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似乎是家常便饭,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方歇菜他顶上。但历数各朝各代,不难发现历史的大流往往都是由汉人在推动着。偶尔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寿命往往是短之又短,甚至会形成两朝对立隔岸相斗的局面。然而这种汉王朝的绝对统治地位,却在南明王朝的覆灭之后彻底崩坏,乃至后来推翻他的统治者甚至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末代王朝。如果说让国土沦陷,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末代王朝要受后人唾骂,那么最后的汉王朝的覆灭同样也不能神隐在众多失败者里被人遗忘。
《以革命的名义》中借列宁之口说过,“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在各种披着历史外衣的古偶剧的洗礼下的现在,还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历史呢。很多人可能根本称不上忘记过去,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认识过去,又从何谈起忘记。而这种情况恰恰是最可怕的,毕竟一个国家的灵魂就藏在它的历史里。没有历史的国家可能会有一时的繁荣,但却像空中楼阁一样,经不起历史的洪流洗礼。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厚重的历史,却缺少愿意沉下心来研究学习历史之人。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逆流而上,穷尽毕生所学也要将历史还原,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馈赠给所有人的宝贵遗产。明清史专家顾诚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南明史》更是将明末清初那一段军阀割据混乱迭起真实的展示出来,是非对错却并没有大加评说,而是留待后人自行阅读自行理解。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就像不是皇帝的后代就一定会识大体明大义,将军的后代就一定会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文士的后代就一定会守法奉公恪守礼法。很多时候豪杰起于微末,却败于后代的狂妄自大,或者干脆自己本人就在后期的短暂成就中膨胀腐化,一朝梦断他人剑下,王图霸业也戛然而止。后来者当然可以用一句朝代更迭是历史循环的本质,但这真的是事实的真相吗。如果人人都能在传承中不断进步,从历史中不断学习,打破循环未必不能成真。只可惜人们不能面对真实的历史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遗忘或者是误解。
《南明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以往我们熟知的历史不同之处,其之考究细致,绝对会打破很多人对于清朝的美好幻想,也能重塑很多人对于明末“英雄们”的“讴歌”和“颂扬”。彼时的统治者们为了树立新的正统,会极尽打压抹黑旧人,而后来者们为了自己祖上更光鲜亮丽,也会不自觉开始美化他们的善行,弱化他们的恶行。这种“珠联璧合”的配合之下,真实的历史逐渐蒙尘。
然而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敢正视,会正视自己的品行传承吗。
就像即使顾诚先生已经尽可能将各种古籍文献对比解读之后还原出一个更加真实的李自成,却依然有人相信一个子虚乌有查无此人的李岩确有其人。人们往往更喜欢更信任野史,即使他们荒诞离奇,与事实真相背道而驰,但却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窥私欲。
顾诚先生的治学之严谨,只要是阅读过他的文字的人都能体会到,但总还是架不住人的多样化。好在历史就在那里,不论你接不接受,学不学习,假的真不了,真的也不会被随意抹杀掉。
在各种批皮剧盛行,并在无形中改变下一代青少年的认知的当下,学习历史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而学校的学习注定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历史的全面性、公正性的需求,那么选择一本能够让我们可以持续学习历史发展的书便成了首选。这些书阅读起来可能没有什么趣味性,甚至因为其涉及文献众多而显得晦涩,但学习就是迎难而上,才能最终在一众乱流中抵达我们想要的彼岸。
#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