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三川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都城镐京发生地震,引发泾、渭、洛三条河川发生震动。同年河川枯竭,岐山发生崩塌。大夫伯阳甫曾经预言山崩塌,川枯竭,这是亡国的象征。川枯竭一定会发生山崩塌。若国要灭亡不会超过十年。最后西周的灭亡也应了伯阳甫的预言
亡国遭杀
周幽王在政期间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的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这种任用奸臣的事自然引起百姓强烈不满。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又出了幺蛾子,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这样一来把娘家人申后的父亲申侯惹恼了
图片来源与网络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概就是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不过关于这个故事在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故事有所偏差。
清华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清华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此可以得出结论: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该故事甚至并不存在。
图片来源与网络
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去。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东周之始
周平王刚即位面对犬戎的侵袭,不得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这周平王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于是提升秦襄公为诸侯,赐封给他西戎攻占的岐山以西土地,并与秦襄公盟誓: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如果秦国攻占这些土地,那这些土地就归秦国所有。不久秦国攻占岐山以西地区,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图片来源与网络
另外又任命郑武公担任司徒,与晋文侯一同辅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的辅佐下,勉强支撑残局。
二王并立
周平王继位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
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携王虽为先王兄弟,但擅自称王,实属叛逆,天子应当予以讨伐。于是晋文侯袭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二十年的局面。
势力减弱
此时的周王朝仅仅拥有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与一些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周王朝衰落。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春秋时期
此时的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还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
去世孙继
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谥号平王。由周平王之孙、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