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唐朝到宋朝的数年时代,被多个君主看重,被后世称作“老祖”,陈抟的一生充满着很多的传奇故事。
陈抟对于道教的研究程度很高,因此有很多人会想找他去算命,这也让他与很多人都发生了一些流传至今的故事。
但最著名的,是赵光义让陈抟去看他三个儿子的面相。而陈抟一到三皇子府上,便转头就走,直叹此府的人均不是凡人。
身世经历
相传陈抟其实并不是生下来就天资聪慧,反而在幼时还是木讷的,因此也不太受家里人的重视。但在陈抟四五岁时,在河边游玩的他遇到了一个穿着青衫的妇人。
就是这次遇见,让陈抟开启了一段神奇的人生。年幼的陈抟走到老妇人的面前,慈爱的妇人轻揉了他的头,便给他哺乳。
从那之后,据说陈抟的聪明才智像是被开发了一般,他在学习时可以一目十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少年。
身处普通家庭,家中对于陈抟的希望其实是平稳可靠,走上仕途。但是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很是黑暗,在朝堂中愈发的腐朽不堪。若想通过科考,好似必须要把自己推向黑暗境地,在沉沦中与黑夜为伍。
陈抟不愿那样做,他想凭借自己的才智努力来走向为官的道路,但这条路在当时太难了。结果毫不意外,榜上并没有陈抟的名字。
但他没有因此而过分沮丧懊恼,他迅速调整自己状态,开始尝试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足迹甚广,领略了很多自然风光,体会到不同地方的人情味。
隐居修行
在游览祖国美景后,陈抟萌生了隐居修行的想法。于是他便在武当山开始了他修身养性,看云卷云舒安然度日的时光。
自从来到这里,陈抟阅书赏景,生活十分惬意。他也逐渐发现,在这世道之中,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很难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沉淀在这自然之中,日日便好似与天地共舞,是精神的极大成就。
在隐居的日子中,陈抟也开始研究起道教的学说。他在这方面悟性极高,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他在山谷中经常闭眼静坐修行,当有行人经过看到他时,他也能保持静坐不动。
时间一长,便传出山中有奇人的说法,有很多人会为了见到陈抟一面而来此寻找这位高人。陈抟的清修被打乱了,于是他又移居到其他地方修行。
被皇室接见
因为辟谷修行多年,陈抟的名声越来越大,在民间很多人都知道山中有一位高人,精通道家学说,似有仙人之法。
当时周世宗从大臣那里听说了这位高人,便派人邀请陈抟来到宫中。闲云野鹤般生活的陈抟开始并不愿与皇室有交集,但无奈于皇权,还是动身前往了宫中。
周世宗一见到陈抟,便感叹他的气质不凡。那时的周世宗沉迷于道教的“炼金之术”,想让陈抟传授点石成金的法术。
但陈抟并没有顺应周世宗的意思,反而直言到,陛下本该忧心民众天下之事,不应在此类歪门邪道上耗费心思。
周世宗并没有因为陈抟的拒绝而生气,他本就是很敬仰道教的人,他甚至还给了陈抟一个官职。但陈抟婉拒了周世宗的好意,连后来官员送的礼物都没有收下。这样的陈抟让周世宗更加敬佩。
与宋太宗的故事
虽说陈抟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位君主,但在后世传说中最出名的便是赵光义让陈抟去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算命的事情。
赵光义对陈抟早有所耳闻,曾让人私下请过陈抟算自己的命数,虽然只得到了“后代绵长”寥寥几字,但还是让赵光义觉得此人非比寻常,很有内涵。
后来赵光义坐上皇位,他是一个对道教很敬仰的人。他想把陈抟请到宫中为自己谋划而巩固统治,但几次邀请都被陈抟婉拒。宋太宗赵光义很敬重陈抟,耐心地一次次请陈抟出山。
陈抟来到朝堂上,赵光义也没有较真他的礼节表现。此时的陈抟年事已高,但身体还是很硬朗,于是赵光义向他请教养生之道。他对陈抟也很信任,会让他帮助自己参谋政事。
他曾向陈抟询问过大宋的命运,陈抟只回答了“天机不可泄露”,但这并没有让他对陈抟动怒。他曾因选皇子继位而拜托陈抟去看自己的三个儿子的面相。
当时在选太子时,基本还是保持着立长子的规矩。在宋太宗心里,也是觉得大皇子赵元佐是最佳的人选。赵元佐是兄长,看起来他的才智也足够可以担当大任,本身宋太宗对他还是充满了期望。
但在陈抟去给三个皇子看面相时,去前两个皇子府上时都很平常。但来到三皇子赵元侃府上时,刚进门便转头就走。
赵元侃府上的人都感到十分错愕,连忙追上陈抟询问。哪知陈抟却说,只看侍从便知道,这府上的人必定都不是凡人。
言下之意十分明晰,三皇子赵元侃必定是将来皇权掌握之人。
但宋太宗这时仍对陈抟的这个说法半信半疑。上边有两个优秀的哥哥,看起来赵元侃继位的可能性好像不太大。
但事实确如陈抟所说的那样,赵元侃就是宋真宗。
当时一直受宋太宗喜爱的大皇子赵元佐,在叔叔的事情上与父亲产生了分歧,赵元佐受了刺激,突然就患上了疯病,后来还被废为庶人。
而二哥赵元僖虽然不如大哥受父亲喜欢,但立他为太子的朝堂呼声也很高。但赵元僖却后来突然离世了。
于是三皇子赵元侃便坐上了太子之位。加之之前陈抟的预测,很多人都非常看好赵元侃。也是因此,陈抟的名声传播得更远了,民众都认为他就是“仙人”。
结语
看淡了功名利禄带来的浮躁,一心只沉浸在自己的修行之道中,这是陈抟的选择。
他独到的思想水平和极高的道教才学,让他得到历代君主的赏识,也会有人因他婉拒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而惋惜。
但真正的心灵憩息从不靠钱财而衡量,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平静安稳地过完一生,是陈抟心里的“道”,也该是每个人该探寻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