粮的闯王吗?动动脚趾头也知道,不可能。一波新的权贵诞生,苛捐杂税又卷土重来,还有可能更重!假设汉顺坐稳江山,就比满清好一点,那也只不过是梦呓!他们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半斤八两而已。
鲁迅的伟大就在于此。他怎么说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到1912年的满清,历经2133年,百姓实际上一直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水深火热之中,即使有时出现短暂的盛世,也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长久利益,采取的暂时的妥协政策,而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政策。所以,一个又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这是由其根本性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